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不同制种母本密度对制种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5, 45(15): 1-4.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01
    摘要 ( )   PDF(1771KB) ( )  
    本研究选取2种不同熟期的制种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开展不同熟期制种玉米母本种植 密度试验研究,以确定适宜不同熟期玉米种子的母本种植密度,提出制种玉米适密单产提升技术措施。试验结果 表明,制种玉米“郑单958”不同密度处理的测产面积穗重、测产面积产量均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增 大的变化趋势;不同密度处理的头中尾百粒重差异较大,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产量 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密度为135000株·hm2的产量最高,达9546.15kg·hm2。制种 玉米“裕单040”不同密度处理测产面积穗重和测产面积产量整体随密度增大而降低;不同密度处理的百粒重头 中尾差异明显,但总体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减小;不同密度处理的产量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 中,密度为90000株·hm2的产量最高,达7727.85kg·hm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稻香气研究进展
    2025, 45(15): 5-9.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02
    摘要 ( )   PDF(1925KB) ( )  
    我国地方传统香稻品种众多,近年来深受消费者的青映,香稻市场价值也越来越高。稻米香气是评价优 质稻米的重要品质指标,相关研究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而香稻香气产生的遗传背景和具体合成途径仍未明 晰。本文通过对香稻的起源、品种、香稻香气的成香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行分析,旨在为香稻品种选育和生产 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蚜虫在不同作物上的发生危害调查及研究
    2025, 45(15): 10-15.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03
    摘要 ( )   PDF(2445KB) ( )  
    本研究基于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西藏农牧学院农场的田间调查,系统分析了蚜虫在青稞、玉米、小麦、油 莱和苹果5种作物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通过2024年4一6月的定期采样与实验室鉴定,结合变异系数 (CV)分析蚜虫种群动态的波动性。结果表明:油莱和玉米的蚜虫种群密度最高(峰值分别为22633头/百株和 21250头/百株),且波动性最大(CV=122.72%和CV=117.25%),属极高度波动;青稞与苹果的种群波动性次 之(CV=93.75%和80.24%),需警惕爆发风险;小麦的种群波动性相对较低(CV=71.17%)。蚜虫危害主要表 现为刺吸汁液、诱发煤污病及传播病毒;其中,禾本科作物以麦长管蚜和禾谷鎰管蚜为主,十字花科油莱以萝卜 蚜和甘蓝蚜为主,苹果则以苹果瘤蚜和绣线菊蚜为主。研究建议针对高波动性作物(油莱、玉米)实施动态监 测与综合防控,结合生物防治与抗性品种推广,以降低蚜虫危害风险。研究建议结合生物防治、抗性品种推广及 动态监测,制定作物特异性防控策略,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降低灌区暗渠混凝土整体式浇筑外观缺陷发生率对策分析
    2025, 45(15): 16-19.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04
    摘要 ( )   PDF(1975KB) ( )  
    为解决灌区暗渠混凝土整体式浇筑外观缺陷问题,本文通过现状调查统计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类型及 发生率,运用因果分析、要因确认等方法,锁定骨料超径、拌合与运输时间不当、振捣不规范等主要因素。针对 关键原因,制定并实施严控骨料质量、规范施工工艺、优化养护脱模等对策。经PDCA循环实践,暗架混凝土外 观缺陷发生率由初始水平降至5%,显著提升工程质量。研究成采为同类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可借鉴的 技术路径与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风4YZ-6型玉米收获机脱粒装置的研制
    2025, 45(15): 20-25.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05
    摘要 ( )   PDF(3693KB) ( )  
    针对高含水率下玉米籽粒破损较为严重的问题,本文研制了一款适合高含水率玉米收获的4YZ-6型玉 米收获机脱粒装置。该装置采用纵轴流开式脱粒滚筒,并在其上面设计了圆头钉齿式脱粒元件。在玉米含水率为 347%情况下,选取喂入量、滚筒转速以及脱粒间隙为试验因素,以籽粒破碎率和籽粒未脱净率为性能指标,开 展了台架试验和田间试验。确定了最优参数组合为滚筒转速450r·min、喂入量8kg·s、脱粒间隙40mm,此 时籽粒未脱净率为0.75%,籽粒破碎率为0.98%,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榆林南部山区核桃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2025, 45(15): 26-30.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06
    摘要 ( )   PDF(1788KB) ( )  
    随着核桃经济价值的提高,其栽培面积逐年增加,截至目前,榆林市核桃面积达33333m2以上。榆林 处于半干旱地区,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气候寒冷干旱,山区劳力缺乏,核桃栽培管理条件差。为提升研究成果 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本研究推广高接换优技术玫造现有低产园;推广水平阶整地、大鱼鳞坑整地、黑膜覆盖等抗 旱丰产技术;推广摘心、拉枝、熏烟等抗寒丰产技术;推广绿肥沟施节肥丰产技术;并优化核桃管理环节,最终 集成适合半干旱地区推广且优质丰产的“1123”管理模式,旨在解决榆林地区主栽品种不突出、栽培管理技术 不标准、劳力及肥料缺乏、技术推广不普及等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不同栽培方式对北苍术农艺性状影响
    2025, 45(15): 31-35.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07
    摘要 ( )   PDF(1783KB) ( )  
    北苍术为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干燥根茎入药,是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之一。为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 北苍术农艺性状的影响,以两年生内蒙古赤峰北苍术为试验材料,设置平地、平地覆膜、起垄和起垄覆膜4个处 理,测定北苍术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根长、根直径、根体积、根表面积、根鲜重、干重。结 果表明:平地覆膜、起垄覆膜均可提高北苍术的株高、茎粗、叶长,起垄覆膜对北苍术根系的生长能起到明显的 促进作用,综合评价为起垄覆膜栽培效果最佳,平地覆膜次之,平地效果最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2025, 45(15): 36-41.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08
    摘要 ( )   PDF(1972KB) ( )  
    农业碳减排对于实现“3060”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州省2013一2022年的统计数据,引入岩溶渗 漏修正系数对PCC法进行改进从而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利用熵权法构建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并通过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农业技术进步率对 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2013一2022年间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农业现代化 水平逐步提高;2013一2022年间贵州省农业技术进步率呈现“波动上升、增量受限”的特征;农业技术进步每 提升1单位,农业碳排放增加52.799单位;农业现代化水平每提高1单位,碳排放减少26.074单位。据此结论 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贵州省农业碳减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遗留污染源的影响分析
    2025, 45(15): 42-47.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09
    摘要 ( )   PDF(2744KB) ( )  
    为查明矿区历史遗留污染源的污染特征,分析其对下游地表水、农用地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于2023 年9月采集矿区历史遗留固废样品43件,采集历史遗留窿口涌水样品1组,测试指标包括pH值、镉、汞、砷、 铅、铬、铜、镍、锌、錳、六价铬、氰化物,采用标准对照法、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对固废、窿口涌水进行研究。 结采表明:矿区历史遗留4个固废堆,点中,4#存在一定危险特性,1#~3#属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4个固 废堆,点均存在重度污染风险;窿口涌水存在重度污染风险,污染指标主要是重金属砷。研究表明,历史遗留固废 在降雨淋溶作用下,产生含重金属砷、镉等淋溶水,窿口涌水重金属砷超标,固废淋溶水和窿口涌水长期直接进 入地表水系,会造成地表水重金属污染,而矿区地表水作为下游农用地灌溉水主要来源,使用受重金属污染的地 表水灌溉,会造成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不断累积,农用地土壤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剧,相关责任主体应尽快开展 历史遗留污染源治理,切断污染物继续迁移扩散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云鄂博露天稀土矿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2025, 45(15): 48-54.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10
    摘要 ( )   PDF(2494KB) ( )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评价绿色矿山建设成效和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全球最大的稀土 矿山白云鄂博(东矿坑、西矿坑、主矿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稀土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 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短板理论、加权指数模型对研究区的资源、环境、经济3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 明:资源承载力评价方面,东矿坑资源可利用量占比为16.14%,等级为“低”,主矿抗资源可利用量占比为 20.07%,等级为“中”,西矿坑资源可利用量占比为57.79%,等级为“高”;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方面,东矿 坑和主矿坑等级为“低”,西矿坑等级为“中”;社会经济承载力评价方面,东矿抗矿业开发指数为82.37,处于 盈余状态,主矿坑和西矿坑矿业开发指数分别为67.37、75.47,处于均衡状态;白云鄂博露天稀土矿山整体资源 环境承载力评价等级为中等,其中西矿坑承栽力综合评价得分为3.98,承栽力评价等级为“高”,东矿坑和主矿 坑承载力综合评价得分为2.24、2.60,承载力评价等级为“中”。研究发现,白云鄂博露天稀土矿山的资源环境 承载力状态与稀土矿产资源开采现状相适应,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未来开采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主矿 坑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具体的修复政策,以期为绿色矿山建设和当地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峡谷地区草果种植与气象要素分析
    2025, 45(15): 55-59.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11
    摘要 ( )   PDF(3012KB) ( )  
    草果适宜生长在平均降雨量1000~1600mm,相对湿度80%~85%,年平均气溫在17~25℃,林木稀疏 (透光度约50%),常绿阁叶林下的山谷、山坡等处。固绕福贡县草果产业发展,通过气候资源区划分析峡谷地 区天气气候特征,明确特征气象要素对草果种植及发育的影响,通过垂直气候带分区精细化气象数据,针对草果 生长需求分类气象要素,提取各带差异化关键要素。结合统计学分析,明确气象要素对草果生长的显著性差异, 获得优化的草果种植气象条件组合,为草果科学种植和相关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2025, 45(15): 60-65.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12
    摘要 ( )   PDF(1820KB) ( )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咸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 进,森林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森林土壤重金属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 重金属浓度的空间分异特征、污染来源解析、迁移转化规律及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涵盖了调查取样、检测分 析、数据处理与可视化、污染评价等完整技术体系;重点阐述青藏高原森林汞汇效应、微尺度重金属土壤化学及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等创新研究方向,旨在为森林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省台江县旅游碳足迹测算与碳减排路径研究
    2025, 45(15): 66-69.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13
    摘要 ( )   PDF(2022KB) ( )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发展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表明,随着旅游的蓬勃发展,包括碳 排放在内的相应环境负荷急剧增加,因此,发展绿色低碳旅游极为必要。贵州“村BA”“村超”“村马”“村T” 快速发展,以此推动旅游产业化,但也需要绿色发展。本文以“村BA”发源地贵州省台江县为例,采用旅游碳 足迹综合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台江县2021一2024年旅游业碳足迹及旅游综合收入与碳足迹相关回归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台江县旅游业的碳足迹明显增长,2021一2024年总碳足迹从11.1万t增加到29.9万t,人均碳 足迹从80kg增加到99kg。台江县因“村BA”带来的流量、旅游综合收入与总碳足迹具有完全相关关系,旅游 综合收入可以完全解释总碳足迹变化的原因。因此,需要建设低碳旅游设施设备、制定低碳旅游发展体系、加强 宣传引导措施实现旅游业的绿色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基于Rost-Kano-QFD的漓江流域浪石村公共空间复愈性环境设计策略研究
    2025, 45(15): 70-77.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14
    摘要 ( )   PDF(2289KB) ( )  
    研究以漓江流域浪石村公共空间为优化对象,基于R0s-K0-QFD综合模型构建科学设计路径,旨在 通过复愈性环境设计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研究整合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数据,提炼乡村公共空间需求 要素,并运用K0模型完成需求属性分类及权重计算;结合复愈性环境理论构建QFD质量屋,通过关联矩阵量 化分析需求与设计要素的优先级关系,形成权重排序:输出模块化设计策略,将村民需求转化为功能配置。研究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挖掘潜在需求,实现需求向设计要素的转化,有效提升空间使用满意度,为传统村落更新提 供框架,同时通过复愈性环境营造增强村民心理归属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丽乡村视角下乡村景观提升设计
    2025, 45(15): 78-84.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15
    摘要 ( )   PDF(5629KB) ( )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价段,美丽乡村承载着美丽中国的半壁 江山,乡村景观主要利用乡村中的闲置用地,见缝插针地设计景观来提升人居环境。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景观提升 作用及策略,以楚雄市三街镇旧房子村为实践案例,对设计的基地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收集现状、人文历史、资 源等资料后,充分利用村庄现有环境和人文特色,构建一个宜居、宜游、宜赏、宜乐的美丽乡村景观。使旧房子 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丰富村庄内涵,以吸引更多游客参观美丽村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开花时期花器官代谢物质变化研究进展
    2025, 45(15): 85-90.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16
    摘要 ( )   PDF(1821KB) ( )  
    植物花器官是产生代谢物质的主要场所,通过对花器官不同发育时期即现蕾期、开花期和凋谢期的代谢 物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初生代谢物和功能化合物在不同时期含量的变化影响着植物 花器官的花色、花香及抗逆性等,这些代谢物质的含量变化与植物的生理需求和环境适应也紧密相关。本文为深 入了解植物不同开花时期的代谢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并对将来在园艺育种、花卉品质捉升及植物抗逆性研究 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保水剂施用量对景电灌区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5, 45(15): 91-94.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17
    摘要 ( )   PDF(2023KB) ( )  
    为探究保水剂在景电灌区甜瓜种植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筛选适宜的保水剂施用量。在大田条件下以甜瓜 为试材,以不施用保水剂为对照(CK),研究了3种不同保水剂施用量(60kg·hm2、75kg·hm2、90kg·hm2)对 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用量保水剂处理平均值与CK相比,甜瓜产量提高了7.55%,可溶性 糖、雏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12.50%、15.10%,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413%,差异显著。保水剂施用量90kg·m2处理 甜瓜产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综上所述,施用保水剂可以显著捉高景电灌区 甜瓜的产量和品质,适宜保水剂施用量为90kg·m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阳市易园公园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
    2025, 45(15): 95-99.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18
    摘要 ( )   PDF(3814KB) ( )  
    植物是园林绿化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其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的效果。通过调查安阳市易园公园4个分 区内的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以及水生植物的主要植物组成、生活型、观赏部位及其配置方式,发现易园公园 存在常绿落叶和乔灌木植物比例不合理、观果观枝类植物种类较少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增加植物的品种数量, 尤其是多加种植乡土树种和野生树种中的常绿及乔木类植物,丰富垂直空间层次性,并加强对观果、观枝植物的 重视等相关改善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公园景观效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宜章县腊元古村落文化景观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5, 45(15): 100-104.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19
    摘要 ( )   PDF(2006KB) ( )  
    传统村落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承栽着地域文化传承的时空记忆。本文选取宜章县腊元传统村 落为研究样本,通过层次分析法、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村落文化景观进行了分类,构建宜章县腊元传统村落“物 质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双维度评价体系,评价模型显示,宜章县腊元村文化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从高 至低依次为民俗文化、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传统工艺、周边环境、宗教信仰。宜章县腊元村文化景观评价结果 显示,非物质文化景观和物质文化景观协同保护,需突出民俗文化、传统建筑优先,活化非遗、更新功能,实现 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力双赢。由此提出宜章县腊元村文化景观保护更新策略,物质文化景观层面,保持原貌、梳理 元素、制定导则,实现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景观层面,鼓励传承、挖掘民俗、研究戏曲,推动传统村落文化景 观延续和传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异叶色茶树在茶园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2025, 45(15): 105-108.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20
    摘要 ( )   PDF(2853KB) ( )  
    在茶旅融合背景下,茶园景观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备受游客青映。特异叶色茶树种质资源丰 富,其多样性的叶色优势势必成为茶园景观造景新宠。本文介绍了特异叶色茶树的概念及叶色分类,探讨了特异 叶色茶树在茶园景观营造方面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提出了线性廊道景观、彩色斑块、创意节点等3种景观营造模 式,并对其景观营造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丰富和拓展茶园景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绿地植物引鸟功能的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5, 45(15): 109-114.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21
    摘要 ( )   PDF(2192KB) ( )  
    城市生境破碎化导致的鸟类多样性衰减正促进风景园林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创新。本文系统梳理了1个世 纪以来国内外城市绿地植物引鸟功能研究进展,将其划分为萌芽、理论发展、深化和繁荣4个阶段,通过对比不 同区域研究差异,整合国内外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从植物一鸟类生态关系、物种选择偏好、群落互作及生境选 择等维度解析了二者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指出,当前国内外在跨尺度机制解析、定量化评价等方面存在不足,提 出未来应构建跨学科、跨尺度、跨区域的研究范式,为多雏度认知植物一鸟类关系,开展精准化城市绿地引鸟功 能评价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尔勒香梨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2025, 45(15): 115-118.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22
    摘要 ( )   PDF(1782KB) ( )  
    “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是主产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的农产品,是 新疆代表水果之一,栽培种植的历史悠久。“库尔勒香梨”的需水量大,生育期间的降水量无法满足其正常的水 分需求,因此高度依赖于灌溉水。然而,我国新疆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库尔勒香梨”生产中存在灌溉水管理粗 放、节水灌溉制度不合理、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亟需探索“库尔勒香梨”节水高效灌溉技术体系。本文从 需水规律、灌溉方式等方面综述了梨灌溉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库尔勒香梨”节水灌溉技术需要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为制定科学的研究方策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政策同视角下西部农村信用体系防返贫机制构建研究
    2025, 45(15): 119-124.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23
    摘要 ( )   PDF(2111KB) ( )  
    在西部农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范返贫风险的关键阶段,信用体系建设成为破解融资约束、增强内生 发展动力的核心抓手。本文基于政策协同理论,构建“目标一工具一机制”三维分析框架,结合青海、陕西等地 多案例比较,揭示西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政策碎片化导致的信用信息孤岛、评价机制脱节、风险分把缺失等问 题。研究发现,政策协同通过整合金融监管、产业扶持、财政补贴等多部门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信用体系的防返 贫效能,由此应构建“顶层设计-技术赋能-多元协同”的政策体系,包括制定专项规划、搭建区块链信用信息 平台、创新“信贷+保险+把保”联动工具等,为西部农村防返贫提供可复制的政策路径。研究丰富了信用体系 与防返贫的交叉研究,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采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要素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5, 45(15): 125-130.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24
    摘要 ( )   PDF(1902KB) ( )  
    基于数字经济视角,借鉴要素禀赋理论和涉农产业经济发展理论,从创新要素所包含的政策、资源、人 才、技术4个维度构避创新要素影响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模型,运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有序L0gsc 模型,采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镇所属8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对乡村产业高质 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支持力度对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较显著,是影响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的主要因素;乡村科研人员数量和数字技术应用程度对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非常显著,是影响乡村产 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解释变量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来看,数字技术应用程度对乡村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所产生的效应要比其他创新要素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更好;研发经费投入数 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乡村电商服务平台数量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 水平的促进作用尚未显现;加强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发展领域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乡村产业的综合发展水 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遗传算法和注意力机制的喀斯特遗产地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研究
    2025, 45(15): 131-136.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25
    摘要 ( )   PDF(3386KB) ( )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利用多源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科学认知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影响因素及作用特征, 对其旅游价值的实现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和芙蓉洞、贵州荔波为案例 地,利用第三方平台游客点评文本数据,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学习特征选择模型,结合注意力机制模型,挖掘出 与喀斯特遗产地特性关联的影响游客体验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各澎响因素在不同喀斯特遗产地中对游客体验的作 用特征差异。研究表明:喀斯特遗产地游客体验影响因素包括旅游环境、旅游景观、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接待能 力与游客个体特征5个雏度;游客体验关键影响因素主要与喀斯特遗产地旅游核心特质及支撑游客多元化体验的 服务设施关联,且影响因素作用力因不同喀斯特遗产地景观物态、符号表征与空间组合的不同,及游客对支持性 服务的不同需求等旅游属性特征而产生结构化差异。基于此,希冀为喀斯特遗产地旅游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提 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耕地PP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2025, 45(15): 137-141.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26
    摘要 ( )   PDF(2548KB) ( )  
    为探究黑龙江省耕地NPP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未来趋势变化,本文基于黑龙江省2010一2015年MODS数 据,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变异系数法、Hurst指数和Sen-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对黑龙江省耕地NPP 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和未来预测。结明表明,黑龙江省2010~2015年平均耕地NPP为355.53gC·m2·a,时间 上呈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4.21gC·m2·a,空间上西南到东北方向递增。空间自相关中全局分析呈显著正相 关,局部分析中高-高、低-低、高-低、低-高聚类占比35.6%、45.7%、2.1%、6.3%,变异系数显示低波动 区、较低波动区、高波动区分别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1.8%、52.6%、5.6%,整体较为稳定,黑龙江省耕地NPP 未来趋势持续增加、潜在增加、潜在减少、持续减少占比分别为63.23%、26.19%、9.12%、1.39%,整体呈改 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提升研究
    2025, 45(15): 142-146.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27
    摘要 ( )   PDF(1972KB) ( )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对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贵 州省毕节市为研究区域,探讨在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与群众消除绝对贫困后,在内生发展动力方面存在的 困境与不足。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在内生发展动力过程中还存在产业扶贫发展单一、缺乏专业型与高层次人才、 脱贫群众心理贫困与技能水平有待提升等方面问题。基于以上研究内容,深入分析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内生 发展动力的实现路径,针对性提出相应机制与建议,以期为相似脱贫地区现阶段的贫困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奖惩机制下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投入监管的演化博弈研究
    2025, 45(15): 147-154.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28
    摘要 ( )   PDF(4447KB) ( )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和供应商质量安全投入存在正外部性问题的情景,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 建了由政府监管部门和供应商组成的博弈模型。分析不同奖惩机制下的演化稳定策略,探究政府监管部门的不同 政策措施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安全投入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仿真分析,研究最优机制下关键参数变化对博弈主 体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静态奖惩措施下,系统无稳定均衡,点,且各博弈主体也无稳定策略;动态奖励静 态惩罚机制下,系统动态演化路径是一个周期的封闭轨线运动;静态奖励动态惩罚和动态奖励动态惩罚的系统均 趋于一个渐进稳定点,且动态奖励动态惩罚为更优机制。政府的惩罚力度、公众的举报概率、成本收益转化率与 供应商进行质量安全投入的概率呈正相关,与奖励上限值、政府监管成本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农产 品质量把控及政府有效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巴渝传统聚落的信仰文化空间特征研究
    2025, 45(15): 155-161.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29
    摘要 ( )   PDF(4117KB) ( )  
    传统聚落的空间格局与地方信仰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通过田野调查与地理空间分析方法,以家 族祠堂与地方神庙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巴渝传统聚落中的信仰空间从神圣性到世俗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宏观层 面,聚落以“自然神祠一核心祠庙”的同心圆布局回应风水理念,形成人地和谐的空间范式;中观层面,家族 祠堂、行业神祠与自然神祠构成社会功能分区网络,体现信仰文化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互动关系;微观层面,地方 祠庙建筑的轴线序列与山地适应性设计,实现了种圣仪式的空间转译。同时,信仰空间作为社会结构与文化意义 的物质载体,整合了祭祀仪式、公共生活与历史记忆,形成从“神圣一世俗”的复合空间秩序和独特的文化景 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化学传感器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2025, 45(15): 162-165.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30
    摘要 ( )   PDF(1775KB) ( )  
    本文对电化学分析传感器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分类和特点, 重点阐述了各类电化学分析传感器在常见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实例,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 了展望,以期为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研究
    2025, 45(15): 166-172.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31
    摘要 ( )   PDF(2687KB) ( )  
    农业文化遗产是延续至今的农业生产系统,承担着重要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 在如今数智人文背景下,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已成为承载遗产信息的主要形式,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 承、发展利用积累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本文引入知识图谱技术,以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从农业 文化遗产、农业文化景观、地形地貌、物种资源、生产技术、人群、地,点、文献资料和事件9大方面设计了领域 本体模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语料数据,并遵循领域知识图谱构建路径,最终实现了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知 识图谱的构建,以期为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文化遗产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挑战路径
    2025, 45(15): 173-176.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32
    摘要 ( )   PDF(1775KB) (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呼吁社会 各方广泛参与、汇聚优势。其中,涉农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培养一批优秀农林人才、自觉肩负农业转型升 级任务并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然而,涉农高校在现实工作中仍旧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此,涉农高校要找准“三农”工作重,点,主动担负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支撑 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品质背景下许昌市景观提升的多维路径
    2025, 45(15): 177-180.  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33
    摘要 ( )   PDF(2197KB) ( )  
    城市品质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文章以许昌市城市景观提升为契机,聚焦城市环境治理、 设施优化、功能转型与文化赋能等多维视角,探索城市景观品质提升的路径。提出,通过系统性建设城市绿化工 程,积极推进路网结构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及人居环境改善等举措,能够显著增强城市生态韧性、空间效能 与社会活力。通过“规划-建设-运营”全周期动态优化机制,形成“经济强市、生态强市、文化强市”三位一 体的品质提升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