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6): 91-96.DOI: 10.19754/j.nyyjs.20240330020
杨志昊 郭永刚
出版日期:
2024-03-30
发布日期:
2024-03-30
作者简介:
杨志昊(1996-),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西藏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分析;通讯作者郭永刚(1966-),男,博士,教
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强震安全监测,水工结构地震安全评价及灾害防治。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3-30
Published:
2024-03-30
摘要: 本文探讨了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系统研发,利用C#和ArcGIS Engine进行二次开发,基于C/S架 构,结合ACGS组件库研发了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系统。以藏东南地区为研究区,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 性。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与GS的交互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预报,不仅将泥石流灾害风险与风险评价相 结合,还达到对研究区内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的目的。结果说明,该系统能够预测泥石流,点,并且及时发布泥石 流灾害风险预警信息,让相关部门提前预测泥石流灾害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 的损失。
中图分类号:
. 基于GIS的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系统研发[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91-96.
[1]叶铃,胡阳.四川安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发育规律[J].四川地质学报,2020,40(04):655-657. [2]杨迁,王雁林,马园园.2001~2019年中国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引发因素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20,31(04):43-48. [3]王玉超.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及实践对策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23):44-45. [4]杨飞.基于SAR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J].北京测绘,2022,36(11):1531-1536. [5]李红文,赵绍兵,李桢.基于Cesium的滑坡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标准化,2022,38(02):109-112. [6]何智晖.滑坡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J].智能城市,2021,7(24):86-87. [7]覃事河,周全,王俊淞,等.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在滑坡地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水力发电,2023,42(03):137-140. [8]莫剑,吴斌晖,俞友.基于三维W?bGIS的多模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以平江县加义镇潭湾村萸子口公路北侧山体滑坡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7):156-159. [9]苏白燕,许强,黄健,等。基于动态数据驱动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5(05):615-625. [10]张凯翔.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我国应用现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0,31(06):1-11. [11]黄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3,36(04):60-62, [12]张继权,冈田宪夫,多多纳裕一.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一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自然灾害学报,2006(01):29-37. [13]荣广智,张继权,李天涛,方伟华.极端降水诱发地质灾害链风险评估研究一以贵州省水城县为例[J].灾害学,2022,37(04):201-210. [14]冯天计,张继权,马齐云.基于GS的北方草原干旱识别可视化系统研究[J].灾害学,2017,32(04):202-207. [15]朱效民,赵红超,方金云.鲁棒高效的矢量地图叠加分析算法[J].遥感学报,2012,16(03):448-466. [16]张以晨,张继权,张峰.极端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预警及管理对策研究一以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7]赵晓东,杲旭日,张泰丽,周明浪,徐登财.基于GS的潜势度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研究一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34(05):1-6. |
[1] | . 山地城市群城市洪涝韧性时空格局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78-85. |
[2] | . 汉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86-92. |
[3] | . 科尔沁左翼中旗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93-97. |
[4] | . 人工湿地在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01-105. |
[5] | . 东北地区积雪典型年的大气环流综合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4-61. |
[6] | . 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2-68. |
[7] | . Cd污染对艾纳香根际土壤因子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9-74. |
[8] | . 区域三生系统同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75-80. |
[9] | . 乡村振兴中水文地质调查与利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1-85. |
[1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宏观风资源评估与风电场选址[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6-90. |
[11] | . 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2-97. |
[12] | .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现状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8-100. |
[13] | . 新发展阶段视角下的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1-106. |
[14] | . 一株产电菌的产电性能及低温沼气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7-111. |
[15] | . 湖北省农村小微水体现状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12-11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