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4): 140-145.DOI: 10.19754/j.nyyjs.202402290032

• 农业经济 • 上一篇    下一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詹再凤 苏维词   

  1. 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1331;2.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1
  • 出版日期:2024-02-29 发布日期:2024-02-29
  • 作者简介:詹再凤(1998-),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通讯作者苏维词(1965-),男,研究员。研究方向: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及科研。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 YJAZH09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cstc2021jcyj-msxmX(0791);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编号:42161052)
  • Online:2024-02-29 Published:2024-02-29

摘要: 成渝地区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格局,城乡二元结构典型突出,探索该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时 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对于有效促进该地区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有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成渝地区2010一2020年 35个市(区县)域的城乡收入比数据,选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收入 差距的时空分异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成渝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636下降至 2.138,下降幅度约为18.89%;空间上表现为东西方向的“U型”和南北方向的“倒U型”分布特点;全局莫 兰指数在0.484~0.618区间上下浮动,上升幅度约为13.43%,说明成渝地区各市(区县)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 密;从集聚性及趋向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布特点呈现为比较明显的正自相关性, 局部地区也有显著的H-H和L-L聚集特点;从空间计量模型计算结果来看,平均海拔、人口密度、城镇化率、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及最短通行时间等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城乡收入比;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空间滞后模型;成渝地区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