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2, Vol. 42 ›› Issue (19): 97-100.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24
蒋晨 徐凤英 邵宁
出版日期:
2022-10-17
发布日期:
2022-10-15
作者简介:
蒋晨(1986-),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测绘与地理信息。
基金资助:
Online:
2022-10-17
Published:
2022-10-15
摘要: 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数据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数据,对甘肃省生态用地现状从结构、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从结构、面积和变化率3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生态用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甘肃省研究期内生态用地变化趋势平稳,各地类结构变化幅度较小;各类生态用地除耕地和未利用生态用地减少外,其余均有所增加,整体呈微弱增势。
中图分类号:
. 基于二调和三调数据的甘肃省生态用地变化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2, 42(19): 97-10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7. [2]杨建敏,马晓萱,董秀英.生态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初探一以天津滨海新区外围生态用地为例[J].城市规划,2009,33(S1):21-25. [3]俞孔坚,乔青,李迪华,袁弘,王思思.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一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08):1932-1939. [4]唐双娥。法学视角下生态用地的内涵与外延[J].生态经济,2009(07):190-193. [5]刘听,谷雨,邓红兵.江西省生态用地保护重要性评价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0,30(05):716-720. [6]文锐,吴宇哲.《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实施对中国土地管理影响之管见[J].资源科学,2010,32(04):731-736. [7]李晓丽,曾光明,石林,梁婕,蔡青.长沙市城市生态用地的定量分析及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02):415-421. [8]王利文.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用地变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04):80-85. [9]邓红兵,陈春娣,刘昕,吴钢.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分类[J].生态学报,2009,29(03):1519-1524. [10]唐双娥,郑太福.我国生态用地保护法律制度论纲[J].法学杂志,2008(05):138-140. [11]喻峰,李晓波,张丽君,等.中国生态用地研究:内涵、分类与时空格局[J].生态学报,2015,35(14):4931-4943. [12]王静.中国生态用地分类体系及其1996-2012年时空分布[J].地理研究,2017,36(03):453-470. [13]TD/T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S].北京:地质出版社,2019. |
[1] | . 山地城市群城市洪涝韧性时空格局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78-85. |
[2] | . 汉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86-92. |
[3] | . 科尔沁左翼中旗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93-97. |
[4] | . 人工湿地在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01-105. |
[5] | . 东北地区积雪典型年的大气环流综合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4-61. |
[6] | . 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2-68. |
[7] | . Cd污染对艾纳香根际土壤因子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9-74. |
[8] | . 区域三生系统同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75-80. |
[9] | . 乡村振兴中水文地质调查与利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1-85. |
[1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宏观风资源评估与风电场选址[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6-90. |
[11] | . 基于GIS的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系统研发[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91-96. |
[12] | . 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2-97. |
[13] | .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现状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8-100. |
[14] | . 新发展阶段视角下的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1-106. |
[15] | . 一株产电菌的产电性能及低温沼气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7-11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