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6): 1-4.DOI: 10.19754/j.nyyjs.20240330001
• 农业科学 • 下一篇
田孟祥
出版日期:
2024-03-30
发布日期:
2024-03-30
作者简介:
郑洪兵(1980-),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作制度与种植制度;通讯作者赵洪梅(1978-),女,本科,农艺师。
研究方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指导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等。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3-30
Published:
2024-03-30
摘要: 稻鸭共作起源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基于黔西北山区特殊的气候生态条 件,在借鉴前人稻鸭共作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有效微生物群EM菌的应用,经多年实践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适合该 地区的稻鸭共作绿色高效种养结合新模式,本文将对该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为该地区水稻生产和鸭子 养殖的节本增效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中图分类号:
. 黔西北山区稻鸭共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1-4.
[1]闵宗殿.养鸭治虫与《治蝗传习录》[J].农业考古,1981(01):106-107. [2]魏守辉,强胜,马波,等.长期稻鸭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6(01):9-16. [3]马文宁,崔金登.稻鸭共作与水稻病虫草害防治[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0):38-40. [4]沈建凯,黄璜,傅志强,等.规模化稻鸭生态种养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01):123-128. [5]张志东,李春,柳光富,等.稻鸭共育对稻田主要有害生物和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03):21-23. [6]王献志.“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01):37-39. [7]刘小燕,杨治平,黄璜,等.稻一鸭生态系统中二化螟消长动态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4(12):8-11. [8]杨治平,刘小燕,黄璜,等.稻田养鸭对稻鸭复合系统中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12):2756-2760. [9]邹剑明,黄志农,文吉辉,等.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水稻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07):81-83,94. [10]戴志明,杨华松,张曦,等.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三)[J].中国农学通报,2004(04):265-267,273. [11]孙国俊,蒋林忠,蒋小春,等.稻鸭共作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07(06):93-94. [12]陈伟.稻鸭共育技术研究及防病除草效果评价[J].湖北植保,2022(04):11-12,15. [13]王永立.息县稻鸭共育技术研究及防病除草效果评价[J],河南农业,2023(01):57. [14]禹盛苗,朱练峰,欧阳由男,等.稻鸭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肥力因素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4,45(01):151-156. [15]李蛛娟,周念,章家恩,等.不同水稻品种混作养鸭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02):211-220. [16]张苗苗.水稻三种种植模式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17]梁开明,章家恩,林田安,等.一稻两鸭共作对稻田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05):769-776. [18]王建林,李婕,曹元元.稻鸭共生有机栽培模式对黄河三角洲稻米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07):2315-2320. [19]全国明,章家恩,杨军,等.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07):3475-3483. [20]王强盛,黄丕生,甄若宏,等.稻鸭共作对稻田营养生态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04):639-645. [21]李娟,田孟祥,唐义,等.黔西北山区粳稻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23(06):186-189. |
[1] | . 地形约束下的地块级水稻分层提取方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8. |
[2] | . 生物炭对砷污染土壤中青稞生长及砷积累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4-19. |
[3] | . 甘南高原春油菜种子存放年限对发芽特性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20-23. |
[4] | . 宁夏番茄地田间杂草携带主要病毒检测及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24-29. |
[5] | . 微生物肥料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30-33. |
[6] | .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34-37. |
[7] | . 遵义地区中药材质量安全研究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8. |
[8] | . 花生油的感官评定[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5-8. |
[9] | . 水热裂解有机肥对沙化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13. |
[10] | . 节水控盐条件下不同膜下滴灌施肥量对景电灌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4-16. |
[11] | . 秸秆还田和灌既制度对黑龙江省高粱产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7-20. |
[12] | . 施用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对土壤物理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21-25. |
[13] | . 探讨乳化剂对复合凝聚法形成微囊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26-31. |
[14] | . 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前景[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32-36. |
[15] | . 土壤养分管理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4): 19-2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