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2022, 42(23): 1-4.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01
    摘要 ( )   PDF(2296KB) ( )  
    本研究利用平板稀释法、刚果红染色法和滤纸崩解测试从秸秆还田的土壤中初步筛选出4株具有解纤维素能力的细菌菌株。测定4株细菌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ase)与滤纸酶活力(FPase)的大小,AX-9的CMCase与FPase均最高且与其他菌株达到了显著差异,AZ-19的FPase仅次于AX-9,2株细菌无拮抗作用。结合形态学观察与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初步鉴定AX-9为芽孢杆菌属,AZ-19为黄色杆菌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灌浆期喷施外源锌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22, 42(23): 5-8.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02
    摘要 ( )   PDF(3138KB) ( )  
    锌作为作物生长必需元素,对小麦生长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晋麦47”和“运旱2166”2个小麦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对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0g·L、0.2g·L、0.4g·L1、0.6g·L1、0.8g·L、1.0g·L)硫酸锌(ZS04·7H,0)溶液的响应,筛选出灌浆期最适宜小麦生长的锌浓度。结果表明:灌浆期喷施,与CK相比,0.2~0.8g·L1锌溶液可以提升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增大穗数以及产量,降低细胞膜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高浓度锌溶液(1.0g·L1)则相反,最终对小麦起到减产效果。综合来看,小麦在灌浆期喷施0.4g·LZS0,·7H,0溶液对小麦生长最适宜,.0g·LZS0,·7H,0溶液则对小麦产生负面影响。该研究为锌在小麦上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稻瘟病育种研究进展
    2022, 42(23): 9-11.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03
    摘要 ( )   PDF(1682KB) ( )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量与高品质是人们所期待的。稻瘟病作为一种高危害性的世界流行水稻疾病,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制约了水稻植株的正常生长。近年来,虽有多种防止方式产生,但效果不佳,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威胁,所以进行分子育种选育高抗病品种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多个方面的研究,对研究的情况进行介绍并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施氮量对绿豆产量及生育期性状氨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2, 42(23): 12-15.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04
    摘要 ( )   PDF(2149KB) ( )  
    为探究雨养条件下不同施氨量对绿豆各生长指标影响情况,本文通过设置4个不同的氯肥施用量水平0kg·hm2、40kg·hm2、80kg·hm2、120kg·hm2,探究绿豆各处理不同时期千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构成要素、生育期性状、氨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内绿豆干物质积累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氮肥施用量为40kg·hm2时绿豆千物质积累量最高,为68.10g。氮肥施用量为40kg·m2时绿豆产量最高,其产量为1293.61kg·hm2。除了荚长和单英粒数外,其它产量构成要素均受氮肥显著影响,且在40kg·hm2处理时数值 最高。各生育期绿豆茎粗的最大值均在氯肥施用量40kg·hm2时出现。不同施氨处理对分枝与花荚分化期、花荚期的株高影响不显著。在灌浆期、成熟期时氨肥施用量80kg·m2时株高数值最大。适当的施用氮肥会对绿豆生长起促进作用。氨肥施用量为40kg·m2时绿豆的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最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灌水次数对于小麦产量的影响
    2022, 42(23): 16-18.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05
    摘要 ( )   PDF(1743KB) ( )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占据了我国北方大量的农业用水量,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不断增长的人口,小麦灌溉用水以及水资源短缺成为了一大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收集文献进行Ma分析以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对于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收集了68组数据,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小麦的产量 会随之增加,对比仅浇越冬水(W1),浇越冬水和拔节水(W2)使小麦产量增加了13.10%,浇越冬水、拔节水和开花水(W3)使小麦产量增加了20.03%。本文的研究表明,合理的灌水次数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本文建议小麦的灌水可以选越冬期、拔节期和开花期这3个阶段进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滇南山地丘陵烟区云烟87中部烟叶烘烤工艺优化研究
    2022, 42(23): 19-23.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06
    摘要 ( )   PDF(2010KB) ( )  
    为找出适宜滇南山地丘陵烟区“云烟87”中部烟叶的较佳烘烤方式。在对“云烟87”中部鲜烟叶采收成熟度及烘烤特性的正确判别基础上,设置烤房不同烘烤工艺技术条件,分别测量在不同工艺条件下中部烟叶变黄速度、水分变化、鲜干比、单叶重、干物质损失并调查烤后烟叶损失率,探讨不同烘烤工艺条件对中部烟叶变黄规律、失水规律及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对比、优化不同类型烘烤工艺下,与烘烤中烟叶内外在质量变化相协调适宜的关键温湿度控制,点参数。结果表明:烟农习惯烘烤工艺变黄温度低、干湿差小,导致烟叶变黄过度、干物质消耗多、烟叶烘烤损失大;常规三段式烟叶烘烤工艺阶段少,阶段与阶段之间跨度大,烟叶变黄、失水速度快,但均衡性差,总体适应性不强;而针对鲜烟叶素质特性制定的烘烤工艺,采用稍微降低起火温度,增加几个稳温阶段,各阶段适当拉开干、湿球温度差距的方式,使烟叶变黄、失水更加均衡,烤后烟叶产质量比较好,工艺针对性强。因此,本文认为,针对鲜烟叶素质特性制定的烘烤工艺是适宜滇南山地丘陵烟区“云烟87”中部烟叶的较佳烘烤方式,能有效降低烘烤损失,提高烟叶产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基于图像处理自动估算产卵场底质粒径分布研究
    2022, 42(23): 24-27.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07
    摘要 ( )   PDF(2974KB) ( )  
    目前产卵场河床底质卵砾石粒径的量化仍然是河流特性研究中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的问题。人工测量方法工作过于繁琐,危险系数大。图像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促进了数字图像中自动识别并测量砾石。本文提出了一种标记控制流域分水岭域法一B-S法,该方法基于产卵场河床底质数字照片自动提取粒径分布。实验在实验室和现场分别进行可靠性验证,并与传统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比较。与其他图像处理方法和手动筛分方法比较,B-S在估算砾石数量和粒径分布百分比方面有更优于其他方法的效果产生。结果表明,B-S是一种精确测量河床砾石粒径分布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线传感技术在农村电网运行监测应用的研究
    2022, 42(23): 28-33.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08
    摘要 ( )   PDF(2789KB) ( )  
    农村电网是农村发展电气化耕作和农业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受限于农村复杂的地形地貌、广泛分布的电网设备等实际运行条件,农村电网自动化应用发展困难重重。针对我国农业电网自动化程度发展现状,设计一种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适用于农村电网设备巡视、系统检修等应用场景,切实提高农村电网建设自动化水平,助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及科技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川滇无患子不同家系间苗木生长差异性对比
    2022, 42(23): 34-39.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09
    摘要 ( )   PDF(1963KB) ( )  
    对我国川滇无患子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选出无患子苗期生长的优良家系,为无患子优良家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在云南省川滇无患子分布区域采集25个不同家系果实,将采集的川滇无患子种子播种后,定期对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川滇无患子25个家系之间的平均地径和平均苗高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地径和苗高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保山2号”的平均地径最优,苗高每个阶段最优表现不一致,最差表现一致,均为“世博园1号”。通过聚类分析,按地径、苗高将25组川滇无患子分为3种类群,综合比较结果得出“保山2号”最优。综上所述,川滇无患子25个家系苗木之间综合比较,生长最优为“保山2号”。今后进行种源选育可把重点放于保山,其生长差异对比可为今后川滇无患子优质家系的选育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修文县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
    2022, 42(23): 40-45.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10
    摘要 ( )   PDF(2336KB) ( )  
    为了对修文县古树资源保护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和导向,本文对县域内的古树个体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和记录,分析了修文县古树资源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生长状况、等级划分及分布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结果表明,修文县现存137株古树个体,隶属于21科28属32种,其中,朴树最多(30株,21.90%), 且有6种古树植物属于保护树种;胸径在80~100cm的古树资源最多(30株,21.90%),树高在15~20m的古树资源最多(57株,41.61%),平均冠幅在5~10m的古树资源最多(46株,33.58%),古树个体的胸径与树高、胸径与平均冠幅、树高与平均冠幅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修文县古树等级呈现锥形分布,其中,三级古树(118株,6.13%)>二级古树(15株,10.95%)>一级古树(4株,2.92%);修文县12个乡镇街道中均有古树分布,海拔分布范围为729~1353m,其中,六屯镇分布的古树资源最多43株,31.39%),六广镇的古树资源最少(1株,0.73%),85.40%的古树个体分布在乡村街道附近;修文县古树多数生长良好,但有 13.14%古树个体呈现衰弱或濒危状态,亟需对衰弱株和濒危株进行保护和复壮处理。目前,修文县古树资源保存良好,未来需定期并持续关注生长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龙眼杂交新品种脆丰龙眼的选育
    2022, 42(23): 46-49.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11
    摘要 ( )   PDF(2077KB) ( )  
    “脆丰龙眼”是以“大乌圆龙眼”为母本,“石硖龙眼”为父本的F,杂交后代,经过多年连续观察筛选出的早结丰产大果型龙眼新品种,2021年8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评定委员会评定,评定编号为粤评果20210003。“脆丰龙眼”果实较大,扁圆形,果皮黄褐色,果内浅蜡黄,离核,肉质脆嫩化渣,清甜多汁,略有香气;平均单果重13.8g,平均果皮厚度为0.61mm,裂果率较低;可食率6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3%,总糖含量16.5g·100g,还原糖含量7.4g·100g,可滴定酸含量0.25g·kg,维生素C含量55.6mg·100g。“脆丰龙眼”早结丰产,稳产性好,优质大果,在广州地区7月21一31日成熟,在潮汕地区8月1一20日成熟, 适宜在龙眼产区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闽西北地区文心兰切花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2022, 42(23): 50-53.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12
    摘要 ( )   PDF(1682KB) ( )  
    文心兰是福建省重点发展的鲜切花之一,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多年研究与实践经验,从栽培设施、品种种苗、种苗种植、环境调控、水肥管理、切花采收、满杯分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了适宜闽西北地区规模化应用的文心兰切花栽培管理技术,为实现文心兰切花优质高效栽培和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莆田市优质紫色甘薯新品种对比筛选试验
    2022, 42(23): 54-58.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13
    摘要 ( )   PDF(1699KB) ( )  
    为进一步筛选出适宜莆田市种植的优质紫色型甘薯新品种,对2020年引进的9个紫色型甘薯新品种筛选出5个进行进一步的对比试验,以“福宁紫3号”为对照,从各个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进行筛选,筛选出适宜莆田市种植的优质紫色型甘薯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紫色型甘薯新品种中“福宁紫9号”“福宁紫8号”鲜薯产量分别比对照“福宁紫3号”增产566.24kg·hm2、177.51kg·hm2, 增长比例为22.06%、6.91%;其中“福宁紫9号”鲜薯产量、薯千干产量均位居参试组第1名,可在莆田市作为紫色型甘薯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诱抗素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效和增产作用
    2022, 42(23): 59-63.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14
    摘要 ( )   PDF(1707KB) ( )  
    本研究探索S-诱抗素是否能增强抗病毒剂防治番茄病毒病的作用从而提高番茄产量。以2种常见番茄抗病毒农药3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和8%宁南霉素水剂为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2种抗病毒农药的防治效果和番茄生长特性如成株期株高、结果量、坐果率和产量为指标,观察添加S-诱抗素对2种抗病毒农药的 防效和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抗病毒农药在添加$-诱抗素后,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未添加的处理;各处理对番茄的成株期性状和产量都有促进作用,增产率最高可达22.24%以上;同等条件下,添加了S-诱抗素处理 的产量要比未添加的处理增加约5%~13.14%。其中添加S-诱抗素的30%盐酸吗啉胍有效成分剂量(600+2)ga.i.·hm2、添加S-诱抗素的宁南菌素水剂有效成分剂量(120+2)ga.i.·hm2对番茄病毒病防效最好,促进番茄营养生长,病毒病病情指数降低,且有效增加了番茄的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667m2平均产量,增产率最高。S-诱抗素可以在一定程度增加2种抗病毒农药的防效,增加番茄的产量,在番茄种植中的应用可以达到防治病毒病和增产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精林下种植研究进展
    2022, 42(23): 64-68.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15
    摘要 ( )   PDF(1704KB) ( )  
    随着大健康市场的开发,黄精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药食两用价值的中药材,其需求也与日俱增。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林下经济集约高效发展思路的背景下,林下中药材产业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黄精喜阴,尤适宜发展林药复合经济。本文从黄精林下种植品种的选择、种植影响因子、适宜套种模式及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黄精林下种植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黄精林下科学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为黄精中药材的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庆阳市旱塬区大豆一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存在问题及效益分析
    2022, 42(23): 69-72.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16
    摘要 ( )   PDF(1679KB) ( )  
    2022年庆阳市委市政府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扩大豆类和油料生产的主要抓手,在各县(区)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本文根据庆阳市生产实际,提出了陇东旱塬区在规范化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通过效益分析,筛选出了“4+4”、“6+3”、“4+2”、“2+3”4种主推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雾培法生产马铃薯微型薯技术的研究
    2022, 42(23): 73-75.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17
    摘要 ( )   PDF(1676KB) ( )  
    马铃薯微型种薯的生产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无土基质栽培及雾培法是目前微型种薯的主要生产方法。本文介绍了马铃薯微型薯的生产现状,着重介绍雾培法的各项技术环节,综述雾培法中育种、雾培设备、营养液、管理及收获贮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验及其对洞庭湖治理的启示
    2022, 42(23): 76-79.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18
    摘要 ( )   PDF(1698KB) ( )  
    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造成湖区水环境日趋恶化,水体逐渐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梳理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先进经验,总结其治理模式,以期为湖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经验借鉴。结果表明:美国、欧盟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具有许多共性特点,主要通过行政命令、经济补偿、公众参与、技术创新等治理手段,最终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较好成效。为推进洞庭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结合洞庭湖流域特点,提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建立多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引导公众参与治理等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北省城市声环境监测状况及趋势研究
    2022, 42(23): 80-83.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19
    摘要 ( )   PDF(2209KB) ( )  
    近年来全国环境噪声投诉举报案件持续增加,城市声环境作为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要素而备受关注,迫切需要加大噪声污染防控和声环境质量管理力度。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是噪声污染防控的基础。以河北省为例,对2016一2020年城市声环境监测网络,声环境变化趋势,监测能力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查找总结存在问题。基于分析结论,提出下阶段噪声监测工作建议,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白山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2022, 42(23): 84-88.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20
    摘要 ( )   PDF(1707KB) ( )  
    为促进经济与土地生态和谐发展,本文对白山市2011一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差异进行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可知,在白山市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土地生态评价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的合理规划、各项经济平衡投资、污染物的减排、人才的引进等都是重要的环节过程,总体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万元GDP耗能、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重、二氧化硫排放量浓度、人均GDP是影响白山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整体上看是上升状态,中间有小幅波 动。结合土地资源实际情况,提出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的建议,合理规划各类建设用地,控制工业废弃的产生,保护良好的生态本底等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图谱分析的三亚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2022, 42(23): 89-93.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21
    摘要 ( )   PDF(2752KB) ( )  
    探究土地利用变化(LUCC)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对滨海区域城市规划和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本文以滨海旅游城市三亚为例,基于1980一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地学图谱法、当量因子法等,深入分析三亚市近40 a LUCC时空演变特征及SV变化。结果表明:1980一2020年三亚市LUCC主要以林地为主,耕地、 建设用地次之;不同地类规模发生显著变化,耕地与林地分别减少59.844m2、49.365m2,而水域与建筑用地分别增加20.829hm2、106.179hm2;1980一2020年三亚市ESV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累计减少125.27万元; E$V变化趋势与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基本趋势相似,主要归因于耕、林地的减少。综上,修复和保护三亚市林地和耕地对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服务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三亚市土地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和生态旅游提 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豫西卢氏城郊未利用地开发促进宜居生态新城建设评价
    2022, 42(23): 94-98.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22
    摘要 ( )   PDF(4036KB) ( )  
    豫西卢氏城区存在发展空间局限的难题,城郊未利用地建设生态宜居新城潜力巨大。在对卢氏县城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科技文献资料调研,基于生态城镇化现状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宜居生态新城建设进程、新型城镇布局、民生经济发展、城镇生态文明成效、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卢氏县利用未利用地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存在问题并给出建设性意见。研究结果表明:卢氏县城郊洛河沿岸缓坡浅滩等未利用地开发促进了人口市民化,优化了城镇化空间格局,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为加快建设宜居生态城镇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衡水湖生态保护及修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 42(23): 99-101.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23
    摘要 ( )   PDF(1675KB) ( )  
    通过分析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引水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规范生态清淤,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控制好衡水湖湖区面源污染,合理发展旅游业保护湖区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规划衡水湖湿地及其周边建设,通过多种举措共同实施,从而保护好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机器学习的回归模型预测对比
    2022, 42(23): 102-105.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24
    摘要 ( )   PDF(2040KB) ( )  
    为解决各类数据预测方法复杂的问题,探讨不同预测模型的适用性,基于66个气象站数据和对应的经度、纬度、海拔数据,利用R软件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回归(RFR)以及增强回归树(BRT)3种预测的常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回归模型,多个角度出发分别利用模型回归结果图和Adjusted-R、RMSE及PD值进行模型回归分析评定对比并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得到最优的机器学习回归模型。多种算法的预 测结果对比可知,RFR算法得到的回归预测结果中,Adjusted-R2值高达0.92,RMSE值为2.35,RPD值达到了3.61;最终确定基于RFR算法的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对降雨量数据进行预测,并能够为进一步深切探讨回归分析的相关算法提供必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环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匹配时空演化特征
    2022, 42(23): 106-112.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25
    摘要 ( )   PDF(3855KB) ( )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蔓延扩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滩涂湿地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 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地区生态安全。利用INVEST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20O0一2020年玉环市食物供应、碳固存和休闲游憩服务的供需空间格局及其匹配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食 物供应服务方面,玉环市食物供给和供需比呈逐年增加趋势,需求水平持续降低,食物供给呈南北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碳固存服务方面,玉环市碳固存供给量和需求量均呈上升趋势,供给水平呈南北高、东西低的分 布规律,供需匹配盈余区逐渐增多,平衡区和赤字区减少;休闲游憩服务方面,供给水平和供需比持续减少,需求量持续增加,东西部沿海地区供给水平明显高于南北部内陆地区,供需比赤字区范围逐渐扩大;玉环市3种生 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主要是由于北部的山区食物供应和碳固存服务占据主导地位,沿海及海岛地区主要提供休闲游憩服务,需求集中分布于老城区和楚门城镇中心区,而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供需关系 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科学
    基于物联网的光禽屠宰溯源系统开发
    2022, 42(23): 113-116.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26
    摘要 ( )   PDF(3528KB) ( )  
    针对当前禽类屠宰及销售环节缺乏有效的溯源问题,开发了光禽屠宰溯源系统。系统由光禽屠宰脚标脚标机、二维码标签及数据管理平台构成。配置数据采集模块的光禽脚标机实现在光禽自动贴标同时,进行贴标信息的自动实时采集并完成与二维码标签的绑定。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对脚标机远程管理,以及对贴标溯源信息的管理。系统实现,建立了对禽类屠宰环节的追溯体系,克服了当前光禽屠宰溯源环节存在的人力消耗大,信息可篡改,标签易重复使用等弊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研究进展及展望
    2022, 42(23): 117-120.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27
    摘要 ( )   PDF(1877KB) ( )  
    传统聚落景观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留存的高度文明综合体,景观基因是外在传统聚落景观历史风貌与内在历史文化特征的核心本质。在聚落发展过程中依然有很多潜在问题和面临着巨大挑战,研究景观基因能够系统化保护传统聚落景观发展,留住美丽乡愁。本文基于CKⅥ对国内外传统聚落和景观基因相关文献做了详细计量分析,能清晰了解研究发展史、相关点、热,点、趋势变化以及提出科学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村落景区辨析
    2022, 42(23): 121-125.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28
    摘要 ( )   PDF(2042KB) ( )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村落景区实践,学习村落景区理论知识,并从村落、景区以及景区村庄的构成要素出发,初步梳理村落景区系统的构成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论如下:初步梳理村落景区构成要素,对其内容进行整合分类,可分为基础、服务及村落特色3部分;尝试构建了一个“基础-服务-特色”层层分明,相互关联的村落景区系统,系统中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失智症患者的康复花园声景研究
    2022, 42(23): 126-129.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29
    摘要 ( )   PDF(1701KB) ( )  
    非药物治疗因其易操作、使用范围广、可调控等特点在失智症的治疗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现阶段非药物治疗的应用多对设备及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同时研究发现,康复花园(Healing garden/landscape)这种室 外非药物治疗方式也有利于失智症患者的康复,但根据文献总结与走访调查,大部分康复花园因为维护困雄、引导效果差、患者无人看护等问题,处于关闭状态,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本研究提出声景与康复花园结合的新形式,以改善康复花园使用率低下的问题,并提高康复花园的康复效益,提出康复花园声景的设计策略,以期开拓康复花园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生植物对景观水体生态修复作用的研究
    2022, 42(23): 130-132.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30
    摘要 ( )   PDF(1674KB) ( )  
    本文指出了园林景观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生植物净化水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阐述了园林景观水体的现状,通过对水生植物特点及净化水体作用的分析,提出水生植物的选择原则,并对水生植物的实际应用进 行分析,为水生植物对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相西北丘陵地区其他类村庄景观规划设计
    2022, 42(23): 133-137.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31
    摘要 ( )   PDF(3448KB) ( )  
    本文以常德市汉寿县朱家铺镇断堤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文献研究、现状实地调查等,梳理村庄发展内外优势与文化,采用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规划,基础先行,紧凑发展;因地制宜,突出风情,彰显特色的原则。统筹周边发展资源,结合断堤村自然山水格局和交通便利优势,从规划原则、规划思路、总体定位、空间结构等方面,开展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湘西北丘陵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研究。该村庄规划设计旨在为发展基础一般、无特殊发展优势的普遍型湘西北丘陵地区其他类型乡村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村民使用后满意度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提升研究
    2022, 42(23): 138-141.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32
    摘要 ( )   PDF(2083KB) ( )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和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成为改善乡村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场所,村民作为乡村真正的主人,其满意程度代表了乡村公共空间实际建设的真实水平。通过使用后满意度评价问卷,对箭楼村美丽屋场公共空间景观建设项目的当地村民进行满意度调研,得出村民使用后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后期维护管理不足、设施使用体验仍需加强、植物绿化单一。提出自下而上、因人制宜、以人为本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提升策略,以期对未来的乡村公共空间改造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交通基础设施对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转型的影响
    2022, 42(23): 142-147.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33
    摘要 ( )   PDF(1836KB) ( )  
    农村转型与升级是传统农村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1978一2018年江西省13个赣南原中央苏区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对其农村转型水平进行测定,然后通过固效应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转型影响。结果显示,公路通车里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颜对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转型呈正向影响:而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户籍城镇化率则对农村转型有着负向作用。因此,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区域连接桥梁;建立农民互助合作金融机构,健全资金利用机 制;促进农村居民就地城镇化,解决劳动力不足等建议,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农村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视角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社会风险识别
    2022, 42(23): 148-151.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34
    摘要 ( )   PDF(2203KB) ( )  
    选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获取原始资料,以云南省大理市试,点时期参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村镇为例,对存在的社会风险进行识别,并分析风险产生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果表明,存在社会稳 定性降低风险,居住环境质量下降风险,利益分配不满意风险等7种风险。其中城乡二元结构是根本原因,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局限性是内生因素,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是外部诱导因素,利益冲突是直接原因。由此提出优化建 议:健全收益分配机制;村集体引导消费,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乡村及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优化入市流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融合逻辑与路径
    2022, 42(23): 152-156.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35
    摘要 ( )   PDF(1699KB) ( )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需要与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结合形成良性的政策,助力于乡村振兴。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地域条件限制、农户认知局限以及政府扶持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失衡。通过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介入,在地域条件、农户认知以及政府扶持等因素的作用下,适当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比例,建成经济效益型高标准农田和生态效益型高标准农田,最终形成社会效益型高标准农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庆主城新区城乡融合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2022, 42(23): 157-163.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36
    摘要 ( )   PDF(4311KB) ( )  
    利用均方差决策法、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重庆主城12新区2010一2019年间城乡融合水平变化特征及城乡融合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个区县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时间演变来看,城乡融合子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从空间演变来看,主城12新区各区县城乡融合子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其西部;海拔高度、建成区面积占比、人均GDP、非农产业产值占比、农村人均纯收入是影响其耦合协调发展的 主要因素,经济因子的影响力总体上高于自然、空间因子,但后者的影响力有增强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治理体系视域下村规民约的困境及路径探析
    2022, 42(23): 164-168.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37
    摘要 ( )   PDF(1704KB) ( )  
    村规民约厚植于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是村民用来约束自身言行的自治性规范,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发挥着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提高村民思想道德水平及法治意识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健全完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当前乡村治理体系视域下的村规民约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难题,如村规民约产生的社会基础不断消解、内容和规范性不足、道德引领作用减弱、村规民约落地情况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村规民约的建设,应当使其不断地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弥补法律的不足,使村规民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相契合,发挥村规民约道德教化的作用,提高村民的道德水平、增强法治观念,使村规民约实现新时代转型,推动乡村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精准助农模式研究
    2022, 42(23): 169-172.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38
    摘要 ( )   PDF(1681KB) ( )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助农民不再返贫,精准助农是关键。精在少,准在适合。职业教育精准助农可以从产 业、经营、人才、文化4个角度,发挥职业院校各自特有的优势,因时因地结合当地特点,寻求适合的精准的助农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国内外硅肥的研究脉络和趋势探析
    2022, 42(23): 173-176.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39
    摘要 ( )   PDF(2770KB) ( )  
    硅是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重要营养元素,硅肥不仅可以作为肥料提供养分,促进农作物生产,同时又可以作为土壤调理机,改良土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硅肥相关研究主题的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了硅肥研究的知识图谱,多视角展示了硅肥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硅肥的发文数量近几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且研究主要以中国、美国、巴西、印度等农业发达国家为主;硅肥早期研究以植物对硅的吸收、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开始入手,后逐渐深入到硅肥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抑制重金属吸收方向,近年来则对硅肥研究逐渐深入到缺硅土壤、植 物防御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农业方面:通过对硅肥关键词共现和突现关键词分析,近年来硅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植物养分、叶面施肥、水稻、可持续发展农业等关键主题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析长春现代农业博览园发展规划
    2022, 42(23): 177-180.  DOI: 10.19754/j.nyyjs.20221215040
    摘要 ( )   PDF(1871KB) ( )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展示现代农业发展成果与亮,点的新平台,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本文对长春现代农业博览园规划方案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以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