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3, Vol. 43 ›› Issue (9): 55-59.DOI: 10.19754/j.nyyjs.20230515014
孙佩 易洁伟 康全国 张驰 王雯雯 袁知洋
出版日期:
2023-05-15
发布日期:
2023-05-15
作者简介:
孙佩(1990-),女,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地遥感和农情监测研究。
基金资助:
Online:
2023-05-15
Published:
2023-05-15
摘要: 为更好地保护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生态环境,实施有效规划和管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 算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生态敏感性,并采用G$空间分析方法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获取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以中、轻度敏感区为主,面积占比 分别是40.62%和32.87%,主要分布在武当山南部山区以及东部地区;其次是高度敏感区,面积占比23.15%,主要分布在武当山的南部地区;此外,极高和极低生态敏感性的区域面积占比仅为0.39%和2.98%,其中极低敏感区分布在武当山西北部,以水域为主,主要包含水库、坑塘与河流。
中图分类号:
.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生态敏感性空间格局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3, 43(9): 55-59.
[1]尹海伟,徐建刚,陈昌勇,等.基于G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J].地理科学,2006,26(01):64-69. [2]甘琳,陈颖彪,吴志峰,等.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敏感性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8,37(08):2453-2462. [3]颜磊,许学工,谢正磊,等.北京市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J].生态学报,2009,29(06):3117-3125. [4]单勇兵,李志江,马晓冬.基于GS的徐州生态敏感性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04):244-247. [5]刘康,欧阳志云,王效科,等.甘肃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J].生态学报,2003,23(12):2711-2718. [6]江峰福建省地质环境敏感性区划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7]阳次中.3S技术支持下的黄山风景区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 [8]罗先香,邓伟.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渍化动态敏感性分析与预测[J].水土保持学报,2000,14(03):36-40. [9]朱金峰,周艺,王世新,等.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分区[J].生态学报,2020,40(02):459-472. [10]鲁敏,穆回港,谭蕾,等.基于GS的济西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01):1-9. [11]刘炳攸,汪结明,彭文罡.GS平台下的重金属矿区生态敏感性可视化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43(05):164-170. [12]王欣.基于GS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22,49(02):42-48. [13]田敏.山东省旅游生态敏感性空间结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07):100-106 [14]李霞,林丽丽,吴元晶,等.GS支持下旅游小镇生态敏感性评价一以福建省湖坑镇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9,17(06):63-69. [15]曹建军,刘永娟.GS支持下上海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07):1805-1812. [16]莫斌,朱波,王玉宽,等.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05):45-49. [17]刘春霞,李月臣,杨华,等.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与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11,66(05):631-642. [18]林涓涓,潘文斌.基于GS的流域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其区划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02):23-26. [19]王效科,欧阳志云,肖寒,等.中国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区划研究J].生态学报,2001,21(01):14-19. [20]刘军会,高吉喜,马苏,等.中国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5(10):1607-1616. [21]陈闪,蒋文伟,陈尧,等.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富阳区建成区生态敏感性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32(06):837-844. [22]徐涵秋.利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提取水体信息的研[J].遥感学报,2005,9(05):589-595. [23]瞿英,路亚静,刘紫玉,等.基于AHP-DEMATEL法的权重计算方法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46(07):38-46: [24]陈榕榕,丁铮.基于GS的泉州市生态敏感性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2,34(04):100-109,116. [25]刘梁美子,占车生,胡实,等.黔桂喀斯特山区年NDVI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1):1783-1792. [26]陈文裕,夏丽华,徐国良,等.2000一2020年珠江流域NDVI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22,31(07):1306-1316. [27]Xu Mengran,Zhang Jing,Li Zhenghai,et al.Attribution analy-sis and multi-scenario prediction of NDVI drivers in the Xilin Golgrassland,China [J].Journal of Arid Land,2022,14 (9):941-961. |
[1] | . 山地城市群城市洪涝韧性时空格局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78-85. |
[2] | . 汉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86-92. |
[3] | . 科尔沁左翼中旗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93-97. |
[4] | . 人工湿地在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01-105. |
[5] | . 东北地区积雪典型年的大气环流综合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4-61. |
[6] | . 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2-68. |
[7] | . Cd污染对艾纳香根际土壤因子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9-74. |
[8] | . 区域三生系统同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75-80. |
[9] | . 乡村振兴中水文地质调查与利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1-85. |
[1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宏观风资源评估与风电场选址[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6-90. |
[11] | . 基于GIS的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系统研发[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91-96. |
[12] | . 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2-97. |
[13] | .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现状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8-100. |
[14] | . 新发展阶段视角下的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1-106. |
[15] | . 一株产电菌的产电性能及低温沼气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7-11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