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2, Vol. 42 ›› Issue (12): 112-115.DOI: 10.19754/j.nyyjs.20220630028
张 猛
出版日期:
2022-07-03
发布日期:
2022-06-30
作者简介:
张猛(1987-),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工程。
Online:
2022-07-03
Published:
2022-06-30
摘要: 耕地土壤一旦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不但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土壤短时间内很难自愈:随着食物链的 传递最终到达人体,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本文以农田中镉元素为中心,重点分析其环境行为和 影响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因素。
中图分类号:
. 农田中镉的环境行为和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2, 42(12): 112-115.
[1]李启权,张少尧,代天飞,等.成都平原农地土壤镉含量特征及来源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05):898-906. [2]宋波,陈同斌,郑袁明,等.北京市菜地土壤和蔬菜镉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6(08):1343-1353. [3]A Tessier,P G C Campbell,M Bisson.Evaluation of the APDC-MIBK Extraction Method for the Atomic Absorption Analysis of TraceMetals in River Water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AnalyticalChemistry,1979,7 (1):41-54. [4]秦余丽,熊仕娟,徐卫红,等。不同镉浓度及pH条件下纳米沸石对土壤镉形态及大白菜镉吸收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6,37(10):4030-4043. [5]关天霞,何红波,张旭东,等.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J].土壤通报,2011,42(02):506-512. [6]王一志,曹雪莹,谭长银,等.不同土壤pH对红壤稻田镉形态及水稻镉积累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40(01):10-16. [7]陈莉娜,葛滢,张春华,等.淹水还原作用对红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1):2333-2337. [8]孙花,谭长银,黄道友,等.土壤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积累、有效性及形态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34(04):82-87. [9]王开峰,彭娜,王凯荣,等.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有效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8(01):105-108. [10]喻华,秦鱼生,陈琨,等.水稻土镉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效应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7,30(02):452-457. [11]陈虎,郭笃发,郭峰,等.作物吸收富集镉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03):6-11. [12]陈京都,刘萌,顾海燕,等.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麦秸、铅对镉在水稻-土壤系统中迁移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07):1295-1299. [13]周坤,刘俊,徐卫红,等.外源锌对不同番茄品种抗氧化酶活性、镉积累及化学形态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06):1592-1599. [14]罗远恒,顾雪元,吴永贵,等.钝化剂对农田土壤镉污染的原位钝化修复效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05):890-897. [15]黄敏,陈川红,杨海舟,等.两种典型调控剂对镉污染土壤镉形态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35(11):130-137. |
[1] | . 山地城市群城市洪涝韧性时空格局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78-85. |
[2] | . 汉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86-92. |
[3] | . 科尔沁左翼中旗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93-97. |
[4] | . 人工湿地在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01-105. |
[5] | . 东北地区积雪典型年的大气环流综合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4-61. |
[6] | . 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2-68. |
[7] | . Cd污染对艾纳香根际土壤因子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9-74. |
[8] | . 区域三生系统同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75-80. |
[9] | . 乡村振兴中水文地质调查与利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1-85. |
[1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宏观风资源评估与风电场选址[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6-90. |
[11] | . 基于GIS的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系统研发[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91-96. |
[12] | . 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2-97. |
[13] | .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现状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8-100. |
[14] | . 新发展阶段视角下的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1-106. |
[15] | . 一株产电菌的产电性能及低温沼气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7-11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