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13): 86-90.DOI: 10.19754/j.nyyjs.20240715020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乔扬源
出版日期:
2024-07-15
发布日期:
2024-07-15
作者简介:
乔扬源(1987-),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7-15
Published:
2024-07-15
摘要: 为全面了解临汾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运用排污系数法,计算临汾市2021年3种主要污染 物(COD、TN、TP)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了不同污染物对环境的贡献程度。此外, 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和临汾市地理环境特点,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21年临汾市农业面源污染排 放量分别为C0D112918.58t、TN12187.79t和TP1555.33t,排放量最大的地区是洪洞县,最小的是大宁县。3种 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分别为C0D28.23×103m3、TN60.94×103m3、TP38.33×10m3,总等标污染负荷为128.05× 103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临汾市17个县(区)行政区分为重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轻度污染区3类, 分类结果在空间分布上与临汾市自然地理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 临汾市农业面源污染空间特征定量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3): 86-90.
[1]张佳卓.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9. [2]陶园,徐静,任贺靖,等.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及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04):257-264. [3]赵吉睿,赵薇,孙猛,等.城市尺度农业面源排放特征及污染风险分析一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10):71-76,87. [4]谢培,官健,陈诚.北京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特征分析及控制分区[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0,10(04):613-622. [5]葛小君,黄斌,袁再健,等.近20年来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与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22,43(06):3118-3127. [6]付意成,减文斌,董飞,等.基于SWAT模型的浑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产生量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08):1-8. [7]翟玥,尚晓,沈剑,等.SWAT模型在洱海流域面源污染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12,25(06):666-671. [8]马军旗,乐章.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06):1137-1145. [9]陈敏鹏,陈吉宁,赖斯芸.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清单分析与空间特征识别[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06):751-755. [10]贾陈忠,乔扬源.基于等标污染负荷法的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03):141-149. [11]陈素琼,刘忠敏.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21):217-222,227. [12]郑昊,贺华翔,李海明,等.东江湖流域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评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3(11):69-78 [13]马金宝,谭亚男,袁建伟,等.沂河流域临沂市农业面源污染定量估算及特征解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2023,21(05):490-500. [14]吴春蕾,马友华,李英杰,等.SWAT模型在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应用前景与方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24-328. [15]蔡慧敏.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测算及治理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21. [16]张亚男.四川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2. [17]乔扬源.基于水生态足迹理论的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临沂:山西师范大学,2020. [18]马国霞,於方,曹东,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及中长期预测[J].环境科学学报,2012,32(02):489-497. [19]叶飞,卞新民,胡大伟,等.江苏省农业非点源污染地区差异评价与控制对策[J].水资源保护,2006,22(06):86-88. |
[1] | . 松花江流域生态效应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3): 77-80. |
[2] | . 基于全细胞生物传感器对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检测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3): 81-85. |
[3] | . 恩施州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69-74. |
[4] | . 生物炭的制备与改性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91-94. |
[5] | .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非煤矿山废弃地土壤特性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95-98. |
[6] | . 基于GIS的土地整治适宜性分区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99-103. |
[7] | . 重庆市生态农场发展技术路径及对策建议[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104-106. |
[8] | . 基于VORS模型的关中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2): 107-111. |
[9] | . 河流流域范围划分规则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70-76. |
[10] | . 基于GIS的广汉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优化策略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77-82. |
[11] | . 基于ArcGIS的桂林会仙湿地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83-88. |
[12] | .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干扰和消除[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89-92. |
[13] | . 清江上游流域水源涵养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0): 62-67. |
[14] | . 近四百年乌兰察布地区乡村聚落格局演变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0): 68-75. |
[15] | . 土地整治与农业碳排放减量[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0): 76-8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