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3, Vol. 43 ›› Issue (1): 1-5.DOI: 10.19754/j.nyyjs.20230115001
• 农业科学 • 下一篇
李景玉 赖宪明 李达 徐亚杰 李延族 王笛 潘庆君 徐宏
出版日期:
2023-01-13
发布日期:
2023-01-15
作者简介:
李景玉(1975-),男,硕士,正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与饲料开发;通讯作者王笛(1991-),女,硕士。研究方向:牧草育种与栽培。
基金资助:
Online:
2023-01-13
Published:
2023-01-15
摘要: 我国作为世界秸秆产量的第1大国,目前尚有20%左右的秸秆被焚烧或者废弃,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秸秆饲料化利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在吉林省西部白城市2调研结果,总结综述秸秆的组成成分、焚烧秸秆的危害,分析秸秆饲料化的应用前景,提出在秸秆饲料化过程中,通过调控秸秆的合理回收、加工技术及注意事项,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旨在为秸秆饲料化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
. 吉林西部地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3, 43(1): 1-5.
[1]吴宏涛,李锦伦,金焰,等.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黄石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2,38(01):9-14,70. [2]广西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J].广西节能,2022(01):8-10. [3]曹稳根,高贵珍,方雪梅,等.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宿州学院学报,2007(06):110-112,126 [4]兰木羚.秸秆翻埋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6. [5]刘丹娅.秸秆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污泥的混合厌氧实验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6]于强。一种分层式的纤维素烘干机[P].河北省:CN213208514U,2021-05-14. [7]孙亚栋.棉秆热解炭化特性试验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5. [8]韩颖洁.微生物发酵秸秆对肉羊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5. [9]白立勇,周广田,赵文娟.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07(01):14-15,23. [10]马芮.秸秆焚烧危害及禁烧措施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05):143. [11]王静,郭熙盛,王允青,等。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61-5763. [12]Sanchis E,Ferrer M,Calvet S,et al.Gaseous and particulate e-mission profiles during controlled rice straw burning [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4,98 dec.)25-31. [13]Chakraborty D,Mondal N K,Datta J K.Indoor pollution fromsolid biomass fuel and rural health damage:A micro-environmen-tal study in rural area of Burdwan,West Bengal [J].Internation-al Joumal of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2014,3 (2):262-271. [14]田国成,孙路,施明新,等.小麦秸秆焚烧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04):1081-1087. [15]解爱华.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16]阳科.农村秸秆焚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政府监管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9. [17]孙明,王艳芹,仲子文,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1):83. [18]赵爱之.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效益分析[J].中国饲料,2020(18):71-74. [19]韦体,吴登宇,高丹丹,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甘肃畜牧兽医,2021,51(07):61-64. [20]杨琼,秦茂,刘汉丹,等.不同秸秆处理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湖南畜牧兽医,2021(04):52-53 [21]张国启,王彦华,郑爱荣,等.秸秆饲料化技术研究进展[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21-24. [22]聂德超,张卓,赵琛,等.蒸汽爆破技术在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21,48(12):4488-4496. [23]刘淳劼,王鑫,廖丽萍,等.湖南地区秸秆饲料化应用研究综述[J].湖南饲料,2021(04):38-40. [24]Zhao G,Kuang G,Wang Y,et al.Effect of steam explosion on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Moench)[J].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129 (4):109579. [25]Sui W,Chen H.Extraction enhancing mechanism of steam ex-ploded Radix Astragali J].Process Biochemistry,2014,49(12):2181-2190. [26]马惠茹,陈艳君,刘力.益生菌发酵粗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J].饲料研究,2018(01):62-65. [27]霍丽丽,赵立欣,孟海波,等.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潜力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3):218-224. [28]李景玉,李延族,潘庆君,等.秸秆饲料露天储存技术方法[J].农业与技术,2022,42(09):95-98. [29]简建设.优质山羊肉生产技术[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20(06):35-37. [30]薛冰.玉米秸秆饲料打包贮制利用技术应用简析[J].现代畜牧兽医,2022(04):88-92. [31]庄洪廷,刘全,张鹏,等.辽宁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调研报告[J].现代畜牧兽医,2021(07):76-79. [32]杜月红,陈强强,崔秀娟,等.甘肃中部旱农耕作区秸秆饲料供求平衡及畜牧业发展潜力: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J]草业科学,2021,38(08):1638-1649. |
[1] | . 地形约束下的地块级水稻分层提取方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8. |
[2] | . 生物炭对砷污染土壤中青稞生长及砷积累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4-19. |
[3] | . 甘南高原春油菜种子存放年限对发芽特性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20-23. |
[4] | . 宁夏番茄地田间杂草携带主要病毒检测及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24-29. |
[5] | . 微生物肥料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30-33. |
[6] | .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34-37. |
[7] | . 黔西北山区稻鸭共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1-4. |
[8] | . 遵义地区中药材质量安全研究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8. |
[9] | . 花生油的感官评定[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5-8. |
[10] | . 水热裂解有机肥对沙化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13. |
[11] | . 节水控盐条件下不同膜下滴灌施肥量对景电灌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4-16. |
[12] | . 秸秆还田和灌既制度对黑龙江省高粱产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7-20. |
[13] | . 施用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对土壤物理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21-25. |
[14] | . 探讨乳化剂对复合凝聚法形成微囊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26-31. |
[15] | . 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前景[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32-3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