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建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理论创新及实践指向一深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J].学海,2024(06):5
-14.213.
[2]石云霞,张心字.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伟大纲领性
文献一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的决定》[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21):4-10.
[3]林坚,刘芳圣,安芃罪,等.2022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
述及2023年展望一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分报告[J].
中国土地科学,2023,37(04):131-140.
[4徐可西,詹冰倩,陈王字,等。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评估:
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25,45(06):2877-
2890.
[5]赵浩楠,赵映慧,宁静,等.基于TOPSIS法的长三角城市群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05):355-361.
[6]温璐歌,沈体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区域间土地资源配置:
现实挑战及解决方法[J].经济问题探索,2024(08):87-100.
[刀]张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马
克思主义研究,2024(08):27-33.
[8]史梦昱,裴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与
实现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24(06):85-93,
[9]葛元股,何洋,赵瑞形.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
绿色技术创新一基于冗余资源的“U”型调节效应[J/0L]
生态经济,1-30[2024-12-28].hp:/kns.cmki.ne/kc
ms/detail/53.1193.F.20241119.1606.002.hml.
[10]赵璟,魏璐,新珍。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25,41(01):23-
33.
[11]孟永,李红亮.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新质生产力的新定位、新
内涵与新路径[J].江汉论坛,2024(12):29-36.
[12]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3]Chen Y,Chen C M,Hu Z G,et al.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citation space analysis [M].Beijing:Science Press,2014.
[14]孙燕,吴莉莉,张云鹏,等。“减污降碳”视角下长三角城市
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J/0L].环境科
学,1-19[2024-12-28].htps://doi.og/10.13227/j.hkx.
202407077.
[15]苏强俊,安健吉,员学锋.黄河中下游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
率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24,42(03):58-67.
[16]温柔,李洪义,吴儒练,等。基于多源数据的江西省县域土
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地域研究与
开发,2023,42(04):136-142.
[17]冯雨豪,童文,李子杰,等。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江苏省城市
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水土保持
通报,2022,42(06):351-360.
[18]匡兵,范潮字,卢新海。中国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效率的时空
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
(21):269-277.
[19]边志强,钟顺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
率的影响[J].中国土地科学,2023,37(11):52-62.
[20]柯楠,卢新海,范翔字,等.环境规制对城市土地绿色低碳
利用水平的空间效应[J].中国土地科学,2024,38(09):
88-99.
[21]许灵凤,陈皖玲,朱红梅,等。湖南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
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0L].环境科学,1-20[2024-
12-28].hps:/doi.0rg10.13227/j.hjkx.202406034.[22]彭文英,陈泽字,孙加峰,等.京津冀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
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4,38(04):
257-266.
[23]张敏思,张昕。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
行业)》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8(06):71-72.
[24]邹庆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样态、核心概念和基本
命题[J].学术月刊,2021,53(09):5-16,48.
[25]黄承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70年生态文明建设历程
[J.党的文献,2019(05):49-56.
[26]黄韬,刘小平,吴佳平,等.国有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信息化
设计与实现[J].自然资源遥感,2022,34(03):249-256.
[27]陈鹏,李亚,王萧。绿色低碳县城土地利用与建设模式探究
[J].建设科技,2023(08):19-22,45.
[28]杨春花,乔伟蜂,李琛,等。基于“结构-功能-胁迫”的江
苏省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响应[J].生态学报,2025,
45(05):2311-2325.
[29]婷婷,邹秋雨,孙矬伟,等。贵州省县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效益空间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24,52(21):63-66.
[30]栗伟迪,张瑞红.以规划技术创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一评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方法体系创新》[J].现代城市研究,2024(04):133.
[31]王佃利.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实践与发展路径[J门.人民
论坛,2024(20):55-59.
[32]栗铭,郭琦,林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工
程科技战路高端论坛在郑州举行[J].人民黄河,2023,45
(05):173.
[33]蒋婷娟,曾露。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规划方面的应用
探讨[J].中国信息界,2024(06):108-110.
[34]全海燕.GIS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工
程技术研究,2019,4(10):86-87.
[35]么廷禹,王东升,郃妍妍.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鞍山市生态
环境质量变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4,47(12):
199-210
[36]陈字骏,王凌字,李悦,等。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杭州湾大
湾区生态质量演化监测及其对土地利用响应分析[].遥感
技术与应用,2024,39(03):764-776.
[37]李立清,石慧资,李燕凌.提升县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数
字化驱动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23(05):50-61.
[38]周兆杰。土地登记档案数字化的操作路径[J].中国土地,
2015(07):29-30.
[39]吴小芳,于红波,胡月明,等.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数字化
监管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测绘通报,2015(12):
93-97.
[40]卢珂,李国敏.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住房土地资源绿色利
用[J].生态经济,2012(09):24-27,38.
[41]李国敏.中国城市住房及土地资源绿色利用的途径[C].中
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
(一).湖北大学商学院工程管理系,2011:335-338.
[42]张玥.中国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4.
[43]卢为民,张天风,蒋琦埔。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城市绿
色发展一上海的探索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7,45
(04):59-64.
[44]李启平,李晏新闻。农业装备数智化提升粮食安全的机理及
经济效果[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3(06):76-83.
[45]李颖.数智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35(22):181-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