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10): 68-75.DOI: 10.19754/j.nyyjs.20240530016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近四百年乌兰察布地区乡村聚落格局演变研究

金泉 李嵩 林朝格苏鲁德 那顺达来   

  1.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 出版日期:2024-05-30 发布日期:2024-05-30
  • 作者简介:金泉(1998-),男,硕士。研究方向:历史与文化地理;那顺达来(1974-)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与文化地理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清代蒙古高原古地图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2VXG018)
  • Online:2024-05-30 Published:2024-05-30

摘要: 以乌兰察布地区6028个聚落点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地方志、地名信息库等,利用A℃GIS空间分析 及数理统计分析法对研究区近400年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644年以 来,研究区受自然环境演变、社会经济发展等影响,其聚落在数量上呈不断增长趋势。时间序列上,一直到清末 的200多年间区域聚落进入缓慢增长期:1876一1948年,因清末“招垦实边”土地政策的加强和“走西口”自 发性移民的涌入而进入快速增长期。新中国成立后区域聚落密度已基本饱和而新增聚落较少进入缓慢增长期。空 间格局上,最初聚落密度高值出现于凉城、丰镇、兴和等南部农牧交错地区,后慢慢北向卓资、集宁方向移动, 至1949年奠定现代聚落格局。总体上,研究区南部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较北部优越,因农业化进程加快,聚落 由南向北发展。由此推断,研究区聚落格局演变过程可谓由游牧地区向农牧交错区转变的过程。

关键词: 乡村聚落;格局;演变;乌兰察布市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