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23): 61-68.DOI: 10.19754/j.nyyjs.20241215015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田秀太 李思建
出版日期:
2024-12-15
发布日期:
2024-12-15
作者简介:
田秀杰(1982-),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评价;通讯作者李思建(1999-),男,硕士。研
究方向:数量经济分析。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12-15
Published:
2024-12-15
摘要: 对中国农业碳足迹压力的时空差异以及预测分析,可以对各地区农业“碳特征”进行刻画,也可以对 各区域实现农业碳中和的难度进行判断,从而及时调整各地区农业减排增汇政策,为按时完成农业碳中和目标提 供量化支撑。本文通过核算出1997一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和碳汇数据,构建出各省份的农业碳足迹压 力指标,使用三维核密度函数以及Dgum基尼系数对其动态演进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进一步使用ARMA模型 预测2022一2035年全国及各省份的农业碳足迹压力。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足迹压力呈现出“绝对水平下降, 离散程度扩大”的特征,粮食主销区却呈现出“绝对水平上升,离散程度减小”的相反特征;区域差异是农业 碳足迹压力差异的主要来源,三大区域两两间差异呈上升趋势;全国整体农业碳足迹压力在2035年前降到1以 下,实现农业碳中和,粮食主销区的农业碳足迹压力在预测期间整体呈上升趋势。实现农业碳中和压力较大。研 究建议,调整结构降低农业碳排,保护耕作扩容农田固碳、弱化内部极化现象、促进各区域间减排增汇协同合 作,及时调整策略以保障“双碳”目标实现进度。
中图分类号:
. 中国农业碳足迹压力时空分异及其预测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3): 61-68.
[1]谭美秋,崔凝平,马晓哲,等。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 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2,38(09):1129- 1137. [2]崔冠楠,白鑫字,王鹏飞,等。基于粮食生命周期碳核算的粮 食安全影响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58(02):232-240. [3]冯祎字,刘静,宋蕊,等.如何支付“欠农业的生态账” 基于农业隐含碳市场化补偿视角[J].农业经济间题,2024 (03):20-35. 「4]张俊飚,何可。“双碳”目标下的农业低碳发展研究:现状、 误区与前瞻[J].农业经济问题,2022(09):35-46. [5]李波,张俊飚,李海鹏.。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08):80-86. [6]刘杨,刘鸿斌。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达峰分析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30(04):558- 569 [7]吴吴玥,何艳秋,陈文宽,等。中国农业碳补偿率空间效应及 影响因素研究一基于空间Duin模型[J].农业技术经济, 2020(03):110-123. [8]唐菁,曾庆均,刘浩。中国农业碳补偿率的动态演进、区域差 异及空间收敛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4(01):54- 74 [9]伍国勇,刘金丹,杨丽莎.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动态演进及碳 补偿潜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10):69- 78. [10]唐菁,易露,曾庆均.长江经济带农业碳补偿率的时空演进 特征及碳补偿潜力预测[J].环境科学,2024,45(11): 6378-6391. [11]连艳琼,苏墩煌,施生旭.基于STIRPAT和CNN-LSTM组合 模型的福建省碳达蜂预测[JV/0L].环境科学,1-15[2024- 12-04].hlps://doi.org10.13227/j.hjkx.202401065. [12]王南,胡展硕,王丽霞,等.指数平滑法模型与ARMA模型 在行业碳排放趋势预测中的综合应用实践分析[J].数字技 术与应用,2023,41(12):91-93. 13]Chen J D,Gao M,Cheng S L,et al.County-level CO2 emis- sions and sequestration in China during 1997-2017 [J].Scientific Daa,2020(1):1-12. |
[1] | .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在土壤环境中的应用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2): 104-107. |
[2] | . 汾河流域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2): 108-112. |
[3] | . 东北边境县域的城镇化格局及其驱动力[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1): 62-67. |
[4] | . 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时空相关性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1): 68-73. |
[5] | . 平凉市水土保持区划思路与成果分析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1): 74-78. |
[6] | . 基于可视化叙述性偏好法的社区绿道低碳出行环境评价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1): 79-85. |
[7] | . 基于随机森林的山东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1): 90-93. |
[8] | . 荒野保护视角下普洱市土地利用格局多情景模拟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0): 83-91. |
[9] | . 基于InVEST-MGWR模型的粤东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0): 97-102. |
[10] | . 双碳目标下黑龙江省稻田甲烷排放核算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0): 110-113. |
[11] | .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土壤盐碱化监测应用综述[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9): 80-83. |
[12] | . 师宗县建成区土地利用与热环境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9): 84-90. |
[13] | . 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结构与功能简述[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9): 91-94. |
[14] | . 马鞍山向山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调查及脆弱性评价[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9): 95-101. |
[15] | . 黑龙江省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8): 81-8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