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瑞,桂玲莉,刘伟静,等.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热舒适性研究
特征与趋势一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经济地理,
2023,43(01):84-92.
[2]阁姝伊,李晓溪,李婷,等。开放共享背景下城市公园绿地建
设举措与路径探索[J].风景园林,2024,31(02):12-18.
[3]矫明阳,高凤,郝培尧,等.基于SD法的城市带状公园植物
景观评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05):185-
190.
[4灯张金光,赵兵.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公园选址及布局优化研究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06):151
-158.
[5]刘源,王浩.城市公园绿地有机更新的思考[J].中国园林,
2014,30(12):87-90.
[6]王敏,朱安娜,狂洁琼,等.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城市公园绿
地空间配置供需关系一以上海徐汇区为例[J].生态学报,
2019,39(19):7035-7046.
[7]王忙忙,王云才.生态智慧引导下的城市公园绿地韧性测度体
系构建[J].中国园林,2020,36(06):23-27.
[8]谭少华,何琪萧,陈璐瑶,等.城市公园环境对老年人日常交
往活动的影响研究[J.中国园林,2020,36(04):44-48.
[9]刘华,田逢军.基于Cite Space的我国城市休闲空间研究进展
与展望[J].生态经济,2023,39(09):223-229.
[10]吴琼,李志刚,吴闻.城市口袋公园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3,25(12):2439-2455.
[l1]周波,徐浙,冯田.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低碳城市研究知识
图谱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05):86-94.[12]王诗琪,赵警卫,罗萍嘉,等。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城市绿
色空间公平性国际研究进展与展望[J].上海城市规划,
2024(01):123-130.
[13]王春晓,黄舒语,邓孟婷,等.供需耦合协调视角下高密度
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研究一以深圳龙华区为例[J门.中国
园林,2023,39(01):79-84.
[14]刘艳艳,王泽宏.城市公园供给社会公平研究一以广州市
中心城区为例[J].中国园林,2020,36(09):82-86.
[15]吴健生,司梦林,李卫锋.供需平衡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
空间公平性分析一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J].应用生态学
报,2016,27(09):2831-2838.
[16]戴千一,戴建初,吴柏燕,等.基于空间可达性的南昌市主
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优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23,38(03):88-96.
[17]宗会明,王楚雯,戴技才.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城市公园绿
地可达性评价与优化布局研究一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6(05):161-174.
[18]李世杰,曾晓悦,樊德良,等.开放共享背景下城市公园绿
地露营满意度评价一以广州为例[J].中国园林,2024,
40(01):72-78.
[19]于冰沁,谢长坤,杨硕冰,等.上海城市社区公园居民游憩感知满意度与重要性的对应分析[J].中国园林,2014,30
(09):75-78.
[20]刘韬,杨德刚,张豫芳,等。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变化
及影响因素一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刀.中国科学院大学学
报,2021,38(03):350-359.
[21]刘瑞雪,许晓雪.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活力及环境因素影
响研究[J.中国园林,2018,34(S2):160-164.
[22]刘江,郭渲,洪昕晨,等.城市公园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的
个体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园林,2022,38(09):40-45.
[23]吴安格,林广思。城市公园使用者的场所依恋影响因素探索
一以广州市流花湖公园与珠江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
2018,34(06):88-93.
[24]冷红,张钰佳,袁青.基于提升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的寒地
城市公园热舒适性研究一主观感知和客观监测[J].建筑
科学,2023,39(04):81-89,204.
[25]杨文越,李昕,莫樱梅,等。社区公园空气污染暴露特征及
其居民感知一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J].热带地理,2021,
41(01):45-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