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21): 79-85.DOI: 10.19754/j.nyyjs.20241115017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周昕澳 应君 张一奇 康聪蕾 陈星彤 陈云飞
出版日期:
2024-11-15
发布日期:
2024-11-15
作者简介:
周昕澳(1999-),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绿色基础设施与社会福祉及公众健康;通讯作者应君(1976-),女,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绿色基础设施与社会福祉及公众健康。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11-15
Published:
2024-11-15
摘要: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普遍增强与社会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日益重视,低碳交通出行模式逐渐蔚然成风, 成为大众出行选择的新常态。而社区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起,点和终,点,其出行环境对城市低碳出行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本研究以社区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叙述性偏好法(Stated Preference Method)进行虚拟环境行为调查, 并创新采用可视化的叙述性偏好法,旨在揭示居民低碳出行的偏好机制。研究发现,居民在出行环境中关注的因 素从高到低依次是步行道有效宽度、康体休闲设施的可用性、小交叉口的密度、是否经过公园以及行人流量的大 小。本研究为社区绿道的设计提供了基于实践的信息和建议,可为绿道环境改善提供量化依据,为促进居民的低 碳出行提供了新的行为视角和思路。
中图分类号:
. 基于可视化叙述性偏好法的社区绿道低碳出行环境评价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1): 79-85.
[1]张振龙,侯琰珍,孙鸿鹄.市域国土空间碳排放测算及低碳化 发展效率差异[J].自然资源学报,2023,38(06):1464- 1481. [2]胡金东,拓娇娇.城市绿色交通发展路径研究一以西安市为 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5): 31. [3]段婷,任利剑,运迎霞。绿道与轨道交通接驳的优化策略一 以广州近郊地铁站点的接驳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 (09):92-98. [4] 张兵.国土空间规划的知与行[J].城市规划学刊,202(01): 10-17. [5]王世福,刘联壁.从廊道到全域一绿色城市设计引领下的城 乡蓝绿空间网络构建[J].风景园林,2021,28(08):45-50. [6]陈佩虹,常婷婷,章洁。北京市拥堵收费政策公众可接受性研 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4): 113. [7]何柳蝶,张亮,徐文,等。杭州市居民低碳交通的主观态度与 行为分析[J].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2023,12:100. [8]李小雪,雷可,谭忠盛,等.城市地下空间施工风险因素耦合 效应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21,54(S1):76-86. [9]林柔伟,谢冬兴.绿道体育与城市建筑环境的耦合[J].广州 体育学院学报,2017,37(05):41-44. [10]叶字,周锡辉,王桢栋。高层建筑低区公共空间社会效用的 定量测度与导控以虚拟现实与生理传感技术为实现途径[J]· 时代建筑,2019(06):152-159. [11]Liu W Y,Chuang C.Preferences of tourists for the service quality of taichung calligraphy greenway in Taiwan [J].Forests,2018, 9(8):462. [12]Popan I C.Utopias of slow cycling:Imagining a bicycle system M ]Lancaster University (United Kingdom),2018. [13]张文忠.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框架[J].地理研究,2016, 35(02):205-213. [14]刘海龙,李迪华,韩西丽。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综述[J].城市规划,2005(09):70-75. [15]王璇,吴锦海.老旧小区改造后的长效治理机制研究一以 广州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人民城市,规划赋能 —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乡治理与政策研 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23:10. [16]陈字钢,刘伟,王猛,等.基于老年人视角的园林植物景观 营造的因子分析[J].中国园林,2019,35(08):115-118. [17]黄怡.社区与社区规划的空间维度[].上海城市规划, 2022(02):1-7. [18]邓一凌,李炜妮,陈梦微.通勤满意度研究综述[J].浙江 大学学报(理学版),2024,51(01):99-108. [19]哈巍,范皑皑,李孟泽,等。从全球到中国:社会与学校的 教育协同创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40(12):110-126. [20]马静,柴彦威,刘志林.基于居民出行行为的北京市交通碳 排放影响机理[J].地理学报,2011,66(08):1023-1032. [21]孙道胜,柴彦威,张艳.社区生活图的界定与测度:以北京 清河地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9):1-9. 22 Gong H,Chen C,Bialostozky E,et al.A GPS/GIS method for travel mode detection in New York City [J].Computers,Envi- 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12,36 (2):131-139. [23]周廷刚,郭达志。基于GS的城市绿地景观引力场研究一 以宁波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4(06):1157-1163. [24]徐跃家,陈奕形,李煜,等。虚拟现实复杂行为模拟下的城 市空间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3,30(05):1-6. [25]刘珺,王德,王吴阳.上海市老年人休闲步行环境评价研究 一基于步行行为偏好的实证案例[J].上海城市规划, 2017(01):43-49. [26]Benisch M,Kelley P G,Sadeh N,et al.Capturing location-pri- vacy preferences:quantifying accuracy and user-burden tradeoffs J].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2011,15:679-694. [27]王冬根,毛子丹.城市环境与健康专栏导论[].人文地理, 2021,36(01):21. [28]潘晖蜻,朱玮,王德。基于路径选择行为的自行车出行环境 评价和改善[J].上海城市规划,2014(02):12-18. [29]司桂恒,庄惟敏.中国开放街区的困境与破局对策一基于 居民感知敏感度评估[J.城市学报,2024(01):8-15. [30]濑寿华,朱江.社区绿道:紧凑城市绿道建设新趋势[J] 风景园林,2012(03):77-82. [31]刘埔,王德,朱玮,等。基于行为偏好的休闲步行环境改善 研究[J].城市规划,2017,41(09):58-63. [32]朱玮,杨嘉智.叙述性偏好法实验的有效样本量模型框架 [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11):1670- 1675 [33]聂兵其,汤明高,邵山,等.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涉水边坡稳 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36 (01):123-126. [34]邱瑶,罗涛,王艳云,等。基于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的城 市景观元素感知特征研究[J].中国园林,2023,39(06): 82-87. |
[1] | . 东北边境县域的城镇化格局及其驱动力[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1): 62-67. |
[2] | . 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时空相关性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1): 68-73. |
[3] | . 平凉市水土保持区划思路与成果分析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1): 74-78. |
[4] | . 荒野保护视角下普洱市土地利用格局多情景模拟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0): 83-91. |
[5] | . 基于InVEST-MGWR模型的粤东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0): 97-102. |
[6] | . 双碳目标下黑龙江省稻田甲烷排放核算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0): 110-113. |
[7] | .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土壤盐碱化监测应用综述[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9): 80-83. |
[8] | . 师宗县建成区土地利用与热环境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9): 84-90. |
[9] | . 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结构与功能简述[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9): 91-94. |
[10] | . 马鞍山向山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调查及脆弱性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9): 95-101. |
[11] | . 黑龙江省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8): 81-86. |
[12] | . 典型喀斯特地区农村水系主要问题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8): 87-90. |
[13] | . 农业污水水质变化的影响要素与作用机理[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8): 91-94. |
[14] | . 土壤盐渍化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8): 95-99. |
[15] | .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汕头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8): 100-10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