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冷凉高地娃娃菜抗根肿病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2024, 44(24): 1-4.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01
    摘要 ( )   PDF(1931KB) ( )  
    为筛选出适合高原冷凉地区种植的抗根肿病娃娃菜品种。本研究通过引种T1、T2、T3、T4、T5、T6、 T7、T8、T9、T10、T11、T12、T13、T14、T15、T16、T17、T18共18个品种,采用田间自然发病筛选抗病品种, 于莲座期调查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于成熟期采样进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指标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对12个指 标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共筛选出T1(“CR金宝”)、T2(“迷你黄2号”)2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以作为 推广品种。本研究为娃娃莱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同时为高原冷凉地区娃娃莱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根腐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2024, 44(24): 5-9.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02
    摘要 ( )   PDF(1710KB) ( )  
    药用植物在当今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根腐病是药用植物种植过程中非常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 药用植物生长和产业发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药用植物根腐病现状及防治的相关研究进行收集和整理,综述了该 病害的病原菌以及防治方法进展,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药用植物根腐病这一病害的 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母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2024, 44(24): 10-14.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03
    摘要 ( )   PDF(2303KB) ( )  
    贝母属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止咳祛痰、清肺的药用价值。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叶绿体 基因组的研究及在系统发育分析中的应用对物种间亲缘性的研究尤为重要。通过综述贝母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 究的最新进展,总结该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征、DNA条形码、简单重复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的现状。并通 过对贝母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的多样性分析,为理解其进化历史和应用于物种鉴定、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奠定 理论基础,从而对贝母属植物有着更深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转录因子TaWRKY27-6A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初探
    2024, 44(24): 15-18.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04
    摘要 ( )   PDF(2701KB) ( )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麦转录因子TaWRKY27-6A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小麦抗逆性中的潜在功能。对 TaWRKY27-6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TaWRKY27-6A编码481个氨基酸, 不稳定系数为49.23,属于不稳定蛋白,亲水指数为-0.471,属于亲水性蛋白。通过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 TaWRKY27-6A定位在细胞核。通过蛋白结构域分析,该蛋白包含一个WRKY保守结构域,属于VRKY转录因 子家族。通过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TaWRKY27-6A可能参与激素、干旱胁迫应答以及与生长发育相关。本 研究为TaWRKY27在小麦应对不利因素和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信息,为小麦应答逆境的机制及培育优 良抗逆品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无梗五加种质资源的比较分析
    2024, 44(24): 19-23.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05
    摘要 ( )   PDF(2004KB) ( )  
    为了筛选适宜延边地区人工栽培的无梗五加种质资源,收集了不同地区的无梗五加种质资源进行繁育, 通过测定种子性状、两年生幼苗及五年生植株的生长表型,探究各种质资源在延边地区的栽培适应性。结果显 示:辽宁西丰的无梗五加种子性状、幼苗及植株的农艺性状均显著优于其他地区的种质资源,其在延边地区生长 适应性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蔬产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测定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2024, 44(24): 24-27.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06
    摘要 ( )   PDF(1697KB) ( )  
    建立气相色谱仪测定蔬莱水果中甲基异柳磷农药残留检测的新方法,可同时处理果蔬产品中包括甲基异 柳在内的55种有机农药残留。前处理上将NY/T761-2008和GB/T5009.144-2003两种方法独合,加入分析 保护剂;在气相色谱分离上选择在色谱柱前面加2m保护柱,使用高惰性衬管。甲基异柳磷农药残留的线性范围 为10~400μg·L,线性相关系数(r2)>0.9989,检出限(3S/N)为0.01mg·kg,在3个不同添加水平下 的加标回收率为82%~108%,RSD为0.7%~5.8%。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和成本较低,减少仪器污 染等优,点,能够对日常大量蔬莱水果中多农药残留进行快速筛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无人机多光谱成像监测油茶碳储量
    2024, 44(24): 28-32.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07
    摘要 ( )   PDF(3244KB) ( )  
    随着油茶种植面积在我国逐渐增加,以及碳循环的意义逐渐被重视,油茶的碳储量监测技术亟待被探 索。目前油茶碳储量尚无系统评估方法,对其他植物的碳储量监测的传统方法效率较低。在新型信息化技术中, 二维遥感监测受数据维度限制,精度较低,而三维遥感监测因雷达设备的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本研究基于无人 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多光谱技术和多维数据挖掘技术对油茶地上碳储量进行了量化。在典型的 油茶种植区域获取油茶生物量、含碳率的实测数据和高分辨率UAV多光谱影像;以多视角UAV光谱图像构建的 油茶种植区域数字地表模型捉取油茶株高;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利用光谱、株高、实测生物量和含碳率数据构建油 茶碳储量的量化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发现UAV多光谱图像能够有效监测油茶株高,进而有助于提 升油茶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监测精度。此外,使用株高数据前后所建立的碳储量监测模型的R2分别是0.54、 0.64,监测结果的RMSE分别是254.31、112.04。表明利用UAV多光谱技术能够高效、准确地监测油茶地上碳 储量,且通过数据挖掘获得的株高参数在提高量化精度的同时有效控制了监测成本,有利于碳储量遥感监测技术 的应用推广,推动“双碳”目标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大豆间作试验初步研究
    2024, 44(24): 33-36.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08
    摘要 ( )   PDF(1695KB) ( )  
    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种植中应用了大量的丰产捉质技术。其中玉米大豆间作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 段,通过间作的方式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发挥2种农作物的互补性能,实现在单位面积中经济效盖最大化。基于 此,本文综合玉米套种大豆试验,以鲜食糯玉米及鲜食毛豆为例,探究了玉米大豆间作经济效盖以及产量,通过 试验表明间作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盖,适宜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恩施富硒地区鱼腥草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2024, 44(24): 37-42.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09
    摘要 ( )   PDF(2593KB) ( )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是一种食同源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中国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因其丰富的硒矿藏而被誉为“世界硒都”。然而,恩施富硒地区鱼腥草的遗传特性尚不清 楚,不利于该地区鱼腥草的开发和利用。本研究使用SS分子标记分析了恩施地区4个鱼腥草居群共96株个 体。在群体结构分析中,SHHC02和HTHC04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大,SHHC01和SHHC03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小。 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同时,通过研究可以推断,该地区的4个居群可能起源于5个祖先亚群。因此,可 以推断恩施富硒区的鱼腥草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较为复杂,遗传组成较为多样,为该地区鱼腥草资 源的后续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蔓荆子植物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4, 44(24): 43-47.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10
    摘要 ( )   PDF(1720KB) ( )  
    蔓荆子是马鞭草科牡荆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是应用广泛的传统中药材。蔓荆子中 富含花类化合物、类黄酮、木脂素、植物笛醇、蒽醌和脂肪酸等,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镇疬、抗炎等作用。近 年来,随着人们对蔓荆子药用需求的增加,蔓荆子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蔓荆子在生药学、炮制方 法、捉取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栽培和采收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蔓荆子的开发 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废弃菌糠生物菌剂发展现状
    2024, 44(24): 48-50.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11
    摘要 ( )   PDF(1685KB) ( )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支柱产业。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 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废弃菌糠,绝大部分菌糠被随意丢弃和焚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 费,因此废弃菌糠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废弃菌糠制备生物菌剂的研究成果, 综述了废弃菌糠生物菌剂的制备工艺和防治效果,为废弃菌糠生物菌剂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基于RF算法和糯玉米叶片高光谱信息的玉米品种分类鉴别
    2024, 44(24): 51-55.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12
    摘要 ( )   PDF(2704KB) ( )  
    本文使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和高光谱技术对糯玉米叶片的检测信息进行了玉米品种 分类鉴别实验。研究选取了“垦粒一号”“五彩蜜糯”和“银科糯”3个品种糯玉米,利用Field Spec4光谱仪 采集了同一区域的玉米叶片高光谱检测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捉取和分类模型构建。通过F和CAS (竞争性自适应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特征选择方法进行了模型优化,实验结果显 示,分类准确率由89.6%提高到91.9%,捉升了2.57%;特征波段由2151个降低到30个,降低了98%。实验表 明,高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准确鉴别糯玉米品种,特征捉取能够在保证准确率条件下实现模型轻量 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深度学习的桑叶成熟度智能识别
    2024, 44(24): 56-59.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13
    摘要 ( )   PDF(1696KB) ( )  
    准确识别桑叶成熟度对养蚕及桑叶附属品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桑叶成 熟度智能识别方法。利用VGG(Visual Geometry Group)网络模型提取桑叶图像特征;利用改进的Otsu(最大类 间方差法)阙值分割算法提取桑叶图中桑采和绿叶区域:对桑叶图中的桑叶区域进行颜色阙值分割:结合颜色 和形状特征对桑叶图进行分类,实现桑叶成熟度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对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图均能进行识别, 准确率达到90%以上,相比传统方法识别速度快、精度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供需水量平衡下的毗雄河灌区节水改造方案分析
    2024, 44(24): 60-63.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14
    摘要 ( )   PDF(1690KB) ( )  
    为解决毗雄河灌区部分灌溉架道破损、淤积、灌区用水无计量设施以及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等问题,基 于灌区供需水量平衡下捉出了灌区节水改造的建设思路,在此基础上对灌区输水方式、管材、提水泵站形式等方 面进行比选分析,并进一步对取水建筑物、提水泵站、管线布置以及信息化设计进行分析,可为类似中型灌区续 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饮用水净化消毒设备原理与分析
    2024, 44(24): 64-68.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15
    摘要 ( )   PDF(2672KB) ( )  
    本文分析了农村饮用水净化消毒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重点介绍了光催化紫外线消毒设备、膜处 理技术及次氯酸钠消毒设备在提升水质方面的优势。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微生物和有害物质, 提高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然而,技术推广过程中仍面临村民认知不足和设备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加强宣传 和引入适应性更强的处理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阳坡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2024, 44(24): 69-72.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16
    摘要 ( )   PDF(1702KB) ( )  
    本研究通过土壤剖面法对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阳坡草地的土壤剖面特征、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野外观察、 室内测定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阳坡草地土壤厚度大于1O0m,其腐殖质层、淀积层的结构有粒 状、块状和核状,而且未检测到石砾。土壤干态的明度介于5~6,涧态的明度介于4~6;干态的彩度介于3~4, 涧态的彩度介于4~6。土壤质地主要为黏壤土、壤质黏土和壤土,土壤比重介于2.63~2.81g·cm3,土壤容重 介于0.94-1.19g·cm3,土壤总孔隙度介于60.38%~63.36%,毛管孔隙度介于41.09%~53.09%,毛管含水量 介于37.42%~48.37%,饱和含水量介于38.02%~49.26%。土壤pH介于7.97-8.56,全氨、全磷和全钾含量变 化范国依次为1.63~4.51g·kg、0.63-0.93g·kg、19.58-20.85g·kg,碱解氦、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 化范围依次为6.73-20.03mg·kg、2.09-5.82mg·kg、303.2-525.9mg·kg。土壤CN介于10.74-12.99, C/P介于31.03~52.37,N/P介于2.54~4.8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混合不同有机物的工厂化育秧基质特征含水量试验研究
    2024, 44(24): 73-76.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17
    摘要 ( )   PDF(1690KB) ( )  
    目前水稻工厂化育秧过程中为了保障秧苗的成苗率,单次灌水过多和灌水次数过于频繁的现象较为普 遍,直接导致灌溉水的浪费。研究不同育秧自然质量含水量、质量田间持水量、容重等特征含水量规律能为水稻 工厂化育秧精准节水灌溉技术的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稻草和谷壳2种有机物,按照有机物体积占比 14%、27%、40%和黄壤土混合配制了6种处理,采用烘干法测定自然质量含水量、质量田间持水量、容重等特 征含水量。试验结果为黄壤土和体积比为14%、27%、40%的稻草型及谷壳型育秧基质自然质量含水量分别为 3.01%、3.09%、3.19%、3.33%、3.17%、3.25%、3.37%,质量田间持水量分别为24.02%、26.69%、 29.75%、35.25%、27.69%、30.83%、36.26%,容重分别为1.24g·m3、1.11g·m3、0.96g·m3、0.77g· m、1.18g·m3、1.01g·m3、0.91g·m3。结果表明育秧基质的自然质量含水量和质量田间持水量随着有机 物体积比的增加而增加,容重随着有机物体积比的增加而降低。同等条件含谷壳的育秧基质相比于含稻草的育秧 基质的自然含水量和质量田间持水量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DNA条形码对报春苣苔属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2024, 44(24): 77-81.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18
    摘要 ( )   PDF(2813KB) ( )  
    报春苣苔属为苦苣苔科长萌苣苔族的类群,该属物种为草本。草本植物物种进化较迅速,且野外杂交现 象较为普遍。为了找到该属最适合建立系统发育关系的基因片段进行分类研究,本研究选取19个种的核基因 (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trnL_F、atpB_rbcL)序列,以及2个外类群(小石蝴蝶Petrocosmea minor或者贵州半 蒴苣苔Hemiboea cavaleriei)对该属进行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结果表明:核基因(TS)建立的系统树支持率较低, 但是分辨率较高且拓扑结构较好。单一叶绿体基因(tmLF、pB_rbL)獎成的2棵系统发育树支持率有明显捉 高,但是分辨率较低,且拓扑结构显示较弱。在2棵叶绿体基因树中,基因片段L_F建成的系统树拓扑结构 相对较好,并且基因片段pB_rbL建成的系统树支持率较高,均为80%以上。进一步通过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 片段综合建树,不管是在树形的拓扑结构上,还是分辨率和支持率上都有明显捉高。因此,核基因S,叶绿体 基因tmL_F、apB_bL等3个DNA条形码均适合用于对报春苣苔属系统发育树的建立,但需要组合一起建树才 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由此可见,基因量越多,建立的系统发育树越稳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抚远蔓越莓田施用敌草腈封闭除草对杂草及产量成的影响
    2024, 44(24): 82-85.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19
    摘要 ( )   PDF(1698KB) ( )  
    为了验证敌草腈对抚远市蔓越莓田封闭除草效果,2023~2024年在抚远市红海植业有限公司蔓越莓田进 行实验。实验分1.8kg·hm2、4.4kg·m2一次封闭,2.2kg·hm22次封闭3个处理及CK对照。结果表明,敌 草腈对野生大豆、牛筋草、莎草、菟丝子、狼尾草均有100%防效,对稗草的防效接近100%,对蓼的防效也较好 在90%以上,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1)。各处理产量对蔓越莓产量及产量构成、商品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P<0.01),说明敌草腈在4.4kg·m2的用量下不会对蔓越莓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菜抗根肿病品种示范应用探究
    2024, 44(24): 86-89.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20
    摘要 ( )   PDF(1688KB) ( )  
    油莱根肿病近年来在南郑发生较为普遍,危害较重,成为制约南郑油莱产业壮大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因 素。为了探究更好的防治策略,提振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南郑作为国家油莱制种基地县的辐射 带动引领作用,保障油料供给安全,为中国最美油莱花海的汉中增添靓丽色彩。本研究在油莱根肿病防治策略上 进行了抗根肿病品种试验示范,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油菜根肿病发病较重区域种植抗根肿病强的品种可有效地 降低油菜根肿病的发生率和危害性。示范的抗根肿病品种“秦优DK4”全生育期根肿病病株率较对照病株率降 幅可达53.3%,对油莱高产优质和农药减量化施用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产科学
    新疆伊犁地区冷水鱼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4, 44(24): 90-93.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21
    摘要 ( )   PDF(1692KB) ( )  
    本文在实地走访新疆伊犁地区冷水鱼养殖企业的基础上,就冷水资源禀赋、养殖历史、规模产量等方面 分析当地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展望,从政府、企业、良种选育、养殖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发展建议,以期 为新疆伊犁地区冷水鱼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乡村异质性视角下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差异性实证研究
    2024, 44(24): 94-100.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22
    摘要 ( )   PDF(4123KB) ( )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与文化环境多样,村庄在差异化的地理环境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上慢慢形成,各 个村庄之间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而显示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本文基于乡村异质性的研究视角,以甘 肃省“河东”地区的拉尕村与“河西”地区的南台村为实证案例,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 方法,深入剖析特色保护类村庄在地域、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的异质性特征。通过挖掘其主要矛盾,明确规划 编制的关键,点,并进一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差异性的对比研究。以期从理论上提升我国乡村建设在特色保护类村 庄领域的研究,同时从实践层面为其他同类型村庄的发展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POI数据的G219云南段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24, 44(24): 101-107.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23
    摘要 ( )   PDF(3151KB) ( )  
    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2024年5月G219云南段周边兴趣点(P0I)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 术,以G219云南段旅游资源POI等地理信息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标准差椭圆、欧式距离等空间分 析方法来识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G219云南段旅游资源核密度空间分布表现为多核心分布结 构,总体上显示出“南部密集、北部稀疏”的格局。旅游资源整体密度最高的地区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保 山市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内,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固递减的趋势,其次是怒江傈傈族自治州、临沧市与文山 壮族苗族自治州内;G219云南段各类旅游资源分布从椭圆分布中心来看,中心均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保 山市内,总体比较集中,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方向性和向心性较强,分布范固比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广,自然景观旅 游资源在G219云南段中比人文旅游资源更偏南北走向;旅游资源,点密集且靠近G219云南段10m以内,开车 20im内可以抵达,88%的旅游景观距离G219云南段0~40km,即开车1h以内可以抵达,顺延G219云南段可以 游览绝大部分旅游景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效果研究
    2024, 44(24): 108-112.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24
    摘要 ( )   PDF(3104KB) ( )  
    从铁尾矿植被恢复区10余种植物根际土中筛选解磷促生能力的菌株,为提高铁尾矿植被恢复效果提供 理论依据。经平板初筛和摇瓶复获得到1株具有代表性的解磷菌Wp6,解磷量为430.99mg·L,能产植物生长 素吲引哚乙酸(IAA)25.51mg·L。菌落形态学鉴定及16SDNA序列分析,确定此菌株属于肠杆菌属。种子萌 发试验表明,菌株W6能增加种子的发芽率。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铁尾矿植被恢复提供优良的解磷菌株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株潭绿心保护政策对区域DVI时空演变的影响
    2024, 44(24): 113-117.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25
    摘要 ( )   PDF(3597KB) ( )  
    为研究绿心地区的植被变化对其保护成效评估。本研究将“长株潭”绿心区定义为主要研究区域, 考虑保护区对周边环境溢出效应的影响,建立保护区外0~3km区域作为对比区。构建了基于倾向评分配比法对 每个区域进行了单独分析,通过对比绿心保护政策实施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来评估绿心保护 政策对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结果表明:NDVI的变化趋势明显,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NDVI明显改善增加 14.5%,轻微改善增加15.5%,轻微退化从47.5%减少到23.0%,严重退化减少3.9%,植被变化向好的趋势发 展。在绿心保护政策的影响下,2013年后的植被覆盖整体上以改善为主,对禁开区、限开区、控建区3个管控 区域的植被覆盖变化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影响,相对于禁开区和限开区来说,控建区受到的保护强度相对较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共生理念视角下郊野公园设计策略研究
    2024, 44(24): 118-123.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26
    摘要 ( )   PDF(1932KB) ( )  
    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系统分析了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策略,探讨了景观共生的定义及其作为复杂生态系 统的作用机制。将郊野公园的共生系统划分为空间、环境和产业三大单元,并从空间布局、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 的角度分析了这些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及其对公园整体功能的贡献。研究表明,合理应用共生理论能够有效促进 郊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在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方面的多维协调性。郊野公园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和提 高市民生活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绿地鸟类多样性与公众心理感知关系研究进展
    2024, 44(24): 124-128.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27
    摘要 ( )   PDF(1733KB) ( )  
    全球都市化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栖息地的改变,造成了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作为生物多样性中最主要的一种,城市鸟类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是 度量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都市化区域内鸟类的分布及生存状况,与城市绿化质量、人口密度等有着 紧密的联系。探索鸟类多样性与公众心理感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提升我国城市鸟类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市民身心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城 市绿地鸟类多样性与公众心理感知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总体上,丰富的鸟类多样性水平对公众心理感知具有促 进作用,但也有少量研究显示相反结果。然而,已有的经验研究很少,其影响因素还不清楚。未来的研究重点在 于对时间序列的变动进行研究,并对其结果的持续性和滞后性进行检验,重点研究全球性、多尺度和多人群中二 者的变化规律,识别调控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美景度评价法的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2024, 44(24): 129-136.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28
    摘要 ( )   PDF(3175KB) ( )  
    通过对肇庆市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实地调查,选取公园内36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 由2组不同背景群体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进行美学质量评价,探寻最佳植物配置模式,采用逐步回归分 析法得出影响美景度最重要的评价因子,据此建立湿地植物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2组群体在植物 景观审美方面具有一致性且极显著相关。36个植物景观美景度值介于-50.973~76.508,评价值相对较高的为乔 灌草复层结构,以绿视率高,层次丰富,长势好,观赏特性丰富,与硬质景观和谐的植物景观更受评价者喜爱。 在选取的8个评价因子中,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和谐性、植物观赏特性、绿视率对湿地植物景观美学质量的影 响较大,美学质量评价模型为YsE=-4.098+7.6572+4.607x4+10.095x7。针对评价结果,捉出了星湖国家湿地公 园植物景观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张掖市园林植物艺术造型质量评价
    2024, 44(24): 137-140.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29
    摘要 ( )   PDF(1857KB) ( )  
    评价张掖市常见园林造型植物资源,筛选出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园林造型植物。本文运用层次分析 法(AHP),从生态适应能力、园林观赏价值、造型基本条件3个层面和15项评价指标所构避的张掖市园林植物 艺术造型质量评价体系中,以张掖市常见的11种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量化其艺术造型质量价值。结果显示: 刺柏、金叶榆、紫叶稠李、祁连國柏艺术造型质量评价质量分数最高,属I级(M≥80%),隶属3科4属;北 京桧柏、紫叶矮樱、丁香、海棠、油松艺术造型质量评价质量分数较高,属Ⅱ级(70%≤M<80%),隶属4科5 属;连翘、白蜡艺术造型质量评价质量分数最低,属Ⅲ级(M<70%),隶属1科2属。刺柏、金叶榆、紫叶稠 李、祁连圆柏是张掖市园林植物艺术造型最佳树种,适合大量栽植生产园林植物艺术造型产品;北京桧柏、紫叶 矮樱、丁香、海棠、油松园林植物具备了艺术造型的基本条件,可根据其开发艺术造型产品;连翘、白蜡树木艺 术造型条件欠佳,评价结果不理想,可在张掖市开发自然式树木造型产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我国沿海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估研究
    2024, 44(24): 141-148.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30
    摘要 ( )   PDF(2042KB) ( )  
    本研究以评估我国海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出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和共享5个维度构獎了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墒权-TOPSIS模型、DEA法和泰尔系数对2015-2021年11个沿海 地区的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表明,2015-2021 年各地区发展水平指数总体呈现增加趋势;11个沿海地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区域差异,总体趋向均 衡。在此基础上,分别从5个维度和新质生产力角度捉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 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4, 44(24): 149-155.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31
    摘要 ( )   PDF(1926KB) ( )  
    促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和关键路径。加快培育和形 成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区实现生 态产品价值的能力提供了新的实践思路。本文认为当前乡村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会因地域不同 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乡村振兴“五位一体”战略、“三农”政策在实践中的实际效果明显不同。而中 国普遍乡村地区生态产品数量充足,且乡村生态资源的天然普惠性特征明显,只有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由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动能、新引擎和新方式将这些生态资源盘活,才能促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收益共 享。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快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文明新形态建设的实践反思
    2024, 44(24): 156-161.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32
    摘要 ( )   PDF(1724KB) ( )  
    乡村文明新形态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乡村发展的内在诉求。在具体实践中,乡村仍 然面临建设人才紧缺、诚信底线衰退、理性算计裸化、乡规民约弱化等诸多问题。因此,应从优化外部政策、加 强文明建设、推动民约转型等方面着手,优化外部制度环境、增强内部行动动力,更好地发挥乡村文明新形态建 设在三农事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技术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2024, 44(24): 162-166.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33
    摘要 ( )   PDF(1890KB) ( )  
    数字新质生产力是设施蔬莱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与重要支撑,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重点发挥数 字技术的作用。为加快形成设施蔬菜产业领域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设施蔬菜经营主体数字技术的应 用,本文以河北省设施蔬菜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对设施蔬莱数字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调研。调研发现,现阶段河 北省数字技术推动设施蔬莱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数字技术成本较高、技术创新性不足、数字化配套设施建设 滞后、人才短缺等问题,建议通过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加快数字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建 设、培养高层次数字技术人才等措施,为数字技术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条件,从而提高设施蔬莱生 产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动范围住房购置与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融入
    2024, 44(24): 167-170.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34
    摘要 ( )   PDF(1895KB) ( )  
    本文基于2023年贵州省农业转移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心理和行为2个维度测算农业转移人口的 社会融入程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流动范固、住房购置行为对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 理。研究结果表明,流动范围和住房购置行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入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小范围的就近流 动、在本地购置自住房能够有效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心理和行为社会融入程度。短距离的小范围流动模式既可以 产生对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融入的直接促进效应,也能够通过增强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获得几率间接促进社会融入 程度。农业转移人口在心理和行为2个维度上的社会融入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心理社会融入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 农业转移人口的行为社会融入。应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转型升级,带动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实现购房安居和社 会融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PP模式应用于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评估研究
    2024, 44(24): 171-176.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35
    摘要 ( )   PDF(2251KB) ( )  
    PPP模式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重要且有效的产 业模式。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PPP项目市场规模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其中,项目以中西部地区较多,投 资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民生基础建设项目方面,而在农业领域的项目相对较少。在乡村振兴大背景 下,开展PPP模式应用于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评估研究对推进云南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本文在系统阐述PPP模式概念、种类、特点的基础上,分析PPP模式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因 素、应用情况,并以元谋县节水项目为例进行系统分析。针对PPP模式应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提出针 对性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云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创新方法对提高农业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
    2024, 44(24): 177-180.  DOI: 10.19754/j.nyyjs.20241230036
    摘要 ( )   PDF(1918KB) ( )  
    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工具和科学方法的总称,其通过指导创新方向、加快创新进程、减少创新成 本、捉高创新效能等方式,帮助企业实现创新目标。在吉林省的农业科技型企业中应用创新方法,可以帮助企业 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创新能力。本文通过介绍吉林省企业创新方法应用情况、创新意愿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 和工作经验捉出建设企业创新体系的具体方法,以期通过应用创新方法,吉林省科技型企业可以优化创新流程, 减少冗余和重复的工作,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