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3, Vol. 43 ›› Issue (10): 109-111.DOI: 10.19754/j.nyyjs.20230530024
郑卫 杨阳 熊枭 邱江艳
出版日期:
2023-05-30
发布日期:
2023-05-30
作者简介:
郑卫(1986-),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工程。
Online:
2023-05-30
Published:
2023-05-30
摘要: 大型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其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承接作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可以反映出水生态系统中底质、水质、盐度、温度、重金属、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基本情况。本文综合相关研究,概述了大型底栖动物与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讨论了底栖动物群落在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指 示作用,着重对底栖动物群落在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进行了探讨。
中图分类号:
. 浅谈大型底栖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J]. 农业与技术, 2023, 43(10): 109-111.
[1]王文文,张耀方,叶芝菡,李添雨,房华,王听然,张亦涛,李岱.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温榆河公园水生态状况分析[J/0L].环境保护科学:1-10[2022-12-28]. [2]宋晨,许丽婷,王晓波,孟周,韩庆喜.浙江舟山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J].海洋与湖沼,2022,53(06):1585-1597. [3]Montagna P A,Ritter C.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hypoxiaOilbenthos in Corpus Christi Bay,Texas,U.S.A [J].Journal of-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2006,330:119-131. [4]孙元敏,陈彬,黄海萍,等.中国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01):123-130. [5]张远,徐成斌,马溪平,张铮,王俊臣.辽河流域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指标与标准[J].环境科学学报,2007(06):919-927. [6]孔凡青,崔文彦,周绪申.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BI)的永定河水系生态健康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8,27(03):550-555. [7]马陶武,黄清辉,王海,等.太湖水质评价中底栖动物综合生物指数的筛选及生物基准的确立[J].生态学报,2008,28(03):1192-1199. [8]宋海亮,吕锡武,李先宁,秦雁芳.投放底栖动物强化水耕植物过滤法的净水效果[J].中国环境科学,2007(01):58-61. [9]卢晓明,金承翔,黄民生,徐亚同.底栖软体动物净化富营养化河水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07):7-9,115. [10]张爱菊,宓国强,练青平,原居林,姚子亮.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不同水体指标影响效果的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03):205-210,216. [11]李寅安,马泽民,雷澄,蒋东利,黎益活,罗丛强.自然放养下铜锈环棱螺、河蚬、三角帆蚌对水质影响研究[J].环境生态学,2020,2(07):71-76 [12]储忝江,郭炜,黄辉,戴杨鑫.不同贝类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比较[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2382-2384. [13]袁维佳,俞膺浩,谷瑗,等.螺蛳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作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9(03):73-79. [14]毕春娟,陈振楼,许世远,李丽娜,陈晓枫.长江口潮滩大型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累积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6(02):309-314. [15]夏天翔,刘雪华,赵孟彬.2种淡水蚌类对水环境中C山、Zm和Cd的去除与累积[J].水产科学,2009,28(04):183-187. |
[1] | . 山地城市群城市洪涝韧性时空格局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78-85. |
[2] | . 汉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86-92. |
[3] | . 科尔沁左翼中旗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93-97. |
[4] | . 人工湿地在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01-105. |
[5] | . 东北地区积雪典型年的大气环流综合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4-61. |
[6] | . 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2-68. |
[7] | . Cd污染对艾纳香根际土壤因子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9-74. |
[8] | . 区域三生系统同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75-80. |
[9] | . 乡村振兴中水文地质调查与利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1-85. |
[1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宏观风资源评估与风电场选址[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6-90. |
[11] | . 基于GIS的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系统研发[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91-96. |
[12] | . 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2-97. |
[13] | .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现状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8-100. |
[14] | . 新发展阶段视角下的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1-106. |
[15] | . 一株产电菌的产电性能及低温沼气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7-11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