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3, Vol. 43 ›› Issue (16): 109-111.DOI: 10.19754/j.nyyjs.20230830028
关卫东 肖宇胜 韩燕东 霍刚
出版日期:
2023-08-30
发布日期:
2023-08-30
作者简介:
关卫东(1991-),男,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
基金资助:
Online:
2023-08-30
Published:
2023-08-30
摘要: 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黑土地退化现象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气候、土壤侵蚀、病虫害等因素综合分析了黑土地退化的特征和原因,并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宣传、搭建平台、土地轮作、防治侵蚀等手段,为黑土地保护提供 政策支持与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 浅谈黑土地退化现状与保护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3, 43(16): 109-111.
[1]袁宏,李雪萍,杨洪波.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27(03):382-384. [2]郝桂娟。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质量演变与可持续利用[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研究协作组著.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4]杜金柱,王静.黑土区土壤侵蚀对作物水分响应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21. [5]许文旭,杨献坤,崔斌,等.东北黑土区典型坡耕地土层厚度及退化程度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1,19(03):28-36. [6]戴慧敏,刘凯,宋运红,等.东北地区黑土退化地球化学指示与退化强度[J].地质与资源,2020,29(06):510-517. [7]张军.黑土区防护林土壤质量评价及其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20. [8]迟美静,侯玮,孙莹,等.东北黑土区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养分及pH值的变化特征[J].土壤通报,2018,49(03):546-551. [9]张万付.黑土地区土壤酸化产生机理、危害及控制措施[J]现代农业,2018(04):43-44. [10]孙勇,曲京博,初晓冬,等.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4):45-50. [11]魏丹,匡恩俊,迟凤琴,等.东北黑土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01):158-161. [12]李孟桐.基于风险模拟模型的吉林省低温冷害时空分布及风险评价[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13]李宁宁,赵雨森,朱丽娟.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困境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5,37(11):259-263. [14]郑永照,秦玉波,岳杨,等.近年来黑土耕地土壤肥力变化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6(02):166-168. |
[1] | . 山地城市群城市洪涝韧性时空格局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78-85. |
[2] | . 汉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86-92. |
[3] | . 科尔沁左翼中旗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93-97. |
[4] | . 人工湿地在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01-105. |
[5] | . 东北地区积雪典型年的大气环流综合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4-61. |
[6] | . 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2-68. |
[7] | . Cd污染对艾纳香根际土壤因子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9-74. |
[8] | . 区域三生系统同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75-80. |
[9] | . 乡村振兴中水文地质调查与利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1-85. |
[1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宏观风资源评估与风电场选址[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6-90. |
[11] | . 基于GIS的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系统研发[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91-96. |
[12] | . 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2-97. |
[13] | .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现状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8-100. |
[14] | . 新发展阶段视角下的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1-106. |
[15] | . 一株产电菌的产电性能及低温沼气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7-11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