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13): 77-80.DOI: 10.19754/j.nyyjs.20240715018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祝悦 刘家福 张柏豪 张震禹 孔祥力 文思懿
出版日期:
2024-07-15
发布日期:
2024-07-15
作者简介:
祝悦(1997-),女,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遥感与GS在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领域的应用;通讯作者刘家福(1975-),
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遥感与GS在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领域的应用。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7-15
Published:
2024-07-15
摘要: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生态效应有利于合理管理生 态资源,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松花江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作为北半球仅有的3大黑土区之 一,研究其生态效应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5年、2010年、2015年 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贡献率,并根据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划分为4个 等级,对生态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比较稳定,呈先上升后下降趋 势;较低质量区集中在流域中部,2015一2020年较低质量区面积减少了6869m2,高质量区的分布和草地的分布 类似,2005一2020年高质量区面积共减少3504k2;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未利用土地进 行植树造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林地和草地被开垦为耕地,林地变为未利用土地。
中图分类号:
. 松花江流域生态效应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3): 77-80.
[1]熊侣英.晋城市长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8. [2]常雪儿,汪洋,甄慧,等.1990一2018年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空间耦合及其生态效应[J].西南农业学报,2022,35(03):596-607. [3]严慈.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1. [4]宋洋,贺灿飞,Yeung Godfrey,.徐阳.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J].地理研究,2023,42(01):86-105. [5]崔国屹,张艳,晁阳,等.秦岭地区近4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3,30(01):319-326. [6]李晓文,方创琳,黄金川,毛汉英.西北干旱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一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J].第四纪研究,2003(03):280-290,348-349. [7]万利,孙丽慧,谭靖,田自强.北京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05):92-99. [8]贺炳彦,高婷.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4):286-292. [9]魏媛,朱玉丹.喀斯特城市新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生态效应分析一以贵阳市观山湖区为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3,45(02):257-262,267. [10]高星,刘泽伟,李晨曦,等.基于“三生空间”的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生态学报,2020,40(20):7113-7122. [11]燕玲玲,巩杰,徐彩仙,等.陇中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一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04):427-434. [12]张舒涵,姜海玲,王丽遥,陈光义,于海淋.沈阳市2000一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无线电工程,2022,52(12):2222-2228. [13]陈伊多,杨庆媛.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2,36(05):173-180. [14]宋利利,秦明周,范云峰,张鹏岩.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生态效应评价一以河南省叶县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07):460-463. [15]冯应斌,何建,杨庆媛.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评估[J].地理科学,2014,34(12):1504-1510. [16]王晓东,蒙吉军.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06):1133-1140. [17]冯新惠,李艳,余迩,等.环太湖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3,32(06):1238-1253. [18]姜昕形,翟石艳,王铮,等.基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的郑州市“三生空间”模拟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J].生态学报,2023,43(15):6225-6242. [19]杨朔,郑晓筝,赵国平.关中平原城市群“三生”空间生态环境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09):26-35. |
[1] | . 恩施州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69-74. |
[2] | . 生物炭的制备与改性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91-94. |
[3] | .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非煤矿山废弃地土壤特性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95-98. |
[4] | . 基于GIS的土地整治适宜性分区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99-103. |
[5] | . 重庆市生态农场发展技术路径及对策建议[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104-106. |
[6] | . 基于VORS模型的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107-111. |
[7] | . 河流流域范围划分规则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70-76. |
[8] | . 基于GIS的广汉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优化策略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77-82. |
[9] | . 基于ArcGIS的桂林会仙湿地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83-88. |
[10] | .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干扰和消除[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89-92. |
[11] | . 清江上游流域水源涵养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0): 62-67. |
[12] | . 近四百年乌兰察布地区乡村聚落格局演变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0): 68-75. |
[13] | . 土地整治与农业碳排放减量[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0): 76-82. |
[14] | . 后三峡时代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0): 83-86. |
[15] | . 长三角地区城市污水系统溢流特征模拟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0): 87-9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