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5): 92-97.DOI: 10.19754/j.nyyjs.202403150022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海燕 周慧杰 莫莉萍   

  1. 1.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2.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1; 3.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 出版日期:2024-03-16 发布日期:2024-03-15
  • 作者简介:李海燕(1995-),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通讯作者周慧杰(197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 向: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61023)
  • Online:2024-03-16 Published:2024-03-15

摘要: 探讨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区域的碳循环研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 据。本文基于土壤采样与样品检测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 密度及其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容县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范围为14.2~124.7t . hm-2,平 均值为64.2t· hm-2,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负向聚集,整体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分布格局;在垂直分布上水田 先下降后上升,旱地则不断下降,两者均是0~30m的有机碳密度达到最高。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56.22× 104t,水田贡献比达到92.27%,南部的黎村镇碳储量最高,总体上有机碳储量在0~30m处达到最大值,随着土 层位的加深先下降后上升。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地貌与耕地利用类型对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有显著的影响。其 中,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氨与有机碳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容重呈负相关;地形影响耕地利用类型 的分布,而水田的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明显高于旱地与水浇地。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密度, 碳储量,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