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3): 39-43.DOI: 10.19754/j.nyyjs.202402150009

• 林业科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陈家兴 蔡磊 侯伟 丁玲 殷定霞 项蛟   

  1.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贵阳550003
  • 出版日期:2024-02-15 发布日期:2024-02-15
  • 作者简介:陈家兴(1997-),男,硕士,助理。研究方向: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利用;通讯作者蔡磊(1979-),男,硕士,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自然保护地规划、监测。
  • 基金资助:
    梵净山社会经济、自然教育体系规划、特许经营体制机制调查(项目编号:梵科合[20230810])
  • Online:2024-02-15 Published:2024-02-15

摘要: 以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22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地类斑块规模(数量、 大小)和景观人工千扰强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人工景观总面积537.97hm2,自然景观总面积 41836.04hm2,分别占总面积的1.27%、98.73%。I级斑块数量最多,面积占比最小,其中耕地和建设用地斑块 数占比最多,分别占41.59%、41.72%。V级斑块数量最少,面积占比最大。保护区内人工千扰强度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保护区内主要矛盾的地类为耕地和建设用地,建议优化整合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和数量,降低人工干扰景观的范围和强度,实施弹性管控补充基础设施的建设,整合保护区内资源,提高闲置土地的利用。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斑块规模;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