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2, Vol. 42 ›› Issue (17): 31-34.DOI: 10.19754/j.nyyjs.20220915008
邓小果
出版日期:
2022-09-15
发布日期:
2022-09-15
作者简介:
邓小果(198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兰花育种。
Online:
2022-09-15
Published:
2022-09-15
摘要: 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对黄花美冠兰原球茎(PLB)作不同时间处理。结果显示:EMS可使部分PLB白化或褐化并逐渐致死,对再生苗产生较大影响。较高浓度的EMS处理较长时间时,原球茎的存活率及再生苗数显著减少。用EMS处理过的原球茎都能产生微核,本试验中观察到的微核主要以单微核居多,也出现双微核。
中图分类号:
. EMS处理对黄花美冠兰原球茎生长及分化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2, 42(17): 31-34.
[1]丁慎言,赖齐贤,肖鸿修,李海文.海南岛兰花种质资源考察报告[J].热带作物学报,1991(01):105-114. [2]陈春满,叶一枝,凌绪柏.黄花美冠兰的离体繁殖[C].第2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326-331. [3]邓小果,莫饶,罗远华,林木龙.黄花美冠兰的核型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04):80-83. [4]王存,尹俊梅,杨光穗,孙君梅,李静,杨珺,王荣香.不同保鲜液对黄花美冠兰切花生理及瓶插寿命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08):1351-1355. [5]崔霞,梁燕,李翠,秦蕾,李云洲.化学诱变及其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03):205-212. [6]骆海波,邹颉,贺从安,李德超,熊秋芳,张小康,张贵生,李世升.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萝卜早期发育性状的诱变效应[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3,32(05):608-611. [7]王允,张幸果,李贺敏,宋佳静,崔党群,殷冬梅.花生EMS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与品质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04):914-919,926. [8]安学丽,蔡一林,王久光,等.甲基磺酸乙酯(ES)对玉米自交系诱变效应的研究田[J].玉米科学,2003,11(03):74-75,84. [9]姜昱,李毅丹,刘相国,郝文媛,王浩,金峰学,林秀锋ES诱变技术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06):21-24. [10]马新才,戴建民,李培环,董晓颖.虞美人多倍体化学诱变研究初报[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03):172-174. [11]李辛雷,陈发棣.菊花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4,21(40):392-401. [12]崔广荣,上官凌飞,张子学,等.文心兰类原球茎液体增殖过程中秋水仙素化学诱变[J].园艺学报,2009,16(09):1385-1389. [13]崔广荣,张子学,张从宇.文心兰多倍体诱导及其鉴定[J]草业学报,2010,19(01):184-190. [14]陈超,王桂兰,乔永旭,张莉敏.蝴蝶兰类圆球茎的化学诱变试验[J].核农学报,2006,20(02):99-102. [15]崔广荣,张子学,张从字,等.文心兰ES离体诱变及再生苗RAPD检测[J].热带作物学报,2011,32(02):261-268. |
[1] | . 地形约束下的地块级水稻分层提取方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8. |
[2] | . 生物炭对砷污染土壤中青稞生长及砷积累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4-19. |
[3] | . 甘南高原春油菜种子存放年限对发芽特性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20-23. |
[4] | . 宁夏番茄地田间杂草携带主要病毒检测及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24-29. |
[5] | . 微生物肥料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30-33. |
[6] | .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34-37. |
[7] | . 黔西北山区稻鸭共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1-4. |
[8] | . 遵义地区中药材质量安全研究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8. |
[9] | . 花生油的感官评定[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5-8. |
[10] | . 水热裂解有机肥对沙化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13. |
[11] | . 节水控盐条件下不同膜下滴灌施肥量对景电灌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4-16. |
[12] | . 秸秆还田和灌既制度对黑龙江省高粱产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7-20. |
[13] | . 施用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对土壤物理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21-25. |
[14] | . 探讨乳化剂对复合凝聚法形成微囊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26-31. |
[15] | . 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前景[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32-3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