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不同配比控释氮肥对土壤无机氮及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5, 45(14): 1-4.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01
    摘要 ( )   PDF(2236KB) ( )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配比控释氨肥对土壤无机氯及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水稻专用肥生产 及轻简化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鄂早19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常规 水稻专用肥(28一10一14BB肥,不添加控释氨肥)施肥(CK),配比20.0%控释氯肥(T1)、40.0%控释氯肥 (T2)、60.0%控释氦肥(T3)和80.0%控释氨肥(T4)。结果表明:配比20.0%一80.0%控释氨肥处理,土壤铵 态氨和硝态氨在水稻分蘖期显著低于CK,在水稻抽穗期则高于CK,在水稻灌浆期显著高于CK。配比20.0%一 80.0%控释氨肥处理可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3.5%一12.6%,其中配比40.0%控 释氨肥处理效果最佳,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增加12.9%、15.3%、12.5%和4.6%,增产 12.6%。配比20.0%一80.0%控释氯肥处理可提高籽粒蛋白质5.6%一10.7%,降低油脂2.1%一6.8%。鄂早19 种植最适宜的控释氨肥配比为40.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土壤退化与改良技术对设施番茄影响的研究
    2025, 45(14): 5-8.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02
    摘要 ( )   PDF(1781KB) ( )  
    本文系统分析了设施番茄种植中土壤退化的成因机制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特征,探讨了不同土壤改良 技术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生态系统的调控效应。研究表明,连作障碍引发的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微生物区系 失衡及自毒物质积累是导致番茄减产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了基于土壤健康评价的精准改良技术体系构建策略, 为设施番茄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地区黑木耳常见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2025, 45(14): 9-12.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03
    摘要 ( )   PDF(3490KB) ( )  
    为探索不同栽培方式栽培黑木耳品质和产量等性状的区别,本试验利用黑木耳品种“延农科2号”对 东北地区黑木耳3种常见栽培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黑木耳子实体性状表现存在显著性差 异,大棚吊袋栽培黑木耳子实体厚度较薄,颜色发黄,耳脉较多,产量较低;地棚摆放栽培黑木耳子实体厚度最 薄,颜色较黑,耳脉较多,产量较低;大地摆放栽培黑木耳子实体厚度最厚,颜色最黑,耳脉较少,产量最高。 大棚吊袋栽培和地棚摆放栽培较大地摆放栽培黑木耳提早1个月采摘,可提早抢占市场。通过对3种常见栽培方 式黑木耳子实体性状的比较,可为种植户挑选适宜的栽培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钾肥浓度对不同水稻品种籽粒高光谱特性影响的定量分析
    2025, 45(14): 13-17.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04
    摘要 ( )   PDF(1990KB) ( )  
    本研究采用高光谱特征和机器学习模型表征和分析3种水稻在不同钾肥施用水平下的差异。试验选取 “吉粳868”“吉粳710”和“吉粳8303”种粳稻籽粒作为试验样本,样本差别为相同条件下设置零钾(K1)、中 钾(K2)和高钾(K3)3种钾肥处理的产出籽粒,在实验室采集了样本350~2500m的反射高光谱数据,将预 处理后的数据利用随机森林(RF)模型计算求得光谱波段重要性分值,并筛选出各品种受钾浓度影响的关键波 段;将选中波段作为数据集采用RF模型分别对各品种受钾肥浓度影响的籽粒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受钾肥 浓度影响的3组水稻籽粒光谱信息均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可见光蓝紫波段400加m和近红外波段1780~ 1850m区域的反射变化。分析发现,只需10个特征波段即可实现各品种的完全分类,模型数据特征维度降幅为 99.5%。RF模型对于同一品种的受不同浓度钾肥澎响的籽粒光谱信息分类准确率95%以上;其中“吉粳830” 在仅使用3个波段即实现了99%的分类准确率。使用高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能够有效表征水稻籽粒的钾肥营养 水平差异,为水稻钾素营养的无损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胁迫下褪黑素引发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2025, 45(14): 18-22.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05
    摘要 ( )   PDF(2625KB) ( )  
    本研究探讨NCl胁迫对4种玉米品种(ZD、MIH、HN、XY)萌发及生长的影响,并评估外源襁黑素的 缓解效应。结采表明:HN耐盐性最优,125mmol·L NaCl处理下发芽率保持80%,生物量维持90%,其根长降 幅平缓;品种响应具特异性,MH发芽率在100~150mmol·L显著捉升,由6.67%捉升至66.67%,而ZD对盐 极端敏感,在125mmol·L发芽率仅8%,根长下降84.3%;盐浓度闵值效应显著,在50mmol·L下对HN和 XY具低盐助迫作用,100mmol·L为多数品种抑制拐,点;外源褪黑素(1O0μmol·L)可有效缓解盐胁迫。研 究揭示玉米耐盐性存在器官特异性响应及品种-浓度互作规律,为盐碱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菌根真菌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研究进展
    2025, 45(14): 23-26.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06
    摘要 ( )   PDF(1703KB) ( )  
    菌根真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显著捉高了植物在重金属胁迫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研究发现, 菌根真菌能够通过吸附、固定和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减轻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 作用。同时,菌根真菌还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从而帮助植物更好地抵御重金属胁 迫。本文总结了菌根真菌抗重金属的机理,包括诱导植物生长及吸收养分、诱导植物激活酶和非酶防御系统、诱 导植物根系变化3个路径。通过总结菌根真菌与根系微生物群落的联合响应,为植物一菌根真菌-细菌联合修复 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售中药饮片黄芪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2025, 45(14): 27-31.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07
    摘要 ( )   PDF(2240KB) ( )  
    利用DNA条形码TS对市售50批次黄芪进行鉴别。从中药材市场、网络平台收集黄芪样品50批次,利 用CTAB法提取样品DNA并与通用引物ITS进行PCR扩增并测序,从GenBank上下载黄芪及其常见混伪品ITS2 碱基序列,利用MEGA软件对测序碱基及GenBank上下载的碱基序列构建N叮系统发育树并计算黄芪及其混伪品 遗传距离、威基差异,利用在线网页构建黄芪及其混伪品TS2二级结构并对市售伪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市 售样品中有8批次样品与桑聚为1支,其余与黄芪聚为1支;该8批次样品与其余黄芪样品存在78个碱基差异, 遗传距离>4;通过二级结构显示,黄芪存在典型的“一环四臂”结构,而桑无典型的“一环四臂”结构。利用 TS2碱基序列构建N叮系统发育树、计算遗传距离、比对碱基差异及二级结构均能够对市售样品的真伪进行鉴 别。利用DNA条形码TS2碱基序列可以准确鉴别市售黄芪及其混伪品桑枝,从市场中购买的样品均为正品,网 络平台销售的30批次样品中有8批次为桑枝,网络平台售假率为26.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准地区鲜食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2025, 45(14): 32-37.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08
    摘要 ( )   PDF(1699KB) ( )  
    为探究江淮地区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 26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鲜穗产量为7665.0~14479.5kg·hm2,生育 期76~83d,株高190-301cm,穗位高60~170cm,穗长16.5~23.0cm,穗粗4.3~5.5cm,秃尖长0~4.0cm,穗 行数12~19行,行粒数31~50粒。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05%~71.93%,其中秃尖长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 最小。10个性状变异系数排序为秃尖长>穗位高>粒深>产量>穗行数>株高>行粒数>穗长>穗粗>生育期。主要农 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穗长(0.8967)>穗粗(0.8957)>生育期(0.8875)>株高(0.8821)>行粒数 (0.8793)>穗行数(0.8620)>粒深(0.8337)>穗位高(0.8084)>秃尖长(0.6422)。这表明在江淮地区选育 高产鲜食糯玉米品种,需优先关注穗长、穗粗和生育期等关键性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国内旋耕机刀片表面激光熔覆耐磨涂层研究
    2025, 45(14): 38-42.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09
    摘要 ( )   PDF(1692KB) ( )  
    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旋耕机刀片表面耐磨涂层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激光熔覆技术在旋耕机刀片表面 强化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比分析激光熔覆、热喷涂、堆焊、电镀、化学气相沉积等不同涂层制备技术的 工艺特,点、涂层性能及应用效果,详细阐述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针对目前激光熔覆技术在涂层材料设计、工艺 参数优化、成本控制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进一步提高国内旋耕机 刀片的耐磨性能和使用寿命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烟叶含水率检测研究
    2025, 45(14): 43-47.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10
    摘要 ( )   PDF(3632KB) ( )  
    在打叶复烤工艺中,含水率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含水率检测方法(如烘箱法、近红外单点 检测)存在破坏样品、检测效率低、无法实时监测等问题。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光谱分析和图像处理优势,可实 现对烟叶含水率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系统构建了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烟叶水分检测技术体系,重点解决了数 据预处理、模型构建等关键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建模方法,可实现烟叶含水量的高精度预 测(=0.9997,RMSEP=0.001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基于VT大模型的重组竹板颜色分类算法
    2025, 45(14): 48-52.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11
    摘要 ( )   PDF(2842KB) ( )  
    重组竹板的颜色分类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采用人工完成,面临生产效率低下、作业负荷繁 重、产品质量不统一等诸多瓶颈问题。为此,本文建立了重组竹板颜色分类数据集,构建了基于VT-bse-pl6 大模型的重组竹板颜色分类方法,并与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了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VT-base-pl6模 型测试准确率达到98.74%,验证了该模型在重组竹板分类中的优异性;与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相比,VT模型 分类准确率优于VGG、EfficientNet、MobileNet和ResNet50,以期为机器视觉在竹材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价 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干旱半干旱地区台湾香水柠檬引种表现及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2025, 45(14): 53-57.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12
    摘要 ( )   PDF(2576KB) ( )  
    为满足当地人们对热带水果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丰富本地果树资源多样性,有效增加本地果农的经济收 入,从海南引进了600株二年生台湾香水柠檬,在张掖市甘州区万家墩村进行设施栽培,并对其进行生长习性、 物候期、果实理化性质、适应性与抗性等指标的观察与测定。试验表明,该品种在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果 实理化性质及物候期表现方面和引种来源地较为相近,具有多次开花、多次结果、早结丰产和优质的特点。通过 几年的栽培,总结了台湾香水柠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设施栽培条件下的关键技术,为其在甘肃地区推广提供技术 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钩藤人工栽培技术优化与推广
    2025, 45(14): 58-61.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13
    摘要 ( )   PDF(1676KB) ( )  
    钩藤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然而野生资源日益减少,人工栽培成为保障其供应的 关键途径。本文旨在对钩藤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优化,并探讨其推广策略。通过对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 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等环节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土壤和种植 环境、采用高效的繁殖技术、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法以及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等。同时,分析了钩藤人 工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钩藤人工栽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 增收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
    2025, 45(14): 62-66.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14
    摘要 ( )   PDF(2772KB) ( )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本文基于VAR模型对贵州省2005一2022年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进行实证研究。通过PCC系数法测算农业碳排放总量(涵盖化肥、农膜、农药灌溉等6大碳源),结合协整检 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研究发现: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2016年达峰值161.81万t,之后政 策干预(如“化肥零增长行动”)显著抑制增速,年均增长率由0.98%降至-3.99%,低碳政策调控效果显著 碳源贡献异质性突出,化肥是最大碳源占比55.5%,灌溉和农膜分别占比19.47%和15.82%,其余碳源占比不足 10%,制定碳减排政策需差异化;农业经济增长是碳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P=0.0303),脉冲响应显示冲击 下农业经济增长和碳排放未来呈“倒U型”轨迹,前3期达正效应峰值,第4期后转为负向关系,验证了环境 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研究表明,贵州省已跨越第1阶段碳排放拐,点,未来可通过技术升级与政策协同实 现“经济增长一碳减排”双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津市耕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2025, 45(14): 67-72.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15
    摘要 ( )   PDF(1984KB) ( )  
    开展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超大型城市天津市为研究区,在对耕地 适度规模经营概念内涵解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访谈数据,测算天津市耕地适度经营规模,并结合实地访谈发现 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天津市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的社 会经济条件下,通过耕地、劳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从而获得最佳效盖的经营模式,具有形式 的多样性、规模的适度性、效盖的综合性和发展的动态性等基本内涵;天津市耕地面积由2019年的329560m2 增加到2023年的336733hm2,运用直观评价法测算小麦-玉米的适度经营规模范围为8.152~16.897m2,水稻的 适度经营规模范园为8.86~18.003m2;从完善农村耕地流转机制、激活农户流转意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稳步拓展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适度规模经 营等方面提出推进天津市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通过对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概念内涵解析和耕地适度经营 规模测算,以及有针对性的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可为大都市区开展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基础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耕地非耕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2025, 45(14): 73-79.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16
    摘要 ( )   PDF(2167KB) ( )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管控耕地种植用途、保证“耕 地耕用”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保障棉、油、糖、莱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 究测度全国耕地“非耕利用”水平,分析全国“非耕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探究耕地“非 耕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耕地非耕种植面积由2007年的6659.4千m2增至2023年的9003.3千 m2,“非耕利用”率由4.43%增至5.25%;我国耕地“非耕利用”水平自东北向华南逐渐升高,华南、西北及 华东地区“非耕利用”现象较严重;西藏、黑龙江及天津三地“非耕利用”率始终较低,上海、宁夏、海南三 地“非耕利用”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耕地流转率、劳动力转移及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非耕利用”有抑制作 用,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和农业补贴会加剧“非耕利用”。未来应构建精准化、差异化农业补贴体系,加强农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抑制“非耕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秸秆基料化驱动草菇栽培的生态循环模式构建
    2025, 45(14): 80-84.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17
    摘要 ( )   PDF(2105KB) ( )  
    秸秆基料化利用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技术适配性与生态循环机制仍需 系统探索。本研究以抚仙湖流域保护科技小院为实践基地,通过麦秸与玉米秸秆基料化处理、草菇栽培试验及菌 糠资源化利用,构建“秸秆-菌菇-饲料-回田”闭合循环链,并量化其经济与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优化基料配 比(麦秸:禽斋粪便=2:1)可使草菇菌丝生长周期缩短至18d,单位产量达15.6kg·m2,较传统方法捉升 23%:菌糠饲料化可降低养殖成本1200元·t,回田后土壤有机质提升15%。通过结构方程模型(X2/d=2.3, RMSEA=0.06,CFI=0.93)分析,该模式对农业碳减排的贡献率达32.7%,较传统焚烧减排89%。研究提出 “技术-政策-市场”协同推广路径,为秸秆资源化与生态农业耦合发展提供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混合特征选择的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
    2025, 45(14): 85-88.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18
    摘要 ( )   PDF(2200KB) ( )  
    针对途感影像在进行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时,常面临特征维数过高的问题,本次研究使用一种混合特 征选择法,具体将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与ReliefF进行结合。这种新选择法的实现机制是将特征 集作为对象,借助于后者根据重要性对特征进行排序,将关联性低的特征进行去除,随后利用前者算法,将 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分类粉度,用作评定标准,进而完成最优特征组合的筛选,同时优 化SVM的内核参数。通过eCognition平台实现土地利用分类,以完整特征集作为基础,和3种特征选择法开展分 类精度对比,结果显示,本次提出的混合特征选择法有着最高的分类精度,在处理面向对象土地利用分类问题 时,该方法有着最优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产水量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2025, 45(14): 89-95.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19
    摘要 ( )   PDF(2917KB) ( )  
    黑龙江省农业规模庞大,灌溉用水季节性集中,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然而目前对该区域产水服务功能的 研究较少。本研究运用InVEST模型中的产水量计算单元,针对2000一2020年这一时间跨度,深入探究了区域产 水量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产水量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0一2020年间黑 龙江省的产水总量从730.95×10m3上升至1247.55×108m3,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呈现东、西部 高,中、北部低的格局;产水量与年降水量基本呈同步变化趋势,土地利用是影响产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其与降水量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交互作用的解释力持续增强。高程和土地利用、气温 与归一化差值积雪指数的交互作用也对产水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动态评估、可持续利 用捉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科学
    贵州省遵义市奶山羊养殖试点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5, 45(14): 96-99.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20
    摘要 ( )   PDF(1664KB) ( )  
    贵州省遵义市乳制品缺口较大,为探索奶山羊在该地的养殖情况,于2022年9月从陕西省富平县引进 1000只关中奶山羊进行试,点养殖。本文总结了贵州省遵义市奶山羊养殖试,点发展现状,结合试点情况分析了遵 义奶山羊产业发展的优势及短板,从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壮大奶山羊养殖主体、加强奶山羊疫病防控、稳定 奶山羊产业支持政策不动摇、加强优质饲草料供应、强化加工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遵义奶山羊 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产科学
    水蛭规模化养殖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及标准化路径研究
    2025, 45(14): 100-103.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21
    摘要 ( )   PDF(1683KB) ( )  
    水蛭作为重要的传统药用动物,近年来随着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绿色化进程的加速,人工规模化养殖体 系迅速发展。本文在梳理水蛭养殖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规模化过程中存在的种源混杂、水质管理不足、饵 料风险高、病害防控薄弱及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等关键问题,指出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针 对上述挑战,探讨了从苗种繁育、环境控制到产品检测与追溯体系建设的标准化路径,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可行 性对策。研究表明,推进良种选育、绿色养殖、数字化质量控制及产业链协同,是实现水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 心路径。本文旨在为水蛭规模化养殖质量提升及标准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毛竹种子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研究
    2025, 45(14): 104-108.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22
    摘要 ( )   PDF(2380KB) ( )  
    为了提高毛竹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效率,以毛竹种子为外植体,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氨源 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加8mg·L2,4-D加1mg·LZT,愈伤 组织在含4.0mg·L2,4-D的MS培养基上培养30d后转至无植物生长物质添加的S培养基上,增殖效率为 86.08%;当总氨浓度为30mmol·L1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82.14%;当总氨浓度为90mmol·L时,愈伤组 织增殖率最高为181.35%。本研究优化了毛竹种子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培养条件,可为毛竹遗传改良研究提供 受体材料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浸式体验视域下洛阳文旅街区文化基因谱系构建及转译研究
    2025, 45(14): 109-114.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23
    摘要 ( )   PDF(3535KB) ( )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承载城市文旅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遗产旅游来实现活化再生是近年来的热,点。但当 下历史文化街区空壳化、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只关注物质层面的改善,缺少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体 验,而沉浸式景观为化解该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洛阳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从物质、行 为、精神和制度4个方面挖掘其文化基因,并深入探究街区发展历程,构建文化基因图谱,通过AP层次分析 法进行重要性评价,并将评价出的基因进行沉浸式体验转译,实现以文化、体验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的街区空间, 为游客创造更丰富、难忘的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文心兰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5, 45(14): 115-117.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24
    摘要 ( )   PDF(1660KB) ( )  
    文心兰是福建省重点发展的花卉之一。近年来,福建文心兰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 要的文心兰生产基地。为进一步系统学握福建文心兰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对气候资源优势、产业规 模、企业概况、发展现状等进行了资料查阅、实地调查分析,从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完善种苗 繁育体系、捉升现代栽培技术体系、构建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捉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人环境气味的城市绿地气味景观感知及响应
    2025, 45(14): 118-123.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25
    摘要 ( )   PDF(2532KB) (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味景观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城市环境中,气味对居民 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互动的影响日益显著。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人一环境-气味”三元分析框架,整合环境 科学,旨在揭示城市绿地气味景观的多尺度作用机制。本文重点阐述了景观气味的研究发展进程及空间分异如何 通过气味一边缘系统通路影响情感效价,认知评价与生理响应对气味偏好的调节效应,基于动态响应的气味景观 优化模型构建,反映出“人一环境-气味”三元分析框架,总结出气味景观研究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遗产廊道理论的隋唐运河文化景观再生策略研究
    2025, 45(14): 124-129.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26
    摘要 ( )   PDF(4458KB) ( )  
    隋唐大运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文化景观再生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重要议题。本文基 于遗产廊道理论,以洛阳洛浦公园为实践案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与问卷数据分析,构建美学价值、文化 遗产价值、游憩价值三维评价体系,揭示隋唐运河文化景观在历史保护、生态修复与功能活化中的现存问题。研 究发现,当前景观在物质、人文、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矛盾。基于此,提出“生态一文化-游憩”三位一体的设 计框架,通过蓝绿空间融合、历史叙事轴线构建、多元活力空间营造等策略,实现隋唐运河文化景观的系统性再 生,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水质灌溉对芹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2025, 45(14): 130-133.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27
    摘要 ( )   PDF(2624KB) ( )  
    为了探明当地黄土高原区高盐地下水灌溉对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高盐地下水灌溉对芹莱生长发 育的响应规律。本试验以“法国绿箭”品种为材料,当地饮用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水质灌溉对芹莱生长及品质 的影响,即CK当地饮用水(自来水)、T1地表径流水、T2地下水、T3地表径流水加地下水。采用T2(地下 水)灌溉的处理可提高植株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与根系活力,促进植株的生长。能够有效改善根际土壤理化性状 与芹莱品质,提高芹莱维生素C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灌溉T2(地下水)的处理提质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T2处理比对照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8.0%、56.5%,可实现促进生长、提高品质的 栽培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土地绿色利用的研究热点内在逻辑与前沿动态
    2025, 45(14): 134-140.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28
    摘要 ( )   PDF(2663KB) ( )  
    土地绿色利用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2010一2024年中国知网 (CNK)数据库中以土地绿色利用为关键词的199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探究土地绿色利用领域的研究重 点、发展阶段及未来趋势。结果表明,绿色发展、时空演变、环境规制等是研究重点,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是热 点区域;研究领域呈现“重效率”“高质量”“数字化”的特征;数字赋能土地绿色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数字 化将在推动土地绿色利用及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未来数字化将实现土地绿色利用的智能跃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职业培训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5, 45(14): 141-145.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29
    摘要 ( )   PDF(2103KB) ( )  
    大力开展农民职业培训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农民职业 培训的需求正在朝着实用性、灵活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深化,以及政策和市场契合度的方向发展。然而,现阶 段的农民职业培训体系存在培训内容泛化、培训方式滞后和培训效果监督与评估机制缺乏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 为新时期农民职业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应固绕乡村振兴实际需求设计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采用先进的培训方法及建立有效的跟踪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省旅游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调发展研究
    2025, 45(14): 146-152.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30
    摘要 ( )   PDF(1957KB) ( )  
    发展旅游业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旅游业发展,乡村发展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本文通过 构建贵州省旅游业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协调分析模型,分析 2013一2022年间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旅游业与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 势;贵州省旅游业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度高,二者达到良好水平耦合;贵州省旅游业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程 度呈现上升态势,经历了轻度失调阶段、濒临失调阶段和勉强协调阶段3个阶段。总体上看,乡村振兴与旅游业 协同发展效应显著,二者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共荣共生,不再是孤立发展的状态,但贵州省旅游业和乡村振兴的 耦合协调度有待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韧性耦合性分析
    2025, 45(14): 153-160.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31
    摘要 ( )   PDF(4264KB) ( )  
    北部湾城市群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初性的耦合关系对于区域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部湾城市群1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协调 影响力等方法对北部湾城市群2005一2021年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初性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2005一2021年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从0.13增长到0.78,生态初性从0.10增长到0.69, 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初性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协调类型从严重失调 (0.2)逐步提高到轻度、中等、良好协调(0.889),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初性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 大差异;不同的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韧性子系统对耦合协调度影响力不同,经济持续与抵抗力起反向制釣作用, 经济规模和恢复力起正向推动作用,适应力由负向阻滞向正向推动作用转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产业链韧性研究
    2025, 45(14): 161-168.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32
    摘要 ( )   PDF(3199KB) ( )  
    海洋渔业产业链韧性发展直接关系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经济安全。本文基于海洋渔业产业链 初性内涵,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从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中国海 洋渔业产业链韧性的发展水平,进而运用GS空间分析技术和标准差椭圆法深入剖析我国海洋渔业产业链初性的 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上看,海洋渔业产业链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2019一2020年,在疫 情冲击下,供需链、空间链和价值链韧性水平有所降低,企业链所受影响较小,初性水平呈小幅上升趋势,但随 着疫情的回散,都有向好态势。从空间格局上看,整体海洋渔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变化不大,空间格局相对稳定, 而较高韧性水平则主要集聚在东部海洋经济圈,上海、河北和海南初性水平较低,南部海洋经济圈初性水平高于 北部。从空间关联看,海洋渔业产业链初性水平的两极分化程度逐渐减弱,海洋渔业产业链初性整体趋向于更高 水平。重心以“西南一东南-西南”方向进行偏移,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这些省份海洋渔业产业链韧 性水平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闲置宅基地再利用的主体类型及决策目标与行为特征
    2025, 45(14): 169-172.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33
    摘要 ( )   PDF(1679KB) ( )  
    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其通过制度创新破解闲置宅基地利用难题已成为推 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主体视角,系统考察闲置宅基地再利用的主体类型、决策目标及利用行为特 征。研究发现:闲置宅基地再利用的主体体系由地方政府、农民集体、城镇居民、返乡人员及工商资本等多元主 体构成;各参与主体在目标取向上呈现显著差异,但均以实现综合效盖最大化和价值增值为共同关注,点;各主体 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存在明显分化,其中地方政府侧重综合效益优化,而私营主体则更注重经济效益获取。 因此,未来应着力构建多方协同、利盖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框架,在坚守农民利盖底线和兼顾社会公共利益的 原则下,完善政策制度设计,推动闲置宅基地的高效配置与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工代赈赋能农业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5, 45(14): 173-176.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34
    摘要 ( )  
    培育和发展农业水利领域新质生产力,对全面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分 析出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应用以工代贩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协调、技术创新与应用匮乏、人力资源开发不全面等问 题。为进一步发展农业水利建设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水利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对甘肃省“以工代贩”模式试 ,点研究分析,总结出强化政策协同联动、优化精准项目规划、深化技能培训体系、革新项目管理模式、拓宽多元 筹资路径、夯实生态环保举措、推进区域协同合作的7要素协同发展策略,以实现区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 社会发展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农产品质量提升与风险防范
    2025, 45(14): 177-180.  DOI: 10.19754/j.nyyjs.20250730035
    摘要 ( )   PDF(1666KB) ( )  
    湖南省作为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保障粮食稳产的同时,面临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多重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湖南省农产品质量现状,揭示其质量风险主要源于自然气候异常、农户技术认知局限、市场价格波 动冲击及基层检测能力薄弱等因素。为应对风险,湖南省通过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绿色技术创新应用以及政府 监管体系完善,在农产品质量提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有效防范风险,推动农业高质 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