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11): 11-15.DOI: 10.19754/j.nyyjs.202406150003
• 农业科学 • 上一篇
张天海 龚静阳 陈文静 曹永润 楚宗丽
出版日期:
2024-06-15
发布日期:
2024-06-15
作者简介:
张天海(1988-),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遗传育种与害虫防治;通讯作者楚宗丽(1979-),女,博士,副教授。研究
方向:植物生物技术。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6-15
Published:
2024-06-15
摘要: 本试验以河南省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信阳种植后对其进行品质测定,对小麦 品质性状进行分析评价,为品质改良、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蛋白质 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值分别为13.68%、28.60%,均达到了中强筋小麦国家标准。在40个供 试小麦品种中,15个品种符合强筋小麦国家标准;8个品种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其中2个品种符合优质弱筋 小麦国家标准;其余品种,符合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的品种数分别为9个和8个。
中图分类号:
. 不同强弱筋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11-15.
[1]陈次娥,张安存,王先如,等.江苏淮南麦区近17年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及聚类分析[J].耕作与栽培,2020,40(05):31-33,36 [2]Varzakas T.Quality and Safety Aspects of Cereals Wheat)andTheir Products [J].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15,56(15). [3]黄承彦,迟斌,曲辉英,等.山东省小麦品种品质状况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4(02):12-15. [4]祁鹏飞,李庆成,陈庆,等.四川小麦加工品质调查[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1,39(06):705-720. [5]赵鹏涛,赵卫国,罗红炼,等.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1):7-13. [6]赵虹,王西成,李铁庄,等.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0(03):126-131. [7]答香存,周桂英,吴丽娜,等.我国小麦品质现状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06):46-49. [8]付亮,马华平,陈菊霞,等.河南省2009-2010年度小麦区试新品系品质状况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2(05):53-55. [9]付亮,蒋志凯,李洋,等.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0):40-43. [10]彭绍峰,马雯,张媛菲,等.黄淮地区小麦品质性状特性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1):1743-1746. [11]范永胜,朱红彩,李洋,等.河南省50个审定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及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3(07):43-45. [12]陈淑萍,王雪征,茜晓哲,等.小麦品质性状评价与改良途径[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05):45-47. [13]石培,李英枫,韩璐,等.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积累的动态差异[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04):417-421. [14]任卫国.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相互关系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5. [15]薛香,郜庆炉,杨忠强。小麦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7):38-41. [16]朱明哲,杨蕊,段红.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01):1-6. [17]李桂萍,张根生,巴青松,等.杂种小麦品质性状的性状相关和主成分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6,28(09):1447-1453. [18]赵俊晔,于振文.中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03):171-174. [19]张平平,耿志明,杨丹,等。江苏沿江地区弱筋小麦品质现状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05):4-6,12. |
[1] | . 城市化对紫茎泽兰生长及化学防御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1-5. |
[2] | . 昆虫性诱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诱导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1): 6-10. |
[3] | . 黑木耳新品种延农科2号DUS自主测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0): 1-7. |
[4] | . γ一氨基丁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0): 12-14. |
[5] | .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9): 1-4. |
[6] | . 不同品系藜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对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9): 9-15. |
[7] | . 秋海棠种子表皮微纹饰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9): 16-18. |
[8] | . 超临界萃取甘草黄酮工艺研究及主要成分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9): 19-22. |
[9] | . 不同处理方式对吊钟花种子萌发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9): 76-78. |
[10] | .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百香果田间蓟马防控效果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8): 7-9. |
[11] | . 都匀市螺丝壳秋季茶园主要真菌病害调查及防治建议[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8): 14-17. |
[12] | . 武陵山区山野菜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8): 18-20. |
[13] | .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旱作条件下藜麦抗倒伏性能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8): 21-25. |
[14] | . 生物菌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8): 26-29. |
[15] | . 生物农药防治苍术红花指管蚜田间药效试验[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8): 30-3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