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22): 88-95.DOI: 10.19754/j.nyyjs.20241130018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我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李晨 杨槿   

  1.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 出版日期:2024-11-30 发布日期:2024-11-30
  • 作者简介:李晨(2000-),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乡规划;通讯作者杨槿(1988-),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区参与视角下的乡村地方性重构研究一以苏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41901167);江苏省社 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典型治理模式及其效应研究”(项目编号:23GLC009)
  • Online:2024-11-30 Published:2024-11-30

摘要: 乡村振兴示范县是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示范。本文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 估计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我国2022年、2023年两批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与 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呈现集聚、不均衡分布特征,但其不均衡程度逐年减弱。空间分布格 局具有高密度集聚区数量逐年增加、范固不断扩大的演变特点,目前已形成苏南一上海一浙北高密度集聚区,以 及吉中南、京津唐、关中一晋西南、陇东、徐州宿迁、江浙沪皖沿江地区、湘东北、黔中、广佛和桂东等次高密 度集聚区。从单因子作用看,与最近省会或直辖市距离、省内4A及以上景区数量、乡村人口和村卫生室数量对 乡村振兴示范县空间分异的解释力较高;从双因子交互作用看,高程分别与示范县同最邻近省会或直辖市的距 离、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乡村人口3类因子交互作用下的解释力最高;从各维度对示范县空间分异的综合解释力 上看,区位交通是影响示范县空间分异的决定性因素。研究有助于识别我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分布规律,对于合 理调配资源、优化乡村振兴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乡村振兴;示范县;空间分布;驱动因素;地理探测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