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23): 61-68.DOI: 10.19754/j.nyyjs.20241215015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中国农业碳足迹压力时空分异及其预测分析

田秀太 李思建   

  1.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 出版日期:2024-12-15 发布日期:2024-12-15
  • 作者简介:田秀杰(1982-),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评价;通讯作者李思建(1999-),男,硕士。研 究方向:数量经济分析。
  • 基金资助:
    黑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课题“黑龙江省产业‘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B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畅通国内大循环视域下居民消费潜力的多维测度研究”(项目编号:21TJ061)
  • Online:2024-12-15 Published:2024-12-15

摘要: 对中国农业碳足迹压力的时空差异以及预测分析,可以对各地区农业“碳特征”进行刻画,也可以对 各区域实现农业碳中和的难度进行判断,从而及时调整各地区农业减排增汇政策,为按时完成农业碳中和目标提 供量化支撑。本文通过核算出1997一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和碳汇数据,构建出各省份的农业碳足迹压 力指标,使用三维核密度函数以及Dgum基尼系数对其动态演进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进一步使用ARMA模型 预测2022一2035年全国及各省份的农业碳足迹压力。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足迹压力呈现出“绝对水平下降, 离散程度扩大”的特征,粮食主销区却呈现出“绝对水平上升,离散程度减小”的相反特征;区域差异是农业 碳足迹压力差异的主要来源,三大区域两两间差异呈上升趋势;全国整体农业碳足迹压力在2035年前降到1以 下,实现农业碳中和,粮食主销区的农业碳足迹压力在预测期间整体呈上升趋势。实现农业碳中和压力较大。研 究建议,调整结构降低农业碳排,保护耕作扩容农田固碳、弱化内部极化现象、促进各区域间减排增汇协同合 作,及时调整策略以保障“双碳”目标实现进度。

关键词: 农业碳足迹压力;动态演进;区域差异;ARMA模型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