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有效控制胡萝卜白粉病,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提高胡萝卜产量,本试验对四氟醚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氟菌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枯草芽孢杆菌7种不同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胡萝卜白粉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总体而言,4%四氟醚唑水、25%吡唑醚菌酯水处理效果最好,对病情有较好 的控制作用,防治胡萝卜白粉病的防效最好。在实际生产中,可优先选择4%四氟醚唑、25%吡唑醚菌酯防治胡萝卜白粉病。
中图分类号:
. 不同药剂防治胡萝卜白粉病田间效果试验[J]. 农业与技术, 2023, 43(9): 26-28.
[1]赵晓军,周建波,殷辉,等.农药使用指南(七)一胡萝卜白粉病的防治[J].中国蔬菜,2012(15):32. [2]杜刚强,王勇,段玉,等.胡萝卜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6(S1):38-39. [3]马红梅,孔融,马永亮,等.无公害胡萝卜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9):172,178. [4]赵晓军,周建波,殷辉.胡萝卜白粉病防控措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4-09-03(03). [5]曹春霞,龙同,程贤亮,朱志刚,姚经武.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草莓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0):4188-4189. [6]林亚胜,陈惠宗,黄永生.胡萝卜新品种坂田七寸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0):42-43. [7]郭赵娟,吴焕章,陈焕丽,等.胡萝卜春季繁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家参谋,2009(12):10. [8]周建波,赵晓军,封云涛,等.胡萝卜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的建立及其防治药剂筛选[J].农药,2012,51(06):455-456. [9]韩建国,张莹莹,胡颖,等.不同药剂对胡萝卜白粉病的防治试验[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1):140-141. [10]中华人民共和围困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M].北京:中围标准出版社,2000 [11]中华人民共和周围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2]唐启义,冯光明.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62-267. [13]谢志娟,王律,张海燕.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试验[J].湖北植保,2021(05):40-41,55. [14]熊宏玉,郭永星,王婉莹,等.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瓜白粉病的生物防治[J].云南农业,2021(10):65-67. [15]白雪峰.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21(09):168-170. [16]姚海利,贺丽萍,吴长兴,等.7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08):1589-1591. [17]韩秀邦.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的防治效果[J].农家参谋,2021(10):54-55. [18]秦立金,张瑞波,薛舒文,等。新型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防效及黄瓜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1(09):98-101,105. [19]蔡健,梁展鹏,梁文斌,等.不同药剂对“玉菇”甜瓜白粉病防治效果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21(01):126-127. |
[1] | . 地形约束下的地块级水稻分层提取方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8. |
[2] | . 生物炭对砷污染土壤中青稞生长及砷积累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4-19. |
[3] | . 甘南高原春油菜种子存放年限对发芽特性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20-23. |
[4] | . 宁夏番茄地田间杂草携带主要病毒检测及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24-29. |
[5] | . 微生物肥料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30-33. |
[6] | .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34-37. |
[7] | . 黔西北山区稻鸭共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1-4. |
[8] | . 遵义地区中药材质量安全研究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8. |
[9] | . 花生油的感官评定[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5-8. |
[10] | . 水热裂解有机肥对沙化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13. |
[11] | . 节水控盐条件下不同膜下滴灌施肥量对景电灌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4-16. |
[12] | . 秸秆还田和灌既制度对黑龙江省高粱产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7-20. |
[13] | . 施用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对土壤物理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21-25. |
[14] | . 探讨乳化剂对复合凝聚法形成微囊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26-31. |
[15] | . 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前景[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32-3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