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3, Vol. 43 ›› Issue (21): 91-95.DOI: 10.19754/j.nyyjs.20321115019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赤水河流域不同岩性下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王娇娇 罗娅 薛习习 娄晶智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5000
  • 出版日期:2023-11-15 发布日期:2023-11-15
  • 作者简介:王娇娇(1997-),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生态水文遥感与水土资源保护;通讯作者罗娅(1979-),女,教授。研究方向:生态水文遥感与水土资源保护。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U18112401):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黔教合KY[2018]042);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黔科合支撑[2020]4Y016);贵州省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9GZZD07)
  • Online:2023-11-15 Published:2023-11-15

摘要: 土地资源对于人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土地资源为载体。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 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类型在不断发生变化。基于此,本文以赤水河流域贵州段为研究区,分析2000一2010年10年间不同岩性上的土地利用变化,得出以下结论:2000一2010年赤水河流域贵州段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变化最大是耕地和林地,耕地减少了489.65km2,林地增加了392.96km2;喀斯特岩性地区的耕地面积较非喀斯特面积较大,但是呈现零星分布;草地和林地在非喀斯特地区的西北部连片分布,但是在中部,由于受喀斯特地区的阻隔也呈现出零星分布的格局;水域、草地及其他用地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建设用地在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均有分布,但是都没有成片的分布,都是零星分布于整个赤水河流域。

关键词: 土地利用;喀斯特;非喀斯特;岩性;赤水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