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3, Vol. 43 ›› Issue (12): 72-75.DOI: 10.19754/j.nyyjs.20230630020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江汉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砷元素的含量特征

袁知洋 吴殷琪 孙佩 潘飞 段碧辉 杨良哲 黄彬 王天一 赵敏 夏伟   

  1. 1.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00;2.湖北省硒生态环境效应检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00
  • 出版日期:2023-06-30 发布日期:2023-06-30
  • 作者简介:袁知洋(1988-),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壤地球化学,农业地质及富硒产业研究;通讯作者段碧辉(1988-),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壤地球化学,农业地质及富硒产业研究。
  • 基金资助:
    湖北省地质局民生地质项目“湖北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管理与质控”(项目编号:SDZ202301):湖北省地质局民生地质项目“竹山县旅游资源与地质碳汇价值评估示范”(项目编号:MSDZ202311);湖北省地质局科技项目“湖北省土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数据管理技术研究”(项目编号:K2020-14)
  • Online:2023-06-30 Published:2023-06-30

摘要: 沙洋镇位于沙洋县城东部,土地利用方式较丰富,且土壤基质均为第四系孙家河组地层。为了阐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砷元素的含量特征,并揭示在小范围内土壤砷对土地利用的响应,选取研究区水田、旱地、滩涂、林地、草地、水面、建设用地等7类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将各类型下土壤样品砷元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克里金插值成图,结果表明:土壤砷元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含量有显著差异,在滩涂的均值最高,达到15.646mg·kg',其次是建设用地和水田,滩涂土城砷元素含量均值是建设用地的1.18倍、水田的1.38倍、林地的1.46倍、草地的1.68倍、旱地的1.8倍、水面利用方式的1.98倍;在研究区中,城镇建设用地土壤出现了砷的最高含量值19.827mg·kg,除了滩涂其他用地土壤砷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的风险值15mg·kg。在未来土壤砷环境治理中应高度重视滩涂和建设用地这2类土地利用方式,特别对沙洋镇砷背景值高的滩涂进行调查和治理,以减少滩涂土壤砷环境风险。

关键词: 沙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砷元素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