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 129-134.DOI: 10.19754/j.nyyjs.20250115026

• 园林园艺 • 上一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元旅游资源的共生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覃文艺 刘艳 吴冉 郑朋飞 耿秘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 出版日期:2025-01-15 发布日期:2025-01-15
  • 作者简介:罩文艺(1998-),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通讯作者刘艳(1977-),女,博士,教投,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9BGL180)
  • Online:2025-01-15 Published:2025-01-15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研究其与旅游资源的共生发展对推动文化传承与促进旅游产业进 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rcGIS分析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16个县(市)非遗与多元旅游资源的空间分 布特征,引入协调共生模型探讨“非遗+旅游”的共生发展模式,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二者共生发展的影响因 素。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802处非遗项目中民俗类占比最高,其次是传统技艺类。在空间分布类型上,非遗项 目整体呈聚集性分布,但各类非遗的分布形态有明显差异。非遗与古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类似特征,即 西部地区聚集、东部和中部地区散中有聚;红色资源大体呈北密南疏分布。非遗与多元旅游的共生发展模式以协 调发展为主,但从共生发展类型看,多数县市并不同步。河流水系、交通状况、文化、空气质量和民族等因素对 非遗与多元旅游共生发展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旅游资源;共生发展;影响因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