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基于水肥一体化管理下拱形搭架与米字型搭架对葛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4, 44(16): 1-6.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01
    摘要 ( )   PDF(1731KB) ( )  
    葛根是目前异黄酮含量最高的药食同源植物。不同的环境条件影响葛根产量和品质的稳定;葛根栽培成 本高,制约了葛根产业高值化发展。因地制宜地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搭架栽培模式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节 约成本。但水肥一体化管理下不同搭架栽培模式对葛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以“桂葛1号” 为材料,比较了相同水肥一体化管理下拱形搭架与米字型搭架对葛根产量、品质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 明,拱形搭架显著提高葛根块根长度、平均单株重和淀粉含量,分别为42.2m和45.763cm、2.549kg和 1.627kg、24.443%和23.055%,但其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米字型搭架,分别为0.182%和 0.11%、1.8044%和1.568%、1.033%和0.762%,且葛根产量与品质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对葛根的高值 化栽培管理和化控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雄蚕新品种桂蚕18号柳州实验室鉴定报告
    2024, 44(16): 7-9.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02
    摘要 ( )   PDF(1708KB) ( )  
    雄蚕品种强健好养,具有出丝率高、茧丝质优等优势,有利于缫制高品位生丝。为了评价广西新选育的 雄蚕新品种在柳州蚕区的饲养特性,2022一2023年对雄蚕品种“桂蚕18号”在柳州进行了省级实验室鉴定。结 果显示,与对照蚕品种“两广2号”相比,“桂蚕18号”4龄起蚕结茧率比对照提高0.76%,蚕死笼率比对照降 低1.43%,蚕虫蛹生命率比对照提高2.12%;全茧量比对照降低3.71%;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提高 9.85%、2.95%;万蚕收茧量比对照降低3.57%;万蚕茧层量比对照提高10.33%;千茧出丝率、鲜茧出丝率分 别比对照提高2.13%、1.63%;一茧丝长比对照提高6.52%;解舒率比对照提高4.4%;纤度比对照细 0.107dtx;解舒缫折比对照降低4.92%;洁净94.0分,清洁99.3分;万米吊糙少0.16次。结果表明:“桂蚕18 号”具有强健好养、出丝率高、丝质优等优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和半夏种茎异地扩繁技术研究
    2024, 44(16): 10-12.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03
    摘要 ( )   PDF(1698KB) ( )  
    本文通过优选西和县本地组培自繁二代种茎,在陇南市武都区选择不同海拔、不同密度、不同种茎、不同 肥效等因子进行试验得出,在陇南市武都区扩繁西和县本地组培自繁二代种茎品种,采用密度为00kg·667m2,海 拔为1725m较为适宜,种茎大小采用中直径(10~15mm),生产上建议选用腐熟农家肥施肥为主,为西和半夏产 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梯度比例有机肥混施复合肥对生菜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2024, 44(16): 13-17.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04
    摘要 ( )   PDF(1835KB) ( )  
    为探讨在复合肥减量处理下适宜区域生产条件的有机肥投入比例,在当地复合肥习惯用量减量25%的 情况下,根据商品有机肥推荐用量设置20%、40%、60%、80%、100%、120%的投入比例,研究复合肥减量混 施不同比例有机肥对生莱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减量下,20%、40%投入比例的有机肥处理生莱 增产了8.77%、5.65%,20%投入比例下叶片SPAD值、叶片氨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33%、1.10%。各有机 肥处理均提高了生莱叶片维生素C含量,增幅在7.41%~36.30%,除40%投入比例外,各有机肥处理下叶片蛋 白质含量均较对照提高,20%投入比例处理叶片亚硝酸盐含量与对照持平,其余处理较对照提高8.33%~ 50.00%。各有机肥处理下土壤pH值均降低,40投入比例处理下,土壤有机质、成解氨、速效钾、有效磷较复 合肥处理分别提高了3.42%、14.61%、11.11%、14.80%。综上,复合肥减量条件下以20%、40%有机肥投入比 例可以促进生莱增产,捉高生莱品质,40%投入比例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在生菜种植中可在复合肥减量时配 施20%、40%有机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炬树水浸液对杂草田旋花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研究
    2024, 44(16): 18-25.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05
    摘要 ( )   PDF(4623KB) ( )  
    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是玉米(Zea mays I.)田恶性杂草之一,长期化学除草剂的施用导致 其抗药性不断增强,田间防治难度增大,农田环境受到污染。为了达到玉米田田旋花的有效防控和除草剂环境友 好的目标,本文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利用2种浓度(0.O5g·mL和0.1g·mL)的火炬树(hus typhina I.) 果皮、落叶和枝条水浸液对田旋花和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并以清水和市售除草剂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测定了种子发 芽率、胚芽和胚根长度,计算了种子发芽指数、发芽势及对胚根和胚芽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经0.05g·mL和 0.1g·mL的火炬树果皮水浸液处理的田旋花种子发芽率分别为27%和16%;胚芽抑制率都为100%,胚根抑制 率为83%和92%,显著低于2个对照;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相同的趋势。经0.1g·mL落叶水浸液处理的田旋 花和玉米种子发芽率分别为19%和62%,胚芽抑制率分别为100%和60%,胚根抑制率分别为85%和69%,其值 显著低于2个对照。2种浓度的枝条水浸液对2种植物种子发芽率、胚芽和胚根抑制率及发芽势与发芽指数的影 响与2个对照无显著差异。相同浓度下,果皮、落叶、枝条水浸液对田旋花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排序为果皮>落 叶>枝条。0.1g·L的果皮、落叶和枝条对田旋花种子的胚芽抑制率高于胚根。不同部位火炬树水浸液对田旋 花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玉米,表现出生物安全性。综上所述,0.1g·mL的火炬树果皮和落叶可作为种子期 有效防除玉米田杂草田旋花生物除草剂的候选植物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梨园枝条粉碎覆盖对土壤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2024, 44(16): 26-29.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06
    摘要 ( )   PDF(2899KB) ( )  
    梨树枝条修剪后粉碎覆盖到梨园中,既能有效利用农业废弃资源,又能促进土壤改良。本研究将梨园中 用修剪的枝条粉碎后覆盖梨树盘后,研究土壤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枝条粉碎覆盖处理可以调节土 壤pH值,并有效改善土壤养分含量。与清耕处理相比,枝条粉碎覆盖处理的土壤在不同深度(0~10m、10~ 30m、30~50cm)的成解氨含量分别捉高了10.8%、7.1%、1.8%;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9.7%、92.2%、 18.3%;土壤有效磷含量在0~10cm土层处提高了84.7%,而在10~30cm和30~50m土层处2组处理的土壤有 效磷含量无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方面,枝条粉碎覆盖处理在0~10m和30~50cm土层处分别捉高了 20.3%和6.7%,而在10~30m土层处清耕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出了64.2%。另外,枝条粉碎覆盖处理导致梨树 叶片中的N含量显著降低,而P和C含量显著增加,K和Mg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花苜蓿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2024, 44(16): 30-32.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07
    摘要 ( )   PDF(2014KB) ( )  
    为了获得耐盐碱微生物,以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和根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其根际土壤和 根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检测,以常年没有种植植物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作对照,分别从门水平上、Aph多样性 指数、Bta多样性指数和关键物种差异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相关门属种的功能进行了简单的陈述。试 验结果表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空白土壤微生物的优势 菌群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根瘤中微生物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和蓝细菌门。根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根际土 壤中和空白土壤存在明显差异,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不同于土壤样品,紫花首蓿根瘤中细菌和古菌的生物多样性较 低。根际土壤和空白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微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差异。紫花首蓿根际土壤中细菌和古菌 的生物多样性较高,由关键物种差异比较分析,紫花首蓿根际土壤和紫花首蓿根瘤中含有更多的有利于培肥固 土,促进植物生长的耐盐碱微生物,因此,紫花首蓿根际土壤和根瘤具有开发耐盐威微生物的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棕榈丝栽培玉木耳的营养成分分析
    2024, 44(16): 33-35.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08
    摘要 ( )   PDF(1779KB) ( )  
    以棕榈丝为主料栽培玉木耳,对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测定基础营养成分、粗多糖、矿物质元素、重金 属和农药残留。结果表明:棕榈丝栽培的玉木耳是一种含有大量蛋白质、低脂肪、低钠的食品;富含粗多糖和 铁、磷、鎂等矿物质元素;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均符合绿色食品(食用菌)的要求。棕榈丝作为玉木耳的栽 培原料是安全的、可行的,以其栽培的玉木耳达到绿色食品(食用菌)标准,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16 S rRNA测序的观赏桃根系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2024, 44(16): 36-40.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09
    摘要 ( )   PDF(3486KB) ( )  
    观赏桃作为重要的园艺植物,其根际微生物群落对其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16SRNA 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观赏桃品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特征,旨在揭示其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和互作 关系。研究发现,不同观赏桃品种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紫叶垂枝”(ZYCZ)显示出最高的多 样性,而“中二乔”(ZEQ)和“烟云”(YY)等品种的多样性较低。此外,“紫叶垂枝”(ZYCZ)在特定分类 群中的相对丰度较高,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地位。研究还揭示了根际微生物群落之间的显著互作关系,如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有益微生物与病原菌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本研究为观赏桃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互作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有助于优化观赏桃的种植和管理策略。未 来将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群落在根际环境中的具体功能、微生物一植物互作机制、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群落的长期 动态变化,旨在提升观赏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省曲靖市不同年限三七主要成分对比分析
    2024, 44(16): 41-46.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10
    摘要 ( )   PDF(2449KB) ( )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曲靖市不同年限的三七样品蛋白质、类黄酮、多糖、总酚、氨基酸的含量,通 过SPS单因素多重比较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测定主要成分蛋白质、类黄酮、多糖、总酚、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 律,表明不同年限三七的药用价值。结果表明,蛋白质、类黄酮、多糖、总酚含量随植物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 氨基酸含量在不同年生间没有显著差异。实验发现,类黄酮六年生比一年生和三年生含量更为显著,总酚六年生 比一年生的含量更显著,蛋白质一年生与三年生之间,三年生与六年生之间极为显著,多糖六年生比一年生和三 年生含量更显著。这些发现为三七的成分对比捉供了科学依据,表明了六年生的三七各类指标为最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基于改进YOLOV8模型的草莓形状识别技术研究
    2024, 44(16): 47-50.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11
    摘要 ( )   PDF(2674KB) ( )  
    草莓形状是草莓的重要表型特征,对实现草莓自动化采摘和智能化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复杂环 境下的草莓形状识别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08模型的草莓形状目标检测方法。为了提升网络 的特征捉取能力,本文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中融入了CBAM注意力机制模块,并在加强特征网络中引入了S mAM注意力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中改进后的YOLOv8模型与原始YOLOv8模型相比,更好地兼顾了检测 粉度和检测时间,能够满足草莓形状的实时高精度检测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牵引式烟田清根收秆机的设计研究
    2024, 44(16): 51-57.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12
    摘要 ( )   PDF(3487KB) ( )  
    本文设计了一种牵引式烟田清根收秆机,整机由旋耕刀、输送链、破碎刀辊和收集装置4个工作部分组 成,垄间距在900~1200mm时收杆机能够正常工作,收集箱容量为2m3。对烟田烟秆清理装置传动系统进行设 计,包括键链条、轴行了选择计算与强度校核,对机械整机功率进行匹配计算,考虑到30%的储备系数,拖拉机 最小选用功率为26kW。对关键部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计算,确定了部件的工作参数;并对这些部件进行模态分 析,验证了共作部件之间工作参数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楸竹复合混交模式及营林技术探讨
    2024, 44(16): 58-61.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13
    摘要 ( )   PDF(2046KB) ( )  
    楸树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也是人工营造混交林的优良树种,楸竹混交,相互促进生长,显著捉高林地 生产力,是一种较好的竹阔混交林业复合经营模式。本文介绍了揪竹混交模式的优势,通过造林整地、造林方 法、母竹套种、幼林管理和成林抚育等方面,探讨了楸树和竹子复合混交模式及栽培技术,以期为楸竹混交林的 经营捉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地区山桐子野生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4, 44(16): 62-66.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14
    摘要 ( )   PDF(1713KB) ( )  
    山桐子是大风子科山桐子属落叶阔叶乔木,是集食用、能源原料、木材加工、观赏等多种用途为一体的 的高经济价值木本油料树种。为探究山桐子在贵州省资源分布与生长状况,本研究对贵州省铜仁市、遵义市、毕 节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等地适宜生长山桐子的区域开展了资源调查,获取了贵州省山桐子野生资源地,点、生 长环境、形态特征等资源现状,结果表明:贵州山桐子野生资源分布广,在海拔500~1900m范围内均有分布, 大部分以单株孤立状态,点散分布,数量较少,植株整体生长状态较佳,大部分开花结果且挂果量较大。贵州省的 生境适宜种植山桐子,山桐子的开发与利用在贵州省具有广阁前景,且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也需要保护其原生境及 资源,并加强对新品种选育和种植新技术的研究,提高山桐子其他经济方面的开发利用,为贵州山桐子产业发展 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梵净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2024, 44(16): 67-70.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15
    摘要 ( )   PDF(1710KB) ( )  
    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利用区系地理学原理,统计分析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 和分布区类型,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世界分布的种不多,有30属96种植物,占 梵净山地区种子植物属种的3.48%、3.50%:热带性质分布的属数量最多,共有362个属,721个种属于该分布 类型,占属、种的42%、26.28%;温带性质分布的物种数量在梵净山地区分布最多,共有303个属,723个种, 占属、种的35.15%、26.35%;东亚分布的物种较丰富,有132属194种,占属、种的15.31%、7.07%;中国特 有分布的共有35属1010种,占属、种的4.06%、36.81%。梵净山位于植物区系的交汇带上,梵净山植物区系 集合因不同区系成分的交汇而极具复杂性和冲突性,是南北过渡和东西交汇的关键地带:梵净山植物区系显著区 别于周固喀斯特地区,并在林相、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生态弧岛效应非常显著;属和种的区系特征揭示了 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趋势,其中温带特性比热带特性更为突出。物种之间的联系主要在北温带、泛热带、热带亚 洲以及东亚与北美洲的间断分布中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皮抗林火机制研究概述
    2024, 44(16): 71-73.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16
    摘要 ( )   PDF(1707KB) ( )  
    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了严重威胁,木本植物 树皮作为植物体的外部保护层,在抗林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从森林生态学角度介绍了木本植物树皮在抵御林火中的具体机制,包括树皮结构与物理特性、生 理响应与树液流动、化学防御与树皮化学成分以及进化机制与抗火适应性4个方面,通过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使 得木本植物能够更好地抵御林火的侵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夏玉米美加605种植密度试验示范与增收效益分析
    2024, 44(16): 74-78.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17
    摘要 ( )   PDF(1978KB) ( )  
    选用豫东地区主推品种“美加605”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夏玉米种植密度对 产量的影响,并将研究成果进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空棵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穗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 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千粒重随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明显且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的 趋势;“美加605”适宜种植密度范固60000~75000株·hm2,最佳密度72277株·hm2;多处示范结果表明, 在适宜密度种植范固内,有利于“美加605”发挥高产优势,与农民习惯密度种植相比增产、增收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长江上游农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
    2024, 44(16): 79-86.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18
    摘要 ( )   PDF(2806KB) ( )  
    本文研究了农业结构调整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农业结构调整前后生态系统类型的转 变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市“二调”“三调”数据为基底,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和生态系 统类型转移矩阵,说明农业结构调整前后的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布局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 2022年间,重庆市耕地面积减少5.86×10hm2,园地面积增加0.13×105hm2,林地面积增加9.38×105hm2,养殖 坑塘面积0.21×10hm2,设施农用地增加了近三倍,草地面积降幅高达91.78%,农业生态系统类型时空差异较 明显;2015-2022年相较于2010-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向园地、林地、设施农用地以及草 地转向旱地、林地;2015-2022年,主城区因农业结构调整中农用地逐渐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增长较渝东 北、渝东南缓慢;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林牧三者之间的转化是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农转林、牧转林是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牧、林转农是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重庆市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旨在进一 步减轻土地压力,更好地推进农业生产建设,同时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核桃主要产地土壤重金属铅的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
    2024, 44(16): 87-90.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19
    摘要 ( )   PDF(1964KB) ( )  
    本文选取四川12个核桃主产区中具代表性的核桃生产基地,采集36个试验,点内核桃对应产地土壤进行 重金属铅定量检测,以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核桃土壤中重金属P的总量污染情况,除C3试验点外,其余试验 点均处于清洁(安全)状态。按照现行国标限量值,产地土壤的总铅含量超标风险较小,但仍然需要适时监测。 利用逐级连续捉取法捉取铅Pb的5种形态,得出核桃土壤Pb的5种形态中可迁移性较小、活性相对较差的铁- 錳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形态。通过计算核桃产地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K值和迁移系 数M值,研究重金属铅的迁移特性和积累规律。同时利用相关性分析法评估土壤H值对铅的5种形态含量的影 响,得出偏碱性的产地土壤中铅元素迁移和被植物吸收的风险更低。根据现行国标对核桃产地土壤的限量值及内 梅罗污染评估结采所反映的铅污染状况都比较片面,建议加入铅的有效含量测定做辅助分析,以此寻找污染机理 及对应关系,科学评价核桃产地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阳市交通系统碳排放影响因子分解实证研究
    2024, 44(16): 91-96.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20
    摘要 ( )   PDF(2444KB) ( )  
    本文基于贵阳市2011一2016年人口、交通经济发展和能源等方面的数据,运用PCC能源消耗的二氧化 碳排放方法和LMDI分解法(对数平均指数法),对贵阳市2011一2016年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 明:2011一2012年间贵阳市交通碳排放总量整体下降了5.1199万t,2013一2016年间交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 率达到了14.06%;柴油是贵阳市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影响贵阳市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交通经济发展效 应、人口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在上述碳排放影响因素中,交通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效应的促进 作用最为显著,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
    2024, 44(16): 97-102.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21
    摘要 ( )   PDF(4054KB) (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剑河县为例, 利用GS技术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剑河县生态敏感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土地利 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区>坡向>坡度>高程。剑河县生态敏感性总体偏高,极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域占研 究区总面积的59.61%,低敏感等级区面积较少,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98%。剑河县生态敏感度的分布特点与 当地的人文、水文及地形地貌密不可分。基于剑河县五级生态敏感区的划分,提出相关建议,为剑河县资源开发 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菖蒲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研究进展
    2024, 44(16): 103-106.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22
    摘要 ( )   PDF(1721KB) ( )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污染,导致了水体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都造成 了严重的影响。黄莒蒲既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有一定的生态效益,且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本 文整理黄莒蒲的生物学性状和富营养化水体的成因、防治方法及危害,对黄莒蒲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和影响 因素进行阐述,总结富营养化水体对黄莒蒲的影响,明确黄莒蒲在修复美化水体环境方面的效果与应用,旨在为 黄莒蒲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进一步研究其净化水体的分子机制,加强黄莒蒲 与其他生物协同互作和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荆门市气候条件分析及对油麦作物影响
    2024, 44(16): 107-111.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23
    摘要 ( )   PDF(2179KB) ( )  
    2023年荆门年平均气温整体偏高0.4~1℃,夏季有阶段性高温。降水较历史同期偏少,荆门、京山、 钟祥均偏少10%左右。荆门、京山全年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钟祥偏少。2023年低温雨雪、阴雨寡照、倒春寒、 高温千旱等灾害性天气对荆门油莱、小麦造成一定影响。2023年1月中下甸一2月受冷空气影响极端最低气温较 低,油莱遭受不同程度冻害。3月荆门大部地区出现轻至中度倒春寒,部分油菜受冻害影响大。受2022年以来 伏秋冬春连旱影响,加之1一3月全市降水偏少30%~50%,土壤缺墒逐步加剧,3月以轻到中度气象干旱为主, 局部地区重旱。4月降水偏多,土壤增墒,全市干旱有所缓解。10月是荆门市油莱播种或育苗期,小麦备播期, 月内天气条件基本有利。11一12月降水偏多,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墒情,利于小麦、油莱的播种和移栽,低 温利于控制油麦旺长和抗寒锻炼,增强油麦抗冻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用酵素在土壤改良和作物栽培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4, 44(16): 112-115.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24
    摘要 ( )   PDF(1715KB) ( )  
    本文总结了现阶段农用酵素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在土壤改良及作物栽培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合理应用 农用酵素,改善土壤污染情况、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及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期 对未来农用酵素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乡村振兴视域下侗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探析
    2024, 44(16): 116-120.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25
    摘要 ( )   PDF(2418KB) ( )  
    传统村落是乡土文化的结晶,蕴含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承载了中华儿女浓浓的乡愁。在我国乡村振 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力度, 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侗族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当前面临的严峻 形势。在细致剖析的过程中,聚焦于侗族传统村落的多个核心维度,包括其独特的传统建筑风貌、丰富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以及深植于乡村内部的文化认同等方面。这些雏度共同构成了侗族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和独特魅力, 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以述洞村为例,以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为出发点,对述洞村的现状以及存 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详细分析了述洞村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文化保护发展、产业发展 等方面捉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以期为侗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景观基因识别的景迈山景芒布朗族传统村寨景特征研究
    2024, 44(16): 121-125.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26
    摘要 ( )   PDF(3192KB) ( )  
    本文以景迈山芒景布朗族传统村寨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基因识别法,对其进行基因识别和村寨景观特 征解读。研究表明:景迈山芒景布朗族传统村寨整体环境格局受地理条件和民族信仰影响,呈现出森林一古茶林 一传统村塞的平面布局特征和原始森林一古茶林一传统村寨一现代茶园一旱地一水田一河流的垂直布局特征。村 寨外部环境地域特征明显,以古茶林景观为主。村寨内部整体风貌保存较好,民族特色鲜明。通过景观特征解 读,以期为景迈山芒景布朗族传统村寨内在特质的深度挖掘和村落风貌的保护提供研究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与性理念与校园景观空间耦合性设计研究
    2024, 44(16): 126-129.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27
    摘要 ( )   PDF(2634KB) ( )  
    本文旨在建立参与性理念下校园空间的更新方法,探索校园景观空间的优化策略。通过对使用人群的调 研与分析、校园内空间结构的整理,明确参与性校园景观空间设计的可行性。从形象、功能、活动、文化等方面 构建校园景观空间更新的设计方法,提出基于参与性理念的校园景观空间更新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省主要高速公路边坡植物资源特征分析
    2024, 44(16): 130-133.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28
    摘要 ( )   PDF(1707KB) ( )  
    为加强对江西省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的利用和保护,以植物学、林学和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理论为基础,运 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江西省内10条典型高速公路路域范围内的边坡植物进行全面的调查。通过对植物群落关 系的统计和分析,筛选出高速公路边坡的景观植物及优势物种。调查区域内共发现植物84种,分属42科,3 属,豆科植物最多,其次为禾本科、菊科、蔷薇科、桑科。本研究初步摸清了江西省主要高速公路边坡植物资源 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景观植物筛选及配置利用,为江西省高速公路的边坡绿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空间句法的常州市青枫公园可达性研究
    2024, 44(16): 134-137.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29
    摘要 ( )   PDF(2768KB) ( )  
    可达性作为公园绿地的重要指标愈加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建立轴线模型并导入Depthma即进行可达性 研究,采用空间句法的研究方法对常州市青枫公园提出优化策略。试图解决公园内部隐患、盲点、设施老化等问 题,以优化居民游客日常休憩和游玩的需求。常州市青枫公园可理解较为一般,未能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 公园西边入口植物区等可达性较好;滨水空间周边的不少节点可达性较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潇贺古道江永段沿线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研究
    2024, 44(16): 138-142.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30
    摘要 ( )   PDF(2816KB) ( )  
    潇贺古道见证了中国南北的交融历史,沿线传统村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是古道文化的栽体,中华文化 的瑰宝。本文基于景观学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在梳理潇贺古道及其江永段俩侧20km范 围内传统村落分布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村落布局形态、建筑、地域文化4方面深入研究潇贺古道江永段沿线 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得知其自然环境优越,村落空间形态多样,獎筑特征鲜明,地域文化丰富。在此基础上提 出其保护和发展的思路,以期重塑古道及沿线传统村落的价值,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 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缔造理念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研究
    2024, 44(16): 143-147.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31
    摘要 ( )   PDF(4001KB) (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不断深入,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分析共同缔 造、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概念,以新乡长垣市苏坟村为例,深入剖析当前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面 临的困难之处,从改善村容村貌、营造乡村景观、优化院落布局及再利用等措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实现当地 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为当地百姓谋福祉,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基于遥感影像的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 44(16): 148-151.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32
    摘要 ( )   PDF(2106KB) ( )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主产区,绥化海伦市地处富硒黑土核心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大豆生产基 地,素有“龙江大豆看海伦”之说。文章以黑龙江省绥化海伦市为研究区,利用Sentinel--2和Landsat8卫星影 像提取海伦市2014-2022年的大豆实际种植面积。通过对海伦市大豆种植面积的动态监测和产业优势进行分析, 结合国家重大产业导向,基于海伦市大豆以点带面提出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为全方位多层次振兴 我国国产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六盘水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4, 44(16): 152-155.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33
    摘要 ( )   PDF(2058KB) ( )  
    蔬菜产业是六盘水市重要的农业产业,蔬莱是重要的生活物资,六盘水市具有夏秋冷凉的独特气候优 势,具备发展夏秋喜凉反季节蔬莱的天然优势,蔬菜产业不断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对六盘水市 蔬莱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芝市代耕农空间分布的驱动机制研究
    2024, 44(16): 156-161.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34
    摘要 ( )   PDF(2244KB) ( )  
    为探讨西藏林芝代耕农群体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机制,通过实地调研,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地 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林芝市代耕农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林芝市现 有代耕农群体为518户,且主要分布在巴宜区、米林县、波密县和察隅县4个县区;林芝市代耕农空间分布核密 度差异较大,呈现“巴宜区、波密县”双核心集聚分布格局;林芝市代耕农的空间分布差异是人口密度、地区 生产总值、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入、城镇化率、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7个因子交互作用结采,且多因 子共同驱使该地区代耕农呈现出“双核心一带状区”的分布格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经济带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响应关系研究
    2024, 44(16): 162-169.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35
    摘要 ( )   PDF(3245KB) ( )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区,基于长江经济带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长江 经济带的人类活动强度和生境质量进行计算,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探 讨。研究表明: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呈减少的趋势:长江经济带各省域单元的人类活动 强度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的生境质量呈下降的趋势,同时低生境质量等级区域面积有所增加;长江经济带人类 活动和生境质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程度不断增强;长江经济带的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呈负相关,唯独重庆市例 外,重庆市在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的同时生境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故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 的,在大力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需要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演化博弈的畜禽养殖清洁生产行为分析
    2024, 44(16): 170-174.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36
    摘要 ( )   PDF(2242KB) ( )  
    斋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本研究基于有限理性,以地方政府对斋 禽养殖企业清洁生产行为环境规制为例,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复制动态方程,分析双方动态博弈过程,利用 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博弈双方演化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高斋产品质量。研 究表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和企业清洁生产策略选择的动态博弈最终趋向演化稳定策略主要受政府监管程度、惩 罚力度、治理成本和企业投入成本、收盖、补贴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新质生产力建设背景下高职产业学院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提质路径探析
    2024, 44(16): 175-180.  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37
    摘要 ( )   PDF(2731KB) ( )  
    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态势加速了职业院校育人路径优化的进程,如何培育新质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在新 时代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现代产业学院是致力于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 办学实体。以米墅乡村民宿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为例,基于产业学院建设逻辑的分析,研究产业学院“政、校、 行、企”四元协同育人的提质路径,在合作机制、培养模式、实践基地、教师队伍、教学模式、课程资源、考核 方式、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提质升级,构建乡村民宿新质人才孵化基地,为乡村民宿新质人才培养路径优化提供 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民宿品牌建设及乡村民宿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乡村民宿产业的 竞争力与影响力,促进大湾区旅游业蓬勃发展及乡村产业振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