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16): 79-86.DOI: 10.19754/j.nyyjs.20240830018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长江上游农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

张业航 钟诗婷 张峻 王驰 邵景安   

  1. 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1331; 2.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
  • 出版日期:2024-08-30 发布日期:2024-08-30
  • 作者简介:张业航(2000-),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通讯作者邵景安(1976-),男,研究员。研究方向:土 地利用与生态过程。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政策可持续性与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D096)
  • Online:2024-08-30 Published:2024-08-30

摘要: 本文研究了农业结构调整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农业结构调整前后生态系统类型的转 变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市“二调”“三调”数据为基底,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和生态系 统类型转移矩阵,说明农业结构调整前后的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布局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 2022年间,重庆市耕地面积减少5.86×10hm2,园地面积增加0.13×105hm2,林地面积增加9.38×105hm2,养殖 坑塘面积0.21×10hm2,设施农用地增加了近三倍,草地面积降幅高达91.78%,农业生态系统类型时空差异较 明显;2015-2022年相较于2010-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向园地、林地、设施农用地以及草 地转向旱地、林地;2015-2022年,主城区因农业结构调整中农用地逐渐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增长较渝东 北、渝东南缓慢;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林牧三者之间的转化是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农转林、牧转林是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牧、林转农是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重庆市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旨在进一 步减轻土地压力,更好地推进农业生产建设,同时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效应;生态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