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永庆,罗泽民.赤霉素和脱落酸对番茄种子发芽的生理调控——文献综述[J].园艺学报,1995(03):267-271. [2] 吴晓艳.光照、营养液和盐浓度胁迫对鸭儿芹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2. [3] 张志良,翟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7-128. [4] 王学奎.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0-192. [5] 郝再彬,苍晶,徐仲.植物生理实验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2. [6]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11-212. [7] 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3-204. [8] 赵红涛,李晓峰,李航,等.可溶性糖在高等植物代谢调节中的生理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02):1578-1580. [9] 李杨瑞.不同基因型甘蔗叶片水溶性蛋自质含量与含水量的研究[J].甘蔗糖业,1990(01):20-24. [10] 王淑杰,王家民,李亚东,等.可溶性全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与葡萄抗寒性关系的研究[J].北方园艺,1996(02):77-78. [11] 邱贺媛,曾宪锋.潮州8种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Vc的含量(简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04):76-77. [12] 王双明.贮存条件对蔬菜及其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食品科技,2004(05):92-94. [13] 于文海,王绍礼,李俊.大叶芹特性琢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7,27(01):122-124. [14] 杨慧洁,高箭,王铁.山芹菜生物学特性的调查研究[J].人参研究,2000,12(02):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