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3, Vol. 43 ›› Issue (16): 102-104.DOI: 10.19754/j.nyyjs.20230830026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江汉平原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铅元素特征

黄彬 袁知洋 潘飞 段碧辉 孙佩 赵敏   

  1. 1.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00;2.湖北省硒生态环境效应检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00
  • 出版日期:2023-08-30 发布日期:2023-08-30
  • 作者简介:黄彬(1986-),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壤地球化学、农业地质及富硒产业研究;通讯作者袁知详(1988-),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球化学、农业地质及富硒产业研究。
  • 基金资助:
    湖北省地质局民生地质项目“湖北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管理与质控”(项目编号:SDZ202301):湖北省地质局民生地质项目“竹山县旅游资源与地质碳汇价值评估示范”(项目编号:SDZ202311):湖北省地质局科技项目“湖北省土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 数据管理技术研究”(项目编号:K2020-14)
  • Online:2023-08-30 Published:2023-08-30

摘要: 沙洋镇位于沙洋县城的东部,典型江汉平原工农业建成区,土壤基质较为统一,地层为第四系孙家河 组。本研究为了发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量铅元素的含量特征,以及揭示在小范围内土壤铅元素对土地利 用的响应。选取研究区中主要7类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滩涂、林地、草地、水面、建设用地,将7类土地利用方式下的采样土壤中的铅元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插值成图。结果表明:土壤铅在不同土地利用下的 均值含量排序为建设用地>滩涂>水田>林地>旱地>草地>水面;铅元素在城镇建设用地地块均值含量最高,达到31.16mg·kg',其次是滩涂和水田,分别为28.741mg·kg和28.086mg·kg';城镇用地土壤铅平均含量分别 是滩涂、水田、林地、旱地、草地、水面土壤铅平均含量的1.08倍、1.11倍、1.29倍、1.37倍、1.40倍、1.56倍,在研究区中城镇建设用地出现了铅元素的最高值110.364g·kg。在今后的环境治理上,在土壤铅环境治 理中应予以关注滩涂和建设用地类土地利用方式,防止人类建设活动带来铅环境污染,以及滩涂沉积型铅污染, 建议在沙洋城市建设用地中增加林木草地等绿化工程,利用植物修复等生态作用一定程度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土壤 环境铅过量风险。

关键词: 沙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铅元素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