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城市化对紫茎泽兰生长及化学防御的影响
    2024, 44(11): 1-5.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01
    摘要 ( )   PDF(1825KB) ( )  
    化学防御在入侵植物的生长和扩散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城市化对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 生长和化学防御的影响,以及探讨紫茎泽兰在城市生境中的适应机制,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昆明市农村和 城市地区各选4个生境,测定紫茎泽兰生长和化学防御相关指标。城市紫茎泽兰生物量较高,化学防御物质含量 较低,农村紫茎泽兰生物量较低,化学防御物质含量较高;紫茎泽兰表现出对城市生境较好的适应;城乡生境间 紫茎泽兰的生物量等生长特征出现了显著变异,城市生境中的变异系数大于农村。主成分分析表明,城乡生境间 植株生长与防御性状出现分化,与第一主成分相关性最高的是生长性状,与第二主成分相关性最高的是防御性 状。相对于农村,城市中的紫茎泽兰生物量增加,但化学防御物质投入降低,而农村中的紫茎泽兰则降低生物 量,加大化学防御,城乡紫茎泽兰在生长和化学防御方面具有不同的权衡,城市化对紫茎泽兰的生长与化学防御 物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城乡之间紫茎泽兰具有不同的防御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昆虫性诱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诱导分析
    2024, 44(11): 6-10.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02
    摘要 ( )   PDF(2585KB) ( )  
    为明确昆虫性诱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诱导效果、影响因素和专一性,对水稻主要虫害进行性诱监测。结 果表明,早造稻纵卷叶螟测灯逐日诱峨峰期早于性诱峰期;晚造稻纵卷叶螟、早造大螟及早造卷叶螟、二化螟性 诱监测蛾量峰期与测灯监测蛾量峰期吻合度较高。早造、晚造稻纵卷叶螟性诱蛾量与田间赶蛾蛾量峰期均相吻 合。早造卷叶螟性诱蛾量峰期在田间幼虫峰期之前,晚造稻纵卷叶螟性诱蛾量峰期稍晚于田间幼虫峰期。性诱峰 期及准确度可能和诱芯、天气、风向、风速等因素有关,需进一步进行多年多点试验研究。本试验中4种性诱剂 专一性表现为稻纵卷叶螟性诱剂>卷叶螟性诱剂>二化螟性诱剂>大螟性诱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强弱筋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2024, 44(11): 11-15.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03
    摘要 ( )   PDF(2925KB) ( )  
    本试验以河南省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信阳种植后对其进行品质测定,对小麦 品质性状进行分析评价,为品质改良、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蛋白质 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值分别为13.68%、28.60%,均达到了中强筋小麦国家标准。在40个供 试小麦品种中,15个品种符合强筋小麦国家标准;8个品种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其中2个品种符合优质弱筋 小麦国家标准;其余品种,符合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的品种数分别为9个和8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岱岳区小麦有机肥替代化肥效果试验
    2024, 44(11): 16-19.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04
    摘要 ( )   PDF(1955KB) ( )  
    适当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探究有机肥配施化肥的最佳替代比 例,岱岳区开展了小麦有机肥替代化肥效果试验。以“太麦19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肥处理,分析了不 同替代比例对小麦产量、收获指数、养分吸收与转运,以及氨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比例的有机肥替 代化肥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收获指数,促进小麦对NPK养分的吸收,促进NP向籽粒转运,提高小麦的氮肥利用 率。各施肥处理中以有机肥替代10%化肥处理效果最好,产量比优化施肥提高4.35%,收获指数、氨肥偏生产 力、氨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高于其它处理。在岱岳区小麦生产中,建议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控制在 10%左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寒区畜禽粪污高浓度沼气发酵系统研究
    2024, 44(11): 20-24.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05
    摘要 ( )   PDF(4279KB) ( )  
    针对寒冷地区畜禽规模化养殖粪污处理问题,研制出了一种寒区畜禽粪污高浓度沼气发酵系统。该系统 具有沼气产率高,冬季运行稳定、耗能低,畜禽粪污处理效果好,处理过程环保,无臭味外排,无固体、液体污 染的优,点。采用太阳能加热,冬季发酵物料温度保持在35~45℃,平均容积产气率达到1.49m3·m3·d1,沼气 甲烷含量60%~65%,产气率高,质量好。产物沼气用于烧菜、供暖,清洁环保;沼渣用于有机蔬菜生产,绿色 安全,品质好;沼液用于农田肥料,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皮核桃采摘机器人的设计和采摘路径分析
    2024, 44(11): 25-27.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06
    摘要 ( )   PDF(2283KB) ( )  
    为了提高农产品采摘的自动化水平,解放劳动力并提高生产率,深入践行科技强农理念,以青皮核桃为 例,采用ABB IRB12O0款机械臂,对其核心部件末端执行器进行设计和姿态控制,采用Robotstudi0虚拟仿真软 件,对其机器人采摘路径和末端执行器姿态进行仿真分析。设计了一套青皮核桃工业采摘机器人,并获得了其采 摘运动轨迹。青皮核桃采摘机器人的设计与路径分析,让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寻找到较好的路径,完成采摘路径 规划。为青皮核桃采摘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方稻田烟草施肥机械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4, 44(11): 28-30.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07
    摘要 ( )   PDF(1632KB) ( )  
    本文阐述了中国南方稻田烟草施肥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展望。概述了南方稻田尤其是湖南地区稻田 烟草种植的背景;介绍了烟草施肥机械的发展现状与技术特点,分析了施肥机械在面对南方黏性土壤和丘陵地形 时所遇到的操作、技术、经济和作业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展望了未来烟草施肥机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特殊 土壤和地形的创新技术。本研究旨在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并促进烟草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块整治效益分析及路径探索
    2024, 44(11): 31-34.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08
    摘要 ( )   PDF(1755KB) ( )  
    本文对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块整治现状和成效进行了分析,对田块整治产生的新增耕地、旱改水等 指标效益进行测算,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探索形成了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块整治的工作路径,明确了各区域 整治重点和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2024, 44(11): 35-38.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09
    摘要 ( )   PDF(2351KB) ( )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质量的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为灌溉水分阔值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 大田试验,以水稻“龙粳31”为试验品种,设置常规灌溉、控制灌溉和浅湿灌溉3种模式,以常规灌溉为对照, 每种处理重复3次,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水稻叶片的 光合作用速率在水稻抽穗和开花阶段达到最高点,其中浅湿灌溉处理的光合速率最高,达到21.7mo·m2·s1, 相较于常规灌溉处理和控制灌溉处理分别高出0.8mol·m2·s和3.2mol·m2·s。各灌溉处理中,常规灌 溉处理总水量最大,其次为浅湿灌溉处理、控制灌溉处理。全生育期控制灌溉处理和浅湿灌溉处理耗水量比常规 灌溉处理低13%、10.7%;各处理的水稻产量为浅湿灌溉处理(9212.1kg·m2)>控制灌溉处理(9132.3kg·hm2)> 常规灌溉处理(8996.7kg·m2)。分析不同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浅湿灌溉处理最大(1.9),其次为控制 灌溉处理(1.8)、常规灌溉处理(1.7)。浅湿灌溉模式是本试验的最优处理,浅湿灌溉处理不仅提高了水稻在 关键生长期光合速率,而且耗水量居中,其产量最高,水稻灌溉水分利用率高。研究结果可为节水灌溉模式下的 水稻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YOLOv7的奶牛行为识别方法研究
    2024, 44(11): 39-43.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10
    摘要 ( )   PDF(3470KB) ( )  
    为了实现适合大规模奶牛养殖环境下的无接触、高精度奶牛行为识别和自动化管理,本研究提出一种基 于YOL07网络模型的奶牛行为识别方法,将牧场本地摄像头所采集的视频分帧处理,去除冗余图像后,通过标 注,Mosaic数据增强处理得到440幅标签数据,用于对Y0L0v7模型进行训练及优化以实现奶牛行为的准确识 别。实验结果表明,在训练轮次为150次时,模型对进食、躺卧和活动3类行为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达到 98.7%;对进食、站立、行走和躺卧4类行为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达到89.9%;相较Y0L0v5提高了1.5%,为 实现畜禽智能化养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锑矿区废弃地乡土树种营养元素累积特性研究
    2024, 44(11): 44-48.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11
    摘要 ( )   PDF(2896KB) ( )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条件下,探明不同乡土树种的生物量、养分分配情况及营养元素累积特征。以冷水江 锑矿区六年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树根、树干、树皮、叶片、树枝5个器官的氯、磷、钾含量及生物 量,了解树体养分吸收与累积情况。结果表明:6个不同树种总生物量最大的是梓树,为2107.45g/株,按总生 物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梓树>楸树>棕榈>南酸枣>七里香>柏木。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叶片最高,树根、树 皮及枝条次之,树千最低。6个不同树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梓树>棕榈>南酸枣>楸树>七里香>柏 木,其中梓树、棕榈、七里香累积量为K>N>P,柏木、楸树、南酸枣累积量为N>K>P。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截干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2024, 44(11): 49-51.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12
    摘要 ( )   PDF(1628KB) ( )  
    为探讨截干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年生云南松苗木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留桩高度, 即截干高度进行截干处理,测定不同截干高度下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截干高度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积累有 显著影响,处理2(截千高度5cm)对根、茎、叶、萌条生物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处理5(截千高度15cm)对 根、茎、叶、萌条生物量增长促进作用最大;而对于萌条和云南松苗木单株生物量来说,处理2的生物量增长最 小,处理5生物量增长最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背景下智慧林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4, 44(11): 52-54.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13
    摘要 ( )   PDF(1632KB) ( )  
    本文主要探讨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推动智慧林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介绍 了智慧林业的内涵和关键技术,深入探讨了智慧林业的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瓶颈问题,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 建议,为进一步推进智慧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生态建设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2024, 44(11): 55-58.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14
    摘要 ( )   PDF(1637KB) ( )  
    林业产业是绿色产业,在推进城乡融合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章贡区是赣州市的主 城区,具备区位、政策、基础、人文等天然优势,依托城郊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推进城市生态林 业建设有助于乡村振兴。本文通过总结分析赣州市章贡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和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发展建议及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随机森林的森林生态系统物候模拟研究
    2024, 44(11): 59-62.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15
    摘要 ( )   PDF(2457KB) ( )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面积最大、最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研究其物候趋势的变化规律,并构 建物候的模拟模型,对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以及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过 去几十年间,研究者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物候模型,如生态生理模型和统计模型等。虽然这些物候模型在训练数据 集上模拟效果良好,但利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验证时,其预测效果并不理想,导致这些物候模型难以推广。目前 机器学习算法在农作物产量、物种分类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且与传统方法相比表现出明显优势。然而,机 器学习在植被物候模型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基于全球通量网络43个森林站 ,点的长期碳通量观测数据,提取森林生态系统的生长季开始日期,分析其物候的长期变化趋势,同时结合辅助的 气象因子观测数据,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物候模型,并利用特征重要性分析方法探讨物候指标的主导影响因 子。研究得出主要结论:从整体森林类型来看,生长季开始日期呈提前趋势,提前速率为0.36d·,从具体森 林类型来看,混交林的生长季开始日期提前趋势最为显著,提前速率为0.97d·;并使用决定系数(R)对 模型的精确度进行评价,平均结果为0.77。同时通过特征重要性算法分析气象因子对物候变化的影响,结果 显示,生长季开始日期主要受到温度(42.98%)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在物候模拟上有着更为良好 的拟合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青风藤田间病虫害危害调查
    2024, 44(11): 63-66.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16
    摘要 ( )   PDF(2961KB) ( )  
    为探明青风藤生长过程中可能遭受的病虫害发生规律,为青风藤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采用平行跳 跃取样法、棋盘十点取样法对田间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常见的病虫害共6种,其中病害2种, 即生理性落叶病、沤根;虫害4种,即斜纹夜蛾、短额负蝗、短角外斑腿蝗和中华稻蝗。生理性落叶病发生机理 和高温、高光强的种植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斜纹夜蛾和短颜负蝗在采用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再辅助以1%甲 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500倍液喷雾,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新品种恩单168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2024, 44(11): 67-69.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17
    摘要 ( )   PDF(1632KB) (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日益增加,选育适应性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的玉米新品 种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恩单1683”是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精心选育 的玉米新品种,其选育目的在于解决湖北省山区及类似生态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产量不稳定、抗病性差和适应性 不广等问题。本研究对“恩单1683”的选育背景、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抗性分析以及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旨在为其在适宜区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通过对“恩单1683”的深入研究,有望在提高玉米产 量和品质的同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河流流域范围划分规则探讨
    2024, 44(11): 70-76.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18
    摘要 ( )   PDF(3084KB) ( )  
    为对璧南河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溯源,提供解决方案,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河 网与河源密度法、均值变点法确定集水面积阈值,依据河段的连接关系划分河网等级,将流域提取生成3级集水 区。提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依据土地主导功能类型将集水区分类。结果表示:均值变点分析法提取的璧南河流 域水系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与河网、河源密度法所推求的阈值进行对比,二者结果相吻合:统计各级集水区数量, 确定最大最小集水区面积,将结果与规范进行对照,验证得出3层集水区划分符合小流域的划分标准;对璧南河 流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人机交互解译,解译数据通过随机抽样方式经实地调查结果验证,解译精度达95%;集水 区最终划分为4大类型:农业生产主导型集水区、自然生态主导型集水区、农业自然混合型集水区、城镇主导型 集水区。河流流域范围划分可直接识别该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性源区,进行最优土地主导功能重构,以便为 流域分级调控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优化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协调集水区组合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的广汉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优化策略研究
    2024, 44(11): 77-82.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19
    摘要 ( )   PDF(2233KB) ( )  
    乡村聚落的演变,与自然环境和人为条件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POI数 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和核密度等方法,探究广汉市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利用层次分析法 和加权叠加,分析其空间适宜性,并提出适合研究区乡村聚落格局发展的优化策略,以促进广汉市乡村聚落建 设。结果表明:2010一2022年,广汉市乡村聚落总增长率为56.58%,乡村聚落发展处于稳步上升中,且具有扩 张趋势,整体规模从独立零散分布到互助聚集分布,各聚落之间的联系性增强,破碎化程度加剧,但局部地区聚 集程度加强;广汉市非常适合乡村聚落发展,其中很适宜区占总聚落面积的80.25%,并且大部分很适宜区都处 于乡村聚落平原区域,较不适宜与不适宜区域占总聚落面积的3.86%,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的丘陵地带;并据 此提出了控制保留发展型、集聚提升演化型、撤销融入合并型3类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rcGIS的桂林会仙湿地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
    2024, 44(11): 83-88.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20
    摘要 ( )   PDF(5334KB) ( )  
    以桂林会仙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择7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 借助A℃G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特尔斐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 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干扰和消除
    2024, 44(11): 89-92.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21
    摘要 ( )   PDF(2473KB) ( )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氨,当水中含有挥发性有机物时,会对结果造成干扰。氨氨测定结果的相对 标准偏差17%,相对误差14%。为此,研究采用吹扫法去除千扰。结果表明:去除千扰后水质氨氨测定结果, 相对标准偏差为1.2%,相对误差0.77%,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更能准确的测定水中氨氮的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拉曼激光雷达和探空资料对南京市水汽混合比的对比分析
    2024, 44(11): 93-98.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22
    摘要 ( )   PDF(3593KB) ( )  
    利用南京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2022年3月26一31日19:15施放的探空气球获取的探空数据及拉曼激 光雷达的水汽混合比观测数据,对比探空仪与激光雷达水汽混合比的探测结果后发现,2种探测方式结采的相关 性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以探空仪的水汽混合比探测结果为准,400m高度以下的激光雷达水汽混合比具有较好 的可比性,激光雷达水汽混合比探测值整体大于探空仪,不同高度区间的比值分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处于昼 夜交替的6:00、18:00由于大气稳定度下降,导致水汽混合比垂直廓线明显区别于其他时间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产科学
    广西不同地区乌原鲤表型性状及与体质量相关性分析
    2024, 44(11): 99-104.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23
    摘要 ( )   PDF(1665KB) ( )  
    基于鱼类传统形态学和相关系数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乌原鲤(Procypris merus)的体质量与各个 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原鲤的体质量与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 长、尾柄高均存在相关性。其中,钦州乌原鲤体高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79,其次是体长,相关系数 为0.932;南宁乌原鲤体高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为0.747,尾柄高次之,为0.733;来宾乌原鲤全长和体长与 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均为0.972,体高次之,为0.969。研究结果表明,乌原鲤体质量与其体高、全长、体长 和尾柄高等生长指标相关关系明显,且乌原鲤的体型越大,各个形态性状的测量值越大。利用逐步多元回归分 析,以体质量为因变量,别除与体质量不显著的性状,以剩余性状为自变量构建最优线性回归方程,钦州乌原 鲤:Y=281.747X,+134.778X,-148.404X。-100.056;南宁乌原鲤:Y=353.907X4-92.249;来宾乌原鲤:Y= 3.211X,+74.39X,-40.356。本研究结果对鸟原鲤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相关性和形态差异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意 义,有助于深入了解乌原鲤的生物学特征,并为其养殖和保护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许昌市新城区彩虹口袋公园设计
    2024, 44(11): 105-108.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24
    摘要 ( )   PDF(2700KB) ( )  
    口袋公园是人们接触自然,融于自然,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空间。具有改变城市风貌,提高绿 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在分析口袋公园建设的基础上,以彩虹公园为例,将场地建设为休闲广场 区、儿童益智区、植物观赏区、林下休憩区、彩虹步道区等5个功能区,对公园的空间布局、景观设施、植物配 置优化设计,塑造一个多功能的复合绿色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元数据的城市湿地公园游憩适宜性评价
    2024, 44(11): 109-114.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25
    摘要 ( )   PDF(2775KB) ( )  
    城市湿地公园的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是促进游憩者与公园良性互动,以及公园今后优化设计,运行管 理的有利推手,反映了公园满足游客游憩的适宜程度;反之,评价结果也为公园发展建设提供了有效反馈与优化 方向。本文以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以游憩环境、游憩景观、游憩体 验以及游憩服务与交通为4个准则层的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测量、实地调研以及资料查询多元途径获 取评价指标数据,利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最终评价结果为 3.919分(5分制),属于优良水平,其游憩适宜性较高,适合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憩活动;同时,从各准则层进行 逐一分析,并对各指标因子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式住区公共空间环境适老性评价与策略研究
    2024, 44(11): 115-121.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26
    摘要 ( )   PDF(1980KB) ( )  
    近年来国家开放住区政策的提出,受到学者广泛讨论。当今老龄化情况日益严峻,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承 载着老人晚年的休憩生活,深入剖析开放式住区公共空间环境适老性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文选取广州典型开放 式住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公共空间环境适老性水平。结合文献和问卷调研,运用亲和图法整理其住区公共空间 环境适老性需求,构建出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出综 合因素排名并进行赋分计算,根据其评分对选取案例公共空间环境提出相应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技术美学视域下的矿业废弃地景观重塑研究
    2024, 44(11): 122-125.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27
    摘要 ( )   PDF(1641KB) ( )  
    矿业废弃地是人类采矿活动对土地造成破坏的产物,其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带来严重的地质问题,阻碍 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随着“两山”理论的贯彻与深入人心,如何对矿业废弃地进行再利用 与景观重塑成为各资源型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三河市东部矿区为例,从生态技术美学的角度探讨场地景 观重塑的方法,对其生态修复中的景观场地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场地的潜在价值和再生方向,最终从整合空间 体系、巩固生态系统、凝聚矿业文化、服务产业转型的层面提出了景观重塑策略,以期为类似的矿业废弃地景观 再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施策略
    2024, 44(11): 126-130.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28
    摘要 ( )   PDF(1661KB) ( )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能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数 字经济会通过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产业链升级来赋能农村产业振兴。现阶段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振兴仍面临 一系列挑战,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培养信息化人才、增加服务供给等方面予以应对, 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信号博弈的食品追溯企业的信息传递机理研究
    2024, 44(11): 131-134.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29
    摘要 ( )   PDF(1841KB) ( )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采用信号博弈理论,构建了食品追溯信息传 递的博弈模型,分析了食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号博弈过程和均衡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食品追溯信息 传递机制可实现优质食品和劣质食品的分离,而追溯信息的伪装成本、伪装被发现的概率和伪装被发现后的罚款 会影响分离均衡的实现。结合研究结论,为政府监管部门如何引导优质食品企业共享追溯信息,形成有效的追溯 信息传递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密市农牧民种植技术培训满意度调查分析
    2024, 44(11): 135-139.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30
    摘要 ( )   PDF(1713KB) ( )  
    现阶段开展农牧民种植技能训练与基础理论知识培训是推动中国现代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研究以哈密市为研究区域,以哈密市农牧民对种植技术培训的满意度为调查对象,构建满意度测评模型,包括政 府培训的形象、期望,感知方面的质量、感知方面的价值、满意程度以及培训信任6个变量。使用SPSS26.0对 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哈密市农牧民对种植技术培训的满意度处于“基本满意”的水平,并从全方位 分析技术培训需求、强化师资队伍的能力培养和完善评价反馈机制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元技术创新对新创企业绩效的权变影响
    2024, 44(11): 140-145.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31
    摘要 ( )   PDF(1826KB) ( )  
    企业需要以创新为支撑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资源有限的新创企业,为与“老牌企业”竞争,需要兼 顾利用式和探索式双元技术创新,然而二者对企业内部资源形成竞争。只有通过有顺序、有重点地“两手抓” 才能够实现“两手都要硬”的目标。以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的分析显示,环境动态性程度较高时,探索 式技术创新比利用式技术创新更有利于提升绩效;而行业内竞争较为激烈时,利用式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更显 著。以此为依据,管理者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贡献相对更大的创新模式中,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策略的研究
    2024, 44(11): 146-149.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32
    摘要 ( )   PDF(1647KB) ( )  
    自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问题提出以来,部分地区取得有效成果。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农村 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 范园与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立足于自身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与人口结构,结合当地的政 策环境、教育水平与技术水平等,分别形成了农业产业内部横向整合型、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型、农业与其他产 业跨产业交叉型与先进技术要素对农业的渗透型4种较为代表性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对4种模式的分析, 发现其侧重点存在明显差异,结合案例农村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得出,在进行农村三产融合时要横向融合与 纵向融合相结合,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三产融合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因素提升黑龙江垦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研究
    2024, 44(11): 150-153.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33
    摘要 ( )   PDF(1707KB) ( )  
    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以黑龙江垦区下辖9个管理局为案例样本,运用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黑龙江垦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组态与提升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 明:单个条件变量均不构成影响黑龙江垦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条件,其提升是由多个条件变量协同作 用的结果;黑龙江垦区通过产业融合与农业基础设施双元主导驱动型等6种路径实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 升;通过横向对比6条路径发现,产业融合正逐渐成为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提升农 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要注重多重条件之间的联动匹配,并深入推动垦区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特色产业绩效评价
    2024, 44(11): 154-158.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34
    摘要 ( )   PDF(1650KB) ( )  
    县域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三大名腿之一的“盘县火腿”作为贵 州省名特产品,其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独 特的制作和贮藏条件,在实践中仍存在着很多困境。本文采用平衡记分卡和云模型的建立,对“盘县火腿”产 业进行绩效评价,对产业存在的现实困局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 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新农科与新工科融合背景下高等农林才培养要求与实施途径探索
    2024, 44(11): 159-163.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35
    摘要 ( )   PDF(1823KB) ( )  
    在新发展阶段,高等农林人才培养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在新农科与新工 科融合建设背景下,本文以江苏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我国新时代高等农林人才培养的目标 定位、规格与要求,并对高等农林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进行探讨,为形成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满足“四个 面向”总体要求的新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赋能涉农专业建设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4, 44(11): 164-166.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36
    摘要 ( )   PDF(1627KB) ( )  
    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引领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发 展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为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所以如何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推动专业建 设转型升级,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优化品牌特色专业,培养更多数字化人才,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积极把握数字经济新兴业态所带来的机遇,致力于培养具备高素质技能的优秀人才,推动现代化职业教育高质量 发展,既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助推乡村振兴和社会变苹发展的新动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蒙自石榴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4, 44(11): 167-171.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37
    摘要 ( )   PDF(1655KB) ( )  
    蒙自石榴作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的特产之一,已有近800年种植历史,是我国石榴主 产区之一。蒙自石榴2010年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3年蒙自石榴被评选成为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标准化试,点基地,同时也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近年来,石榴园与城市相互融合 发展,实现了石榴产业的文化、生态、娱乐等非农价值,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PCR在病原体检测上的应用
    2024, 44(11): 172-176.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38
    摘要 ( )   PDF(1660KB) ( )  
    数字PCR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定量检测的技术,在病原体检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PCR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数字PCR技术可以用于病毒、细菌和真菌等不同类 型病原体的检测,可以快速检测出病原体的存在和数量,并提供更可靠和精准的诊断方法,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 断和及时治疗。数字PCR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宽、可定量等特点,因此在病原体 检测中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虽然数字PCR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优化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完善PCR反应条件的控制,建立严格的数字PCR检测标准等方面的改良方法,未来数字PCR技术很可能成为病 原体检测领域中的主流技术。因此,数字PC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2024, 44(11): 177-180.  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39
    摘要 ( )   PDF(1649KB)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传承是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非遗既是乡 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呈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精神标识。分析 非遗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价值意蕴,从主体意识、专业人才、文化资源、传承场所和宣传路径等角度梳理非遗赋 能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在价值引领、传承人才、融合发展、宣传渠道等方面着力,助力非遗传 承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不断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