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16): 87-90.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19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四川核桃主要产地土壤重金属铅的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

黄伊嘉 陈方方 叶长文 付卓锐 潘思忆 王丽   

  1. 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6;2.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 出版日期:2024-08-30 发布日期:2024-08-30
  • 作者简介:黄伊嘉(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林产品质检;通讯作者王丽(1982-),女,博士。研究方向:土壤学。
  • 基金资助:
    四川省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0JBKY08):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项目编辑:2023YS0363)
  • Online:2024-08-30 Published:2024-08-30

摘要: 本文选取四川12个核桃主产区中具代表性的核桃生产基地,采集36个试验,点内核桃对应产地土壤进行 重金属铅定量检测,以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核桃土壤中重金属P的总量污染情况,除C3试验点外,其余试验 点均处于清洁(安全)状态。按照现行国标限量值,产地土壤的总铅含量超标风险较小,但仍然需要适时监测。 利用逐级连续捉取法捉取铅Pb的5种形态,得出核桃土壤Pb的5种形态中可迁移性较小、活性相对较差的铁- 錳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形态。通过计算核桃产地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K值和迁移系 数M值,研究重金属铅的迁移特性和积累规律。同时利用相关性分析法评估土壤H值对铅的5种形态含量的影 响,得出偏碱性的产地土壤中铅元素迁移和被植物吸收的风险更低。根据现行国标对核桃产地土壤的限量值及内 梅罗污染评估结采所反映的铅污染状况都比较片面,建议加入铅的有效含量测定做辅助分析,以此寻找污染机理 及对应关系,科学评价核桃产地环境安全。

关键词: 核桃;产地土壤;铅形态;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