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3, Vol. 43 ›› Issue (17): 79-81.DOI: 10.19754/j.nyyjs.20230915020

• 种植科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栽培方式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刘妮 李浪 王玉珠 高渐飞 吴应海 吴迪   

  1. 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
  • 出版日期:2023-09-15 发布日期:2023-09-15
  • 作者简介:刘妮(1987-),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型真菌研究;通讯作者吴迪(1986-),女,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 向:大型真菌研究。
  • 基金资助:
    贵州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编号:黔科院J字【2023】21号);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 468);贵州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编号:署科院J字〔2021)23号)
  • Online:2023-09-15 Published:2023-09-15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大棚、洞穴、林下)下羊肚菌菌丝生长及产量情况,选择最佳栽培生产模式,为羊肚菌的推广栽培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试验设计大棚、洞穴、林下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出菇环境,分别进行羊肚菌种植试验,对其菌丝生长长势和子实体产量进行观察测定。研究发现,在大棚、洞穴、林下3种栽培方式下羊肚菌均能正常生长,但菌丝生长浓密程度及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大棚内羊肚菌菌丝生长浓密,长势较好,单位面积(1m2)产出子实体的个数也最多(16个),产量最大,平均产量为199g·m2,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而在林下和洞穴内菌丝生长相对稀疏,长势一般,最终产出子实体个数和产量也较低。结论得出,大棚栽培方式最适宜羊肚菌菌丝生长及产量提升,其人工可控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减少了不良因素对羊肚菌生长的影响,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羊肚菌;栽培方式;菌丝;产量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