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6): 68-71.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5

• 种植科学 • 上一篇    

不同定植密度与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原原种繁育的影响研究

张娟宁 孔乐辉 韩儆仁 李亚太 范奕 姚孟胜 谭伟军   

  1. 1.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甘肃定西743000; 2.定西市通渭县义岗川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定西743322
  • 出版日期:2025-08-30 发布日期:2025-08-30
  • 作者简介:张娟宁(1989-),女,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及党建;通信作者谭伟军(1980-),男,硕士,副研 究员。研究方向:马铃薯遗传育种及栽培。
  • 基金资助: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3YFN0005);甘肃省青年人才个人项目(项目编号:2025QNGR83);定西市科技计划 项目(项目编号:DX2023AZ13,DX2024AZ14);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4YTNJ002);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23JRRJ0002)
  • Online:2025-08-30 Published:2025-08-30

摘要: 为探究不同定植密度与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原原种繁育的影响,为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青薯9 号”为材料设置5组处理:T1,定植密度200株·m2,后期覆盖基质1次;T2,定植密度260株·m2,后期覆 盖基质1次;T3,定植密度200株·m2,后期覆盖基质2次;T4,定植密度260株·m2,后期覆盖基质2次; CK,常规定植密度200株·m2,不覆盖基质。通过测定全生育期农艺性状、生理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 标,结果表明:农艺性状,T1、T3处理的植株株高表现更优,各处理茎粗与CK无显著差异;苗期和块茎形成期 各处理SPAD值差异不显著,块茎膨大期T1处理SPAD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淀粉积累期T2处理SPAD值最高; 产量与效益,T2处理表现最佳,原原种小区产量达2633.67g,小区结薯数491.67粒,总产出223.09万元·m2,经 济效盖140.33万元·m2,产投比2.70,较CK分别提高14.48%、14.52%、14.91%、16.84%和3.05%。综合 考虑,采用8cm栽培基质,以260株·m2密度定植,定植后30d用1cm蛭石覆盖1次,可有效提升马铃薯原原 种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 马铃薯;原原种;密度;覆盖方式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