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基于YOLOv11-PMS的草莓目标检测方法
    2025, 45(16): 1-7.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01
    摘要 ( )   PDF(3430KB) ( )  
    针对草莓识别中检测粉度不足、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11-PMS的草莓目标检 测方法。使用PP-LCNt取代原有的主千网络,提升模型性能的同时使其更具轻量化;在模型的颈部网络中加入 了SSimAM注意力模块,增强了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设计了SCDIoU损失函数代替原有的损失函数,考虑了 边界框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大小差异,捉高了模型的定位能力和检测粉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Y0L011- PMIS模型在粉确率和mAP50等指标均优于Y0L0v11及其他对比模型,精确率达到96.6%,mAP50达到94.6%, 显著优于原始算法及其他主流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复杂环境下精准识别不同成熟度草莓,为智能化监管和采摘提 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的冬小麦氮素监测
    2025, 45(16): 8-13.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02
    摘要 ( )   PDF(3026KB) ( )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氮素是其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物质,对其进行快速、精确地测定,能及 时了解其长势。研究通过分析在不同施氮处理下冬小麦叶片氮含量和冠层光谱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 (MLR)和随机森林算法(RF)进行营养监测模型构建,实现对冬小麦叶片氮素定量监测。结果表明:在可见光 范围内,随氮肥用量的增大,冬小麦的光谱反射率呈下降趋势:在近红外区施氮对冬小麦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 用,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其反射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冠层光谱与冬小麦叶片氮含量显著相关,构建 MLR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分别为0.13和0.05,RF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分别为0.83和0.55,表明RF 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冬小麦叶片氮含量营养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武威绿洲化肥减量配施水溶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2025, 45(16): 14-18.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03
    摘要 ( )   PDF(1653KB) ( )  
    为研究化肥减量及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水溶肥对武威绿洲玉米产量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设 置农户常规施肥、减量施肥、减量施肥配施氨基酸水溶肥M、减量施肥配施有机水溶肥、减量施肥配施氨基酸水 溶肥B、减量施肥配施含腐殖酸水溶肥6个处理,分析了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并对各处理 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减量施肥虽然较农户常规施肥尿素和磷酸二铵的施肥量减少了12%,但产量却没有 发生明显变化,肥料投入产值比从1:4.6提升到了1:5.0,减量施肥配施含腐殖酸水溶肥处理和减量施肥配施 有机水溶肥处理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7.14%和11.39%,肥料投入产值比分别从1:4.6提升到了1:5.7和1: 5.3,综合评价指数值分别排在第1位和第2位。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玉米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 指标,武威绿洲地区玉米进行减量施肥可行,减量施肥配施有机水溶肥和减量施肥配施含腐殖酸水溶肥玉米产量 和经济效益良好,尤其减量施肥配施含腐殖酸水溶肥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SSR分子标记在简管玉丝瓜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2025, 45(16): 19-22.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04
    摘要 ( )   PDF(2038KB) ( )  
    种质资源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地方特色品种是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开展地方特色品 种提纯复壮及纯度鉴定,对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地方特色丝瓜品种进行提纯复 壮,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提纯后的“筒管玉”丝瓜进行纯度鉴定。从45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 增的10条引物;利用10条引物对100株“筒管玉”丝瓜单株样品进行PCR扩增,10条引物共鉴定出9个丝瓜 杂株,表明提纯后的“筒管玉”丝瓜纯度在90%以上。通过对鉴定的差异单株分析,筛选出848和8662组引物 可用于“简管玉”丝瓜纯度的快速鉴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黑胫病烤烟新品种云烟210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2025, 45(16): 23-26.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05
    摘要 ( )   PDF(1637KB) ( )  
    为选育抗黑胫病烤烟品种,以烤烟主栽品种MS“云烟87”为母本、优异抗黑胫病资源“N-102”为父 本,通过杂种优势利用育成烤烟新品种“云烟210”。该品种携带P基因、抗黑胫病0号生理小种,中抗根结线 虫病,田间长势强,大田生育期平均为120d左右。与对照“K326”相比,“云烟210”打顶株高和节距稍大,田 间烟株通风透光性较好;产质量等经济性状优于“K326”,低于“云烟87”;整体外观质量优于“云烟87”,与 “K326”相当或略优;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且协调性好;感官品质优于“云烟87”,与“K326”相当。是一个 在产质量、抗病性方面都能兼顾的烤烟新品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部烟叶物质变化及青杂烟比例对烘烤工艺的响应
    2025, 45(16): 27-30.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06
    摘要 ( )   PDF(2114KB) ( )  
    为探明不同烘烤工艺对“云烟87”中部叶物质变化及青杂烟比例的影响,设置稳溫降湿烘烤工艺、四 步式烘烤工艺和传统烘烤工艺3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烘烤工艺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变化、分组状况和烘烤能 耗。结果表明:与四步式烘烤工艺和传统烘烤工艺相比,稳溫降湿烘烤工艺烤后烟叶叶绿素、叶绿素b、类胡 萝卜素、淀粉降解率增加,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增加;烤后正组烟叶比例捉高5.75%、12.00%,杂色烟叶比例 较降低10.25%、4.00%,微带青烟叶比例降低2.75%、2.75%;烘烤成本减少5.90%、47.34%。综上,稳温降 湿烘烤工艺可以促进色素和淀粉降解,提高烟叶还原糖含量,降低青杂烟比例,减少烘烤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樱桃不同授粉方式的授粉效果研究
    2025, 45(16): 31-34.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07
    摘要 ( )   PDF(1646KB) ( )  
    为探索不同授粉方式对大樱桃(CerasuspseudocerasusL.)的授粉效果,本研究以“美早”“拉宾斯” “宾库”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自然放蜂、人工授粉及蜂巢口放粉蜜蜂辅助授粉3种不同的授粉方式,对坐 果率、果径、含糖量、单果重、单株产量进行比较,研究3种授粉方式的授粉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授粉方式的 坐果率及果实品质、单株产量在3个不同品种上均呈现蜂巢口放粉蜜蜂辅助授粉显著高于自然放蜂和人工授粉, 其中“美早”蜂巢口放粉坐果率比自然放蜂和人工授粉提高了7.82%和6.27%,自然放蜂和人工授粉的坐果率 在3个品种上差异均不显著;含糖量、果径、单果重表现为蜂巢口放粉蜜蜂辅助授粉>自然放蜂>人工授粉,其 中蜂巢口放粉蜜蜂辅助授粉在这3个指标上显著高于自然放蜂和人工授粉(P<0.05),后两者差异不显著;在单 株产量方面,蜂巢口放粉蜜蜂辅助授粉技术在3个品种上都显著高于自然放蜂和人工授粉。由此可见,蜂巢口放 粉蜜蜂辅助授粉技术相较于自然放蜂和人工投粉,可以提高大樱桃坐果率和产量,还可改善果实品质,在生产上 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平菇菌渣基育苗基质的制备及其育苗效果
    2025, 45(16): 35-39.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08
    摘要 ( )   PDF(2904KB) ( )  
    为实现食用菌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并开发低廉、高效的育苗基质,本研究将平菇菌渣(Pleurotus ostreatus residue,PoR)与蛭石(Vemiculite,VM)混合后经低溫烘焙耦合高温裂解工艺制备菌渣生物炭复合物,对该复 合物的产率、表观形貌、表面官能团、元素组成等理化特性进行分析,以商业化基质为对比,考察该复合物作为 育苗基质的可行性。结采显示,菌渣生物炭复合物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和相对均一的颗粒尺寸,且表面含氧官能 团丰富(-0H、C=0、C-0和C-0-C)。菌渣生物炭复合物作为基质时,高粱和小白菜的发芽势最大分别为 79.17%和58.33%,优于商业化基质,表明其具有较快的发芽速度,较强的活力。研究表明,将菌渣经低溫烘焙 耦合高温裂解制备育苗基质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省冯家山灌区节水潜力计算与分析
    2025, 45(16): 40-43.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09
    摘要 ( )   PDF(2249KB) ( )  
    合理的灌区节水潜力计算是灌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灌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对我国目前开展的新建灌区 与现代化改造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陕西省冯家山灌区为例,从工程措施实施效果的角度,通过考虑输水损 失、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灌溉效率等关键灌区用水指标,评价了灌区生活、工业和农业灌溉节水潜力计算方 法的适用性,分析了冯家山灌区节水潜力现状,提出了灌区节水相应措施。结采表明,本文使用的节水潜力计算 方法可以有效计算冯家山灌区生活、工业和农业节水潜力。设计水平年2035年灌区输水管网漏损率、万元工业 增加值用水量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后,灌区生活、工业和农业灌溉分别节水333万m3、140万m3和2073万m3, 研究结采可为类似灌区节水潜力计算和工程节水效果评价捉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D的红茶烘焙仿真及参数优化研究
    2025, 45(16): 44-50.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0
    摘要 ( )   PDF(4095KB) ( )  
    干燥是红茶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红茶烘焙装置在红茶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 心目的是通过控制热空气与茶叶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茶叶的快速均匀干燥。为解决实际过程中红茶烘焙机常常面临 气流分布不均、温度控制、能耗较高、茶叶品质不稳定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D)的方法,模拟研究进 风速度、进风温度、进出风口的数量及位置对烘焙机内部溫度均匀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最佳进口速度为 7m·s、进口温度为80℃、进出口数量为6层时,烘焙机内整体均匀性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红茶干燥系统工况 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排式气力精密播种机排肥系统设计与试验
    2025, 45(16): 51-54.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1
    摘要 ( )   PDF(2834KB) ( )  
    针对播种机高速作业条件下,施肥量均匀性和一致性下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集排式气力排肥系统,使 颗粒肥料在高速风力输送条件下,通过曲面外槽轮式排肥器、文丘里气肥混合器和球面分肥器进行均匀发散,实 现1个排肥器完成多行排肥作业,捉高排肥一致性。进行了集排式气力排肥系统总体设计、控制系统开发、台架 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风机转速在3180r·min时系统工作性能最好,排肥电机转速在32r·min、风机转速在 3180r·mi时,整个排肥系统达到最大排肥量。研制的集排式气力排肥系统安装于2BQ-8智能精量播种机上进 行作业,作业效采精准均匀、高效稳定,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8.98%,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 3.6%,指标均优于国家行业合格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型立体蔬菜栽培装置设计
    2025, 45(16): 55-58.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2
    摘要 ( )   PDF(2151KB) ( )  
    本研究构建了一款针对城市阳台环境设计的小型立体蔬莱栽培装置,其目的在于最大化利用有限的空间 资源,以满足城市居民对健康、绿色蔬莱的消费需求。该装置采用“顶天立体”式结构设计,主要由主支撑柱 和可调节的副柱组成。通过引入伸缩机制和滑动装置,实现了栽培架的高度和角度的灵活调节。副柱配置了外 罩,形成了一个局部封闭的环境,便于对光照、溫度和湿度进行独立调节。该装置以其结构的简洁性、操作的便 捷性、空间利用的高效性以及环境适应的强韧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环保的蔬莱种植解决方 策,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和市场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轻简型薏苡电驱追肥机的结构设计
    2025, 45(16): 59-62.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3
    摘要 ( )   PDF(2166KB) ( )  
    针对传统人工追肥存在效率低、均匀性差、劳动强度大,难以适应蒸苡单行种植(行距40~50m)及 丘陵地形的特殊农艺要求等问题,根据蒸苡根系分布特点,设计了一款轻量化、精准化的轻简型蒸苡电驱追肥 机,旨在实现开沟、施肥、覆土一体化作业,提升追肥质量与效率,适应蒸苡种植的农艺要求,实现高效、均匀 的施肥作业。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融合精准排肥与地形自适应技术,解决了单行薏苡追肥的适配性难题,克服 了传统追肥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为蒸苡种植的机械化提供技术支持。可通过集成传感器与变量施肥系统,进一步 实现智能化升级,为特色作物机械化捉供了可行方案,满足农艺要求,适用于小规模种植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天目琼花在干旱半干旱区的引种适应性及其扦插繁育试验
    2025, 45(16): 63-67.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4
    摘要 ( )   PDF(2149KB) ( )  
    本研究聚焦天目琼花(Viburnum opulus Linn.var.calvescens(Rehd.)Haa)在千旱半千旱区的种植适应 性及其嫩枝扦插繁育技术实验集成,通过对其在特殊环境中的成活率、生长状况、生物量、物候期、观赏特性、 逆境抵抗能力(包括耐寒、耐旱、耐高温、抗病虫害性)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其嫩技扦插繁育技术的集成研 究,评估天目琼花在引种区域的适应性及其整体栽培表现,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区城乡绿化中观赏植物的引种和应 用提供科学依据,丰富本地园林绿化的植物种类,增强城市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助力区域城市园林的 可持续发展。引种结果显示,天目琼花在干旱半干旱区张掖市耐寒、耐旱、耐高温,并且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 力,生命力旺盛,观赏性状优良,非常适合在试验区推广应用,扦插技术的集成,为天目琼花在该地区的推广繁 殖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不同定植密度与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原原种繁育的影响研究
    2025, 45(16): 68-71.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5
    摘要 ( )   PDF(1652KB) ( )  
    为探究不同定植密度与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原原种繁育的影响,为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青薯9 号”为材料设置5组处理:T1,定植密度200株·m2,后期覆盖基质1次;T2,定植密度260株·m2,后期覆 盖基质1次;T3,定植密度200株·m2,后期覆盖基质2次;T4,定植密度260株·m2,后期覆盖基质2次; CK,常规定植密度200株·m2,不覆盖基质。通过测定全生育期农艺性状、生理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 标,结果表明:农艺性状,T1、T3处理的植株株高表现更优,各处理茎粗与CK无显著差异;苗期和块茎形成期 各处理SPAD值差异不显著,块茎膨大期T1处理SPAD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淀粉积累期T2处理SPAD值最高; 产量与效益,T2处理表现最佳,原原种小区产量达2633.67g,小区结薯数491.67粒,总产出223.09万元·m2,经 济效盖140.33万元·m2,产投比2.70,较CK分别提高14.48%、14.52%、14.91%、16.84%和3.05%。综合 考虑,采用8cm栽培基质,以260株·m2密度定植,定植后30d用1cm蛭石覆盖1次,可有效提升马铃薯原原 种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刺梨坐果率的技术研究
    2025, 45(16): 72-75.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6
    摘要 ( )   PDF(1638KB) ( )  
    刺梨作为贵州特色产业,对促进山区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有重要意义;在刺梨产业发展中,刺 梨坐果率成为影响产量与品质的技术关键,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刺梨生长特性,本文对刺梨采园地 选择、高垄定植、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控等多个环节进行研究,以获得健壮花芽,有效提高刺梨坐采 率,为生产高产优质刺梨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陇南红芪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标准化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2025, 45(16): 76-79.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7
    摘要 ( )   PDF(1754KB) ( )  
    陇南作为我国红芪的道地主产区,其药材品质直接影响产业效益与生态安全。针对传统化学防治导致的 农残超标、生态失衡及病虫草抗性上升等问题,本文系统构建了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核心的陇南红芪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标准化技术体系。该体系整合了农业防治优化(轮作制度、抗性品种筛选)、物理防治强化 (色板诱杀、太阳能杀虫灯)、生物防治深化(天敌昆虫保育与释放、植物源农药应用)及精准用药规范(基于 监测预警的闵值管理)4大模块,并制定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0P)。通过2021一2023 年在陇南市武都区、宕昌县红芪核心产区示范应用表明,该体系显著降低了农药使用量,提升了防治效果,增加 了土壤有益微生物,药材合格率提高至98.5%。该体系的建立为红芪绿色生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范 式,对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与产区生态可持续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宅基地立体利用模式分析与路径探究
    2025, 45(16): 80-84.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8
    摘要 ( )   PDF(1795KB) (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宅基地利用逐渐呈现闲置废弃率高、集约利用率低的特点,尽管宅基地制度 改革成效显著,但仍有部分居民宅基地居住的刚性需求难以得到保障;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为 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和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程度,宅基地的立体利用成为必要途径之一。本文立足于天津 市宅基地立体利用情况,总结其在立体利用实操过程中的做法和不足之处,横向对比国内4个典型地区宅基地立 体利用的模式及经验,并梳理天津市宅基地立体利用与“三权分置”改革苹之间的内在逻辑,以期打通宅基地立 体利用实践难,点,为实现农村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提供思路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PSR模型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025, 45(16): 85-89.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19
    摘要 ( )   PDF(2243KB) ( )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是长江黄河上游水源涵养的核心区,分析其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有利于解决高海拔生态 敏感区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难题。基于PSR模型构建包含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的评价体系,运用 CRITIC赋权法,结合障碍度模型,分析2010一2022年阿坝州与甘孜州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演变与关键障碍 因子。两州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呈“总体改善、路径分化”特征,阿坝州实现脆弱到良好的跨越,后至2022年回 调14.33%,甘孜州呈倒U型演变;两州面临压力有所缓解,阿坝州状态子系统稳中有进,甘孜州则断崖式下 跌,2020一2022年下降40.34%,两州响应子系统持续提升;障碍因子空间分化,农药化肥施用量为首要障碍因 子,阿坝州障碍以压力子系统为主,甘孜州主要受制于状态子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受人为活动与生态脆弱的 双重胁迫,未来可以通过推进农业投入品绿色化管控、优化人地关系、深化分区施策与流域协同、构建智慧生态 监测与预警平台等措施,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产与生态双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 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HSPF模型的呼兰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
    2025, 45(16): 90-94.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20
    摘要 ( )   PDF(3245KB) ( )  
    本文主要探讨了HSPF(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模型在呼兰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 应用。介绍了HSPF模型的原理及其在水文和水质模拟中的应用,对该模型的水文、水质参数进行调整,完成对 该流域的水文、水质模拟;分析实测数据和模拟数据之间的吻合性并分析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水质变化,展示了 如何应用HSP℉模型进行非,点源污染的模拟,得出模拟趋势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总结了HSPF模型在呼兰河流 域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最佳管理措施、政策法规支持的非,点源污染控制策略,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
    2025, 45(16): 95-100.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21
    摘要 ( )   PDF(2068KB) ( )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草原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同时也是 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屏障,其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受自然条件限制,内 蒙古草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张,对草原 生态空间的挤压也越来越严重,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矛盾中,农牧民处于两难境地。为此,本文提出了构建 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框架与内容,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分析,发现生态空间方面的指 标处于中等水平,需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提出了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强化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完善 生态保护制度等对策与建议,为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董志塬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
    2025, 45(16): 101-107.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22
    摘要 ( )   PDF(5458KB) ( )  
    乡村居民点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更是对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 新的要求。本研究对董志塬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进行深入探索,基于AcGS和Fragstats,采用标 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指数等方法,揭示近40年来董志源农村居民,点演变的空间差异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董志源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方向整体呈现“西北一东南”走向,迁移方向与区域沟整发育轴线及城镇化辐射方 向存在关联;居民,点用地规模增长趋势明显,建设用地外延扩张与分散化趋势加剧;空间聚集特征呈现明显的地 域性差异,主要表现为“西南密集,东北稀疏”的特点。另外,自然环境约束、交通廊道引导及城乡政策调控 是农村居民点布局演变的主要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体DOM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
    2025, 45(16): 108-112.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23
    摘要 ( )   PDF(1676KB) ( )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攀升。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碳库,在内陆水体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影响温室气体 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为深入探究水体DOM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内在联系,系统总结了水体DOM的主要来 源,详细分析了温室气体的生产机制,并着重探讨了水体DOM对C02、CH4、N20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澎响及 作用机制。研究不仅有助于掌握内陆水体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还为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和应对捉供理论 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株潭市民对长株潭绿心地区游憩服务需求研究
    2025, 45(16): 113-116.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24
    摘要 ( )   PDF(2259KB) ( )  
    生态系统游憩服务(ES)需求作为公众参与景观规划的关键切入,点,对于提升人类福祉具有不可忽视 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不同游憩者的社会经济属性背景对其RES需求的澎响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根据 长株潭绿心的市民游客特征及其对绿心的访问频率,建立负二项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ES需求预测。结 果表明:年龄、教育程度和距绿心距离影响市民对绿心的游憩需求;绿心内的市民需求相较于绿心外的更低,20 ~30岁与60岁以上的市民需求更高,51~60岁的市民需求最低;ES需求最高值主要位于高度城市化的市中心, 研究表明,未来景观规划以及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空间优化需要考虑不同游憩者群体之间的权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基于主客感知的线性遗产景观评价研究
    2025, 45(16): 117-123.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25
    摘要 ( )   PDF(2304KB) ( )  
    在全球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作为跨区域文化复合体的线性遗产景观面临着多雏度的价值认知与 协同保护的现实挑战。滇越铁路是世界铁路史的里程碑工程,文山段于2021年入选州级文保单位,但面临遗产 廊道破碎化、价值阐释片面化等保护问题。本研究以滇越铁路文山段为实证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AP)构 建包含4项准则层(历史文化0.255、生态功能0.145、美学价值0.434、社会适宜0.164)和23项指标层的主客 双重视角下的线性遗产景观评价体系,试图揭示主客感知差异下的影响价值。研究表明:居民(主)和游客 (客)在美学价值和生态功能维度呈现显著共识(美学价值:居民3.725,游客3.824;生态功能:居民3.568, 游客3.629),在历史文化和社会适宜维度存在明显差异(历史文化:居民3.624,游客3.296;社会适宜:居民 3.436,游客2.605)。本研究力求对线性遗产可持续利用进行一定的探索,为滇越铁路的整体保护与发展提供决 策依据,也为其他线性遗产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叶片解剖与光合特征对不同百合品种抗逆性综合评价
    2025, 45(16): 124-129.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26
    摘要 ( )   PDF(1835KB) ( )  
    探究不同百合品种在叶片结构和光合特征方面的差异及抗性,为百合引种栽培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 10个品种百合盛花期的植株为试材,结合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8项形态学特征、叶片解剖结构指标和光合指标进 行测定,综合评价各个品种的抗性。不同百合品种间,叶片结构和光合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将10个百合品 种分为4类。“金色热情”“粉色亚百”“眼线百合”“红色热情”和“橙色热情”归为I类,“龙牙百合”为川 类,“大花卷丹”和“宜兴百合”归为Ⅲ类,“兰州百合”和“卷丹百合”归为W类。叶片结构分析表明,“龙 牙百合”抗逆性较强,“金色热情”“橙色热情”等品种抗寒性显著,“兰州百合”和“卷丹百合”抗旱性较强。 叶片解剖与抗逆性分析表明,“龙牙百合”栅栏组织厚度(92.18m)与叶片紧密度(0.23)显著领先(P≤ 0.05),抗寒性突出;“亚洲百合”气孔导度高(0.382m0l·m2·s),光合效率优异;“兰州百合”与“卷丹 百合”海绵组织发达(53.56~84.47m),抗旱性显著,适合半千旱区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共同富裕价值共创与民族村寨旅游共生系统演化
    2025, 45(16): 130-137.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27
    摘要 ( )   PDF(2236KB) ( )  
    民族村寨共同富裕是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突破的短板。本研究以云南省丘北县仙人洞村为案例 研究对象,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探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共生演化。研究表明:共同富裕是民族村寨旅 游发展的重要导向,外部环境有助于催化民族村寨旅游共生系统的发展;民族村寨在旅游价值推动下,形成 “政策驱动”“社区参与”“共商共建”3种价值共创方式,并持续推动共生系统发展、演化。结合实例构建的民 族村寨旅游共生系统演化模型,是对共同富裕、价值共创的理论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传递途径对农户数字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研究
    2025, 45(16): 138-143.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28
    摘要 ( )   PDF(1668KB) ( )  
    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提升农户的数字素养,是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 基于贵州省和重庆市6个数字乡村示范县442份脱贫小农户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oit模型实证分析现代传播媒 介、传统传播媒介、人际渠道和组织架道及其交互作用对农户数字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现代传播媒 介、传统传播媒介和组织渠道对农户数字技术采纳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现代传播媒介与组织渠道存在显著替代效 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北平原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5, 45(16): 144-150.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29
    摘要 ( )   PDF(1934KB) ( )  
    华北平原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战略区域,在长期高强度耕作背景下,其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 生态系统稳定性已成为维系该区域农业安全的关键性议题。本研究以聊城市耕地生态安全为研究对象,基于PSR 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集成墒权TOPSIS法对聊城市2013一2023年耕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2013一2023年聊城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上升态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由恶化级阶段发展 为安全级阶段。通过障碍因子的诊断得知压力层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人口密度、单位耕地面积化肥 施用量高、有效灌溉面积比例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第三产业增加值缓慢是影响聊城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 的主要障碍因子,捉出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等提升路径,针对性解决耕地在数量、质量、利用效率及可持续性方面 的问题,以期为聊城市治理耕地问题捉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性实证研究
    2025, 45(16): 151-156.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30
    摘要 ( )   PDF(3038KB) ( )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生,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本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量 化2013一2022年中部6省两者发展水平,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关系并提出建议。研究显示,10年间中部6省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得分持续上升;2022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湖北、河南领先,安徽、山西靠后,乡 村振兴发展水平河南、湖南居前,江西、山西靠后;耦合协调度上,河南达高度耦合协调,鄂、湘、皖、赣达较 高耦合基本协调,山西仍为中度耦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农业种养结合形成机制研究
    2025, 45(16): 157-161.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31
    摘要 ( )   PDF(1661KB) ( )  
    生态农业背景下种养结合的形成机制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基于利盖相关者视角,政府、企业、 农户等构成了生态农业产业链形成和获得主要利益相关方。种养结合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认知出现偏差、利盖 诉求有差异、信息不对称、协同机制缺乏等诸多问题。本文立足各方利盖关系的分析和权衡,以“政府引导,企 业拉动,农户合作”为原则,从价值认知统一机制、利益共享机制、质量监督机制、政府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构 建高效、稳定、可持续的种养结合常态化机制,旨在助推我国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赋能贵州生态旅游的现实困境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5, 45(16): 162-165.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32
    摘要 ( )   PDF(1653KB) ( )  
    在新质生产力兴起与生态旅游受关注的背景下,贵州生态旅游虽成绩斐然,但面临数字化转型滞缓、资 源聚合困境、开发与保护失衡等问题。新质生产力重塑贵州生态旅游发展范式,贵州生态旅游也反哺新质生产力 培育机制,二者双向赋能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旅游样板。为推动贵州生态旅游发展,可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资 源整合增效、绿色发展引领等实践进路,提升服务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魔芋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5, 45(16): 166-171.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33
    摘要 ( )   PDF(1781KB) ( )  
    魔芋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推荐的十大优质保健食品之一,具有减脂、降“三高”等保健功效。近年来, 我国魔芋产业体系已逐步形成,在种植、加工、市场及科研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标准化种植水平低、加 工技术不完善、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魔芋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推动大健康产业、乡村 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魔芋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完善产业体系、推动技 术创新、加强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等发展建议,以期为魔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南省数字经济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时空耦合分析
    2025, 45(16): 172-176.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34
    摘要 ( )   PDF(3660KB) ( )  
    数字经济与农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11一2022年湖南 省数字经济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面板数据,从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视角出发,运用CRITIC权重法和耦合协调 度模型得出以下结论:湖南省数字经济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省内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二者的耦 合协调度水平总体较低,并呈现出“东北一西南”递减的空间格局。为推动湖南省数字经济和农业全产业链协 调发展,从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产前和产后环节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大食物观视域下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2025, 45(16): 177-180.  DOI: 10.19754/j.nyyjs.20250830035
    摘要 ( )   PDF(1648KB) ( )  
    “大食物观”是对农业和食品产业提出的全新发展理念。在“大食物观”背景下,农业院校园艺专业人 才培养面临课程体系设置有待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有待提高、学科交叉融合有待深入、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就业市场和产业需求有待调整等多方面的挑战。“大食物观”视域下,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需从完善师资队伍与教 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跨学科融合、加强实践教学、深化社会责任教育、推动产教融合等方面入手,提升 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雏与社会服务意识,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多元化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通过整合教 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和加强技术转化等途径,农业院校不仅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人力支 持,也能够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彰显“大食物观”理论框架的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