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3, Vol. 43 ›› Issue (12): 87-92.DOI: 10.19754/j.nyyjs.20230630024
王欢 彭海英
出版日期:
2023-06-30
发布日期:
2023-06-30
作者简介:
王欢(1997-),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讯作者彭海英(1983-),女,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
Online:
2023-06-30
Published:
2023-06-30
摘要: 为了测算昆明市2011一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演化特征,分析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为昆 明市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提供科学支撑。选取农药施用量、城镇化率、森林覆盖率、当年完成营造林面积等18项指标,基于P$R模型构建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给各项指标赋权,运用综合指数法测算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值,划分安全等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各因素对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2011一2020年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值由0.25提高到0.88,安全水平大幅提高,安全等级由敏感级上升至安全级。与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值灰色关联度最高的准则层指数是状态指数,而与状态指数的灰色关联度最高的指标则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结论得出,2011一2020年,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水平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有了显著提高,安全等级也逐渐由敏感级转变为安全级。
中图分类号:
. 基于PSR模型的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3, 43(12): 87-92.
[1]刘黎明.土地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2]Lester R Brown..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李青松,何如海,周颖,陆雅雯.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实证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5(04):122-128. [4]李洪庆,杨璃,张俊红,李文麒。基于PSR模型的生态脆弱区山南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22,49(06):90-99. [5]王文萱,李明孝.基于DPSR的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变化[J].生态学杂志,2020,39(08):2724-2736 [6]张凤太,王腊春,苏维词.基于物元分析-DPSIR概念模型的重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6,36(10):3126-3134. [7]王大海,张荣群,艾东,孙玮健.基于EES-PSR的土地生态安全物元模型评价方法实证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7,48(S1):228-237. [8]王鹅,况福民,邓育武,田亚平,易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衡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经济地理,2015,35(01):168-172. [9]王一山,张飞,陈瑞,齐亚霄,刘长江.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J].干旱区地理,2021,44(02):427-440. [10]朱瑙,冉瑞平.南充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安徽衣业科学,2011,39(05):3037-3040. [11]苏正国,李冠,陈莎,聂鑫.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一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8,38(04):142-149,161. [12]王军,何玲,董谦,甄明涛,魏红杰,张越.河北省农业生态安全障碍度评价与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01):81-85. [13]刘志有,曲秀武,魏冉,闵廷冬,宁静.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伊犁河谷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水土保持通报,2022,42(01):137-143. [14]李俊开.浅谈昆明农业转型发展之路「J1.云南农业,2018(03):29-30. [15]牛乐德,鲁宏山,熊理然.滇中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7,29(01):1-6,41. [16]陈艳艳,黄义忠.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昆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软件,2018,39(07):138-142, [17]张晚玲,朱兰艳,金宝轩。中国西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测绘科学,2011,36(04):121-123,97. [18]尹一帆,程燕芳,沈俊林.基于GS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一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05):228-230,304. [19]郑岚,张志斌,笪晓军,马亚兄.嘉峪关市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21,44(01):289-298. [20]张成,黄芳芳,尚国琲.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0(06):931-944. [21]吴次芳,鲍海君.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22]孙艺.河北省环首都区域土地生态安全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石家庄:河北地质大学,2022. [23]左伟,王桥,王文杰,刘建军,杨一鹏。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01):67-71. [24]杨琳,刘万波,刘洁.基于PSR模型的黑龙江垦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北方农业学报,2022,50(01):125-134. [25]马婷,邵战林.基于PSR模型及熵权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一以兰州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20):67-71,86. [26]焦红,汪洋.基于PSR模型的佳木斯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1):29-36. [27]李玲,侯淑涛,赵悦,郑绪玲。基于P-S-R模型的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01):188-192. [28]李懿洋.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企业经济,2011,30(05):20-23. [29]潘永平,潘玉君,余祖亮,成忠平.云南省城市生态子系统安全动态预警格局[J].昭通学院学报,2016,38(05):56-61,2,109. [30]赵淑娟,刘海英,江涌起.基于PSR-EES模型的绥化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0(06):46-53. [31]李菲,李媛.基于PSR模型的太原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3(01):51-56. [32]冯文斌,李升峰.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33(02):285-290. [33]朱景蕊,张华.基于PSR模型的延安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湖北衣业科学,2022,61(21):20-25,31. |
[1] | . 山地城市群城市洪涝韧性时空格局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78-85. |
[2] | . 汉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86-92. |
[3] | . 科尔沁左翼中旗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93-97. |
[4] | . 人工湿地在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01-105. |
[5] | . 东北地区积雪典型年的大气环流综合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4-61. |
[6] | . 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2-68. |
[7] | . Cd污染对艾纳香根际土壤因子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9-74. |
[8] | . 区域三生系统同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75-80. |
[9] | . 乡村振兴中水文地质调查与利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1-85. |
[1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宏观风资源评估与风电场选址[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6-90. |
[11] | . 基于GIS的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系统研发[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91-96. |
[12] | . 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2-97. |
[13] | .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现状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8-100. |
[14] | . 新发展阶段视角下的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1-106. |
[15] | . 一株产电菌的产电性能及低温沼气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7-11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