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主要介绍了富营养化水体的危害、成因和防治方法,详细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防治方法,进一步阐述了生物法中的人工浮床技术,介绍其作用机理以及详细列举了强化人工浮床技术的方法有筛选浮床植物、挂设悬浮填料、增加机械曝气、结合水生动物和太阳能强化,作用效果显著,以期能够提供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
. 人工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3, 43(8): 65-67.
[1]刘建伟,周晓,吕臣,魏源送.三种挺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J].湿地科学,2015,13(01):7-12. [2]李秀芳,王龙,聂煜东,徐宇峰。水生植物组合净化受污染河道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10):8-12,18. [3]邢春玉,胡馨月,李景.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1,41(21):10-12. [4]虞中杰,王东启,陈振楼,祁莹莹,聂智凌.人工浮床加挂填料对富营养化河水的净化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2011,27(17):31-35. [5]冯世敬.天然纤维复合PVFM悬浮填料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2013. [6]周高峰,刘义青,付永胜,张泽乾,董坤.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效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10):69-74. [7]疑玉华.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氮元素的去除效果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8]谭剑聪.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C0D的去除效果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9]宋孟鑫.通过接触曝气氧化法强化人工浮岛防治水污染的试验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20. [10]王国芳,汪祥静,吴磊,李先宁.组合型生态浮床中各生物单元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及净化机理[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34(04):136-141. [11]刘宇爽,刘瑾,赵海,王文泊,运志强.太阳能微动力生态浮岛技术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8,47(02):137-138,143. |
[1] | . 山地城市群城市洪涝韧性时空格局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78-85. |
[2] | . 汉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86-92. |
[3] | . 科尔沁左翼中旗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93-97. |
[4] | . 人工湿地在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01-105. |
[5] | . 东北地区积雪典型年的大气环流综合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4-61. |
[6] | . 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2-68. |
[7] | . Cd污染对艾纳香根际土壤因子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9-74. |
[8] | . 区域三生系统同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75-80. |
[9] | . 乡村振兴中水文地质调查与利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1-85. |
[1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宏观风资源评估与风电场选址[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6-90. |
[11] | . 基于GIS的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系统研发[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91-96. |
[12] | . 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2-97. |
[13] | .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现状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8-100. |
[14] | . 新发展阶段视角下的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1-106. |
[15] | . 一株产电菌的产电性能及低温沼气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7-11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