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16): 10-12.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03
• 农业科学 • 上一篇
龙倩 孙连虎 王振坤 魏莉霞 周敏 马丽
出版日期:
2024-08-30
发布日期:
2024-08-30
作者简介:
龙倩(1985-),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项目管理;通讯作者孙连虎(1986-),男,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
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推广。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8-30
Published:
2024-08-30
摘要: 本文通过优选西和县本地组培自繁二代种茎,在陇南市武都区选择不同海拔、不同密度、不同种茎、不同 肥效等因子进行试验得出,在陇南市武都区扩繁西和县本地组培自繁二代种茎品种,采用密度为00kg·667m2,海 拔为1725m较为适宜,种茎大小采用中直径(10~15mm),生产上建议选用腐熟农家肥施肥为主,为西和半夏产 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
. 西和半夏种茎异地扩繁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6): 10-12.
[1]江年琼.半夏·天南星[].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2]陇南市地方志办公室.陇南年鉴[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 社,2023.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11):8-21. [4]夏海威,战克勒,赵月玲.半夏组织培养研究[J].中国中药 杂志,1994,19(12):720-721. [5] 罗光明,刘贤旺,姚振生,等.半夏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03):125-126. [6]王海玲,张俊,唐映军,潘正康.不同种茎种植对半夏产量及 构成因素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11):97-101. [7]梅艳,王海玲,赵明勇,张俊,阮培均,刘建新,涂光洪。密 度与肥料施用量对半夏繁殖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19,47(11):121-124. [8]潘平,李伟平,熊明星,等.我国半夏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策路[J].中国药房,2013,24(31):2881-2884. [9]陈黎明,何志贵,韩蕊莲.半夏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黑龙 江农业科学,2020(02):131-135. |
[1] | . 雄蚕新品种桂蚕18号柳州实验室鉴定报告[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6): 7-9. |
[2] | .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功能性状网络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5): 1-6. |
[3] | . 微振动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探[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5): 12-16. |
[4] | . 衢六味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5): 17-19. |
[5] | . 延薯11号高效离体再生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5): 20-24. |
[6] | . 冬青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5): 25-30. |
[7] | . 半夏HPLC特征图谱建立及其质量相关性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5): 31-34. |
[8] | . 桃花花期调控T基因家族分析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5): 35-39. |
[9] | . 不同入侵程度下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5): 40-42. |
[10] | . 高山植物西藏点地梅种子萌发的适应策略[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4): 1-4. |
[11] | . 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4): 5-9. |
[12] | . 不同优质常规稻品种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与通径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4): 19-23. |
[13] | . 我国高油酸花生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4): 24-26. |
[14] | . 盈必绝实蝇浓饵剂对无花果果园桔小实蝇防治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4): 27-31. |
[15] | . 碳酸钠与激动素复合处理对竹叶花椒种子萌发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4): 75-7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