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2): 26-30.DOI: 10.19754/j.nyyjs.20250130006
• 农业科学 • 上一篇
夏渊 林洋 吴小勇 李江 马刘洋
出版日期:
2025-01-30
发布日期:
2025-01-30
作者简介:
夏渊(1988-),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业产业化管理;林洋(1980-),女,硕士,副总经理。研究方向:农业产业经
济:吴小勇(1992-),男,本科,农技师。研究方向:不同化肥对水稻影响:李江(1997-),男,本科,农技师。研究方向:不同化肥
对水稻影响;通讯作者马刘洋(1982-),男,硕士在读,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林产业组织与管理。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1-30
Published:
2025-01-30
摘要: 化肥过量施用严重威胁土壤和生态安全,探讨化肥减量增效同时配施褐藻寡糖、螯合锌和活性硅条件下 高山水稻生长性状与产量,对于指导高山农作物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设置N15-P15- K15(T1)、N22-P8-K10-褐硅锌(T2)、N22-P8-K10(T3)、N25-P10-K16(T4)及0-0-0(CK)5个施肥处 理,每个处理施用量为600kg·m2,研究不同配方复合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与CK相比, 水稻株高在T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T3、T1、T4和CK处理分别提高5.22%、9.49%、11.28%和21.42%;水 稻穗长施肥处理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CK),T2处理水稻穗长较T3、T1、T4和CK处理分别捉高1.31%、 2.50%、2.44%和5.73%;T2、T3和T1处理之间水稻分蘖数无显著差异,T2处理水稻分菜数较T3、T1、T4和 CK处理分别提高4.37%、1.99%、6.54%和11.89%;T2处理水稻穗粒数达最大值,较T3、T1、T4和CK处理 分别提高2.30%、3.70%、4.43%和11.28%,T3、T1、T4处理较CK处理水稻穗粒数分别捉高8.78%、7.32%和 6.56%;T2处理水稻千粒重较T3、T1、T4和CK处理分别提高2.12%、0.82%、1.70%和3.88%;施肥处理水稻 产量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T2处理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3处理水稻产量显著高于T1、T4和CK处理。 化肥减量下,复合肥添加其他元素配施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对水稻生长发育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并显著提高了 水稻产量。
中图分类号:
. 不同配方复合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26-30.
[1]在一,毛学峰,杨军。站在变革十字路口的玉米:主粮还是饲 料粮之论?[J].中国农村经济,2019(06):38-53. [2]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 控制对策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 中国农业科学,2004(07):1008-1017. [3]夏昕.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和水田有机碳形态结构及微生物群 落的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4董琦,薛世通,董泽鹏,等.施肥对黄土母质生土稻田产量及 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9(04):47-51. [5]缪杰杰,刘运峰,胡宏祥,居人凤,詹林川,薛中俊,徐启荣 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流失及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 报,2020,34(05):86-93. [6]袁嬡姬,孙义祥,钟成虎,王家宝,邬刚,胡鹏,张祥明,王文 军,并玉丹.控释复合肥和播种量对机械旱直播水稻产量形成 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22,41(09):1700-1707. [7]周丽平,赵秋,张新建,宁晓光,袁亮,李燕婷,赵秉强.新型 增效复合肥料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 报,2022,37(02):112-120.[8]屈成,刘芬,傅爱斌,徐一兰,方希林,王悦。生物菌肥与化 肥配施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23, 38(04):134-139. [9]谢字灵,许江环,方欣,等。有机改良剂搭配化肥对水稻产量 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V0L].江苏农业科学:1-7[2024-12- 17].http://kns.cnki.net/kems/detail/32.1214.S.20240329. 1635.008.hml. [10]孙冰,张金梅,刘朋字,等.不同浓度褐藻寡糖对黄瓜生长、 产量、品质与抗氣化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J].江苏农业 科学,2023,51(13):175-181. [11]胡静,彭守华,张玉琴,等。褐藻寡糖对土壤养分、小麦生 长以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0L].分子植物育种:1 -9 [2024-12-17 ]http://kns.enki.net/kems/detail/46. 1068.S.20240220.1347.009.hml. [2]张宝林,何大超,侯翠红,等。一种新型氨基酸整合微肥的 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6,13(04):42-46. [13]梅清清,田仓,周青云,等。喷施螯合态锌肥对水稻产量、 锌含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 (05):27-31. [14]曲树栋,陈心想,李军,等.不同整合剂对作物生长和品质 的影响[J].磷肥与复肥,2019,34(06):39-41. [15]蔡德龙.国内外硅肥研究与应用进展[J].磷肥与复肥,2017 (01):43-45. [16]姜娟,李金凤,赵斌,等。加强硅肥应用改善土壤肥力促进 增产增收一硅肥研究现状及在辽宁的应用前景[J].农业 经济,2005(10):54-55 [17]孔宪华.分析硅肥对水稻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5 (18):74. [18]徐年龙,于洪喜,叶仁宏,等.不同肥料种类及运筹对水稻 产量和外观品质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35 (06):35-39. [19]李娜,田云龙,张蕾,等。中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与技术研 究[J/0L].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1-23[2024-12-17]. https:/doi.org10.13254/j.jare.2023.0676. |
[1] | . 国内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影响的Mta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1-6. |
[2] | . miRNA在大豆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中的调控作用[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7-11. |
[3] | .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太湖地区鲜食玉米种植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12-16. |
[4] | .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子莲花部观赏性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17-20. |
[5] | . 农田土水稻系统中硒与镉的相互关系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1-5. |
[6] | . 白城市草原发展情况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6-10. |
[7] | . 苹果果园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情况监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16-20. |
[8] | . 果蔬产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测定新方法研究与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4): 24-27. |
[9] | . 玉米大豆间作试验初步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4): 33-36. |
[10] | . 蔓荆子植物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4): 43-47. |
[11] | . 油菜抗根肿病品种示范应用探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4): 86-89. |
[12] | . 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4): 108-112. |
[13] | . 科尔沁沙地菊科植物繁殖体特性比较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3): 1-5. |
[14] | . 蜂糖李种植表现分析及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3): 6-10. |
[15] | . 球孢白僵菌与印楝素混用对亚洲玉米螟的同增效作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3): 16-1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