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3, Vol. 43 ›› Issue (15): 1-3.DOI: 10.19754/j.nyyjs.20230815001
• 农业科学 • 下一篇
杨永乾 郜战宁 冯辉 薛正刚 王树杰 张军刚 王文文 郭海斌
出版日期:
2023-08-15
发布日期:
2023-08-15
作者简介:
杨永乾(1989-),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麦育种和配套栽培技术:通讯作者王树杰(1973-),男,本科,研究员。研究方向:大麦育种和配套栽培技术。
基金资助:
Online:
2023-08-15
Published:
2023-08-15
摘要: 为了筛选适宜于“驻大麦10号”的播种行距,本试验设置了等行距及宽窄行等5种不同的行距处理。 研究表明,“驻大麦10号”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对行距的响应明显,行距对穗粒数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而对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影响均为极显著水平(P<0.01)。在行距20cm时,“驻大麦10号”的产量最高。
中图分类号:
. 驻大麦10 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对行距的响应[J]. 农业与技术, 2023, 43(15): 1-3.
[1]张京,郫刚刚,曾亚文,等.中国大麦品种志(1986一2015)[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杨文平,郭天财,冯伟,等。行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2,32(03):494-499. [3]吕离,吕广德,鞠正春,等。宽幅播种条件下行距对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41(02):232-237. [4]孙允超,彭科研,冯盛烨,等.宽幅精播中行距与幅宽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05):130134 [5]殷复伟,王文鑫,谷淑波,等.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8,38(06):710-717. [6]朱云集,郭汝礼,郭天财,等.行距配置与密度对兰考906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02):62-66. [7]秦乐,王红光,李东晓,等。不同密度下超窄行距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05):659-667. [8]田文仲,张媛菲,马雯,等。行距和播量配比对高产小麦品种洛麦3’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8,27(03):347-353. [9]刘晓亮,齐春艳,侯立刚,等。株行距配置对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0):1-6. [10]李新彦,李有明,马现斌,等.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07):87-88. [11]白品,张春雨,丁相鹅,等.行距配置和覆反光膜对夏玉米产量及光能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9):3942-3953. [12]于晚波,粱建秋,何泽民,等.株行距配置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21,40(04):482-489. [13]彭萎龙,张永强,唐江华,等。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5,34(05):794-800,807. [14]张国兵,汪灿,周棱波,等.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酒用糯高粱红粱丰】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01):76-79. [15]丁海荣,杨智青,程云辉,等.不同基肥和行距对盐碱地高粱农艺性状的影响及指标间相关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09):64-69. [16]王维贵,吉额,王广勇,等.不同的栽培行距对啤麦产量的影响[J].大麦科学,1998(03):20-21. [17]张京,刘旭.大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
[1] | . 地形约束下的地块级水稻分层提取方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8. |
[2] | . 生物炭对砷污染土壤中青稞生长及砷积累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4-19. |
[3] | . 甘南高原春油菜种子存放年限对发芽特性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20-23. |
[4] | . 宁夏番茄地田间杂草携带主要病毒检测及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24-29. |
[5] | . 微生物肥料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30-33. |
[6] | .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34-37. |
[7] | . 黔西北山区稻鸭共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1-4. |
[8] | . 遵义地区中药材质量安全研究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8. |
[9] | . 花生油的感官评定[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5-8. |
[10] | . 水热裂解有机肥对沙化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13. |
[11] | . 节水控盐条件下不同膜下滴灌施肥量对景电灌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4-16. |
[12] | . 秸秆还田和灌既制度对黑龙江省高粱产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7-20. |
[13] | . 施用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对土壤物理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21-25. |
[14] | . 探讨乳化剂对复合凝聚法形成微囊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26-31. |
[15] | . 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前景[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32-3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