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农业科学
    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玉米品种基部节间长度粗度变化的影响
    2022, 42(19): 1-6.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01
    摘要 ( )   PDF(2440KB) ( )  
    为探明滴灌在不同灌溉定颜条件下,对宁夏引(扬)黄灌区主要杂交玉米品种的节间长度与粗度变化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宜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的抗倒优质玉米品种,为宁夏及周边水肥一体化信息化管理提供依据。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玉米品种和灌溉定颜2个试验因素,对10个玉米品种(A1“先玉1255”、A2“天赐19”、A3“迪卡159”、A4“银玉439”、A5“宁单42”、A6“兰山319”、A7“兰山861”、A8“东农 258”、A9“绿博6号”、A10“兴贮88”),5个水平灌溉定额(W184mm、W2193mm、W3271mm、W4376mm、W5471mm),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节间长度随灌水量的增加基部6节节间长度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态,在灌水量W4(376m)时节间长度达到最大值,随着灌水量增加节间长度不再增加,株高也不再增加,灌水量W4(376mm)应作为灌溉重点调控对象,以实现高产;节间较短、茎粗较大的品种较节间长、茎粗细的品种稳定性好抗倒,“兰山861”、“兴贮88”、“兰山319”、“正业8号”等品种较其他品种明显具有节间较短、茎粗较大的特点;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的品种由大到小依次是“先玉1225”、“绿博6号”、“兰山319”、“兰山861”、“天赐19”、“东农258”、“银玉439”、“迪卡159”和“正业8号”。结合生产能力和抗倒特性,“先玉1225”、“兰山861”、“兰山319”可作为风力较大地区抗倒高产优选品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质含水量和灌溉频率对番茄幼苗生长及WUE的影响
    2022, 42(19): 7-11.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02
    摘要 ( )   PDF(2377KB) ( )  
    为了提高蔬菜育苗质量和实现节水效果,本研究以植物工厂条件下番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质含水量(基质最大持水量的55%~60%、75%~80%和95%~100%)和灌溉频率(1d1次和2d1次)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灌溉频率过高会显著降低番茄幼苗株高、茎粗、生物量的积累、根系活力、壮苗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基质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对幼苗的生长发育和质量影响均较大,当基质含水量上限为75%~80%、灌溉频率为2d1次时,能够显著提高番茄幼苗根系的株高、茎粗、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根系活力和壮苗指数,并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因此,推荐在植物工厂条件下采用基质含水量上限为75%~80%、灌溉频率为2d1次的灌溉制度,能够在培育优质壮苗的同时实现高效节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秀珍菇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2022, 42(19): 12-16.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03
    摘要 ( )   PDF(2288KB) ( )  
    为了探索出秀珍菇最适的生长环境,为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影响该菌株菌丝生长的环境和营养条件,结果表明:该秀珍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碳氮比为15:1;在添加了无机盐MgS0,、KH,PO4、CCl,的培养基上生长受到促进;而添加无机盐KCl、ZnS04、FS0,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受到了抑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24~30℃,最适温度30℃,在pH5~8范围内,秀珍菇菌丝均能较快生长,具有广泛的pH耐受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贪婪算法与随机森林算法的大米产地确证方法研究
    2022, 42(19): 17-20.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04
    摘要 ( )   PDF(1755KB) ( )  
    为解决现阶段地标大米产地确证系统中大米特征元素较多、产地确证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文以大米中Cu、Zn、Mn、Fe、Ca、K、Mg、Na、Cd、PbI0种矿物质元素含量为数据基础,通过贪婪算法筛选元素指标,并依托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地标大米产地确证模型。结果表明,以贪婪算法筛选的8种元素指标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判别准确率是96%,相比10种矿物质元素指标具有更好的产地判别精度,同时降低了产地确证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亮子河林场不同生境传粉昆虫资源调查
    2022, 42(19): 21-24.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05
    摘要 ( )   PDF(1749KB) ( )  
    为调查大亮子河林场不同生境传粉昆虫种类,依据该林场植被分布类型将其划分为乔木区、灌丛区、草甸区和路边区4种不同生境并设置样地,采用网捕法和观察法对传粉昆虫进行采集和记录并带回试验室鉴定、分析数据,明确传粉昆虫种类及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不同生境传粉昆虫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此研究共采集传粉昆虫1549只,隶属于5目17科58种,优势种23种;对比4种生境传粉昆虫多样性指数,草甸区最高,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是灌丛区最高。植物与传粉昆虫的关系是动植物相互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大亮子河林场传粉昆虫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生境间与传粉昆虫的关系,为后续野生传粉昆虫研究 及保护提供参考数据,为野生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藜芦醇新型递药系统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
    2022, 42(19): 25-27.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06
    摘要 ( )   PDF(1741KB) ( )  
    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世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极大地威胁了人类的健康。白藜芦醇是从虎杖、藜芦等植物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白藜芦醇有 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但是机体吸收差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不高,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可以通过创新优化剂型的方式促进机体对白藜芦醇的吸收,以增强疗效。通过检索中外相关研究文献,概述了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脂质体、复合磷脂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纳米微球、立方液晶纳米粒等新型递药系统的一般情况;同时进一步介绍了白藜芦醇新型制剂在发挥抗肿瘤作用时具有的靶向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缓释性好、半衰期长等优势,为白藜芦醇新型制剂抗肿瘤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及精量施肥技术推广
    2022, 42(19): 28-31.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07
    摘要 ( )   PDF(1742KB) ( )  
    “智慧农业”概念的提出,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位,了解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中各项指标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保障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肥料的合理利用一直是一个难题,测土配方精量施肥能够有效针对不同土壤环境、不同作物种类和特性,做出针对性施肥方案,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介绍土壤基本理化指标对土地肥力和作物的影响及部分理化指标的测 定方法,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精量施肥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荞麦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2022, 42(19): 32-34.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08
    摘要 ( )   PDF(1741KB) ( )  
    荞麦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作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多糖类等,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症等生理功能。荞麦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涉及到食品、医药、农业以及工业生产。本文对荞麦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展望,为指导荞麦生产、加工和综合利用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粘盘黄褐土对铅离子吸附行为研究
    2022, 42(19): 35-38.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09
    摘要 ( )   PDF(2104KB) ( )  
    本研究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吸附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土壤吸附行为。选用粘盘黄褐土为实验材料,测定其有机质含量,将一部分土壤用双氧水处理待用,在室温下对2种处理的土样进行等温吸附研究和动力学吸附研究。粘盘黄褐土中有机质含量为1.02%。经过H,0,处理的土壤对不同浓度铅标液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原土的吸附量,经过H,0,处理的土壤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也同样大于原土的吸附量。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存在会抑制粘盘黄褐土对铅离子的吸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分布特征调查
    2022, 42(19): 39-41.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10
    摘要 ( )   PDF(1738KB) ( )  
    经2017一2021年对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分布调查,初步鉴定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大型食用、药用真菌52种,隶属8目18科。广泛分布于祁连山保护区乔木林、灌木林及草地上。有食用真菌40种(兼有药用的2种,抗癌作用的3种,保健真菌1种),药用真菌10种,有毒真菌4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SSAT作物模型对南疆地区棉花生长的模拟研究
    2022, 42(19): 42-45.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11
    摘要 ( )   PDF(2064KB) ( )  
    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南疆大面积种植。DSSAT作物模型功能丰富,能模拟众多种类的农作物生长,其中CROPGRO模块可以对棉花的生长进行模拟。本研究通过使用DSSAT作物模型中CROPGRO模块对南疆阿拉尔地区棉花生长进行模拟。由模拟结果可知,DSSAT作物模型对棉花的开花期模拟结果较准确,棉花的成熟期模拟结果误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棉花的成熟期受各种气候条件的影响。生物量方面,低灌水下模拟结果一般,而中度灌水和高灌水处理下模拟结果较好。棉花产量方面,3种灌水处理下可以很好地模拟棉花籽棉产量。本研究表明,DSSAT作物模型可以为南疆地区棉花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监测与预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硅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2022, 42(19): 46-49.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12
    摘要 ( )   PDF(1744KB) ( )  
    水稻是一种喜硅作物,但我国大部分种植水稻的土壤中没有充足的可吸收硅供给其生长,施硅可补充水稻生长发育所需养分。本研究分析了2种硅制剂于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对其叶面进行喷施后,叶片主要生理指标(光合色素和脯氨酸)、水稻产量的构成因子与水稻抗病性指标。研究表明,硅制剂使水稻叶片主要生理指标、水稻产量与水稻抗病性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日 后制作、施用硅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工程
    农村餐余废弃物分层发酵精制有机肥技术管理规程
    2022, 42(19): 50-54.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13
    摘要 ( )   PDF(2857KB) ( )  
    针对我国农村分布广、居住地分散、经济较差、餐余废弃物产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以分层发酵池推肥装置为基础的农村餐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管理规程。介绍了规程中的前期宣传工作、监督体系设立、农村餐余 废弃物的收集与运输、餐余废弃物的分拣与堆肥以及推肥产品检测等程序,并给出了相应建议。通过制定农村餐余废弃物分层发酵精制有机肥技术管理规程,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农村餐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农村餐余废弃物分层发酵精制有机肥技术有助于提升我国农村餐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对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无线技术的便携式浮球给排水控制系统
    2022, 42(19): 55-60.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14
    摘要 ( )   PDF(3282KB) ( )  
    无论在工业上还是农业上,供排水功能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已经成型的工程中可以安装好固定的水位传感器、蓄水池、供排水系统进行供排水工作,但是在一些临时搭建的供排水系统中,如工地水坑、沙抗、户外鱼 塘。或临时遇到的突发积水情况,如地下室渗水。这些地方的供排水基本就要靠人工值守。由于以上情况复杂多变,即使人工值守也经常出现水空了还在排水,水满了还在注水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研发出一套无线便携式供排水辅助系统。在已有的供排水系统上串入该系统即可实现自动排水供水功能,无需人工值守,节省了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2022, 42(19): 61-64.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15
    摘要 ( )   PDF(1739KB) ( )  
    为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水资源粗放利用,落实不越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如皋市开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定性分析影响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及建议,合理评价如皋市近年节水成效,对于逐步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模型在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2, 42(19): 65-68.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16
    摘要 ( )   PDF(1760KB) ( )  
    重点分析了作物模型在我国玉米生产中的模拟与应用,包括玉米生长模型在我国不同地区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模拟以及适用性分析;外界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的模拟;指导并优化田间管理措施。基于我国玉米生长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建议今后的研究中应提高作物模型的适用性,根据我国玉米生产管理现状进一步完善模型,以使作物模型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业科学
    腾格里沙漠东北缘飞播造林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2022, 42(19): 69-73.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17
    摘要 ( )   PDF(1781KB) ( )  
    以腾格里沙漠东北缘飞播造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样带、样方法,调查研究区内植物种类、数量、高度等生长指标,计算各物种重要值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飞播造林区不同恢复年限植被生长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以期为该区沙地植被生态恢复与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飞播造林区共出现21种植物,隶属9科17属,均以旱生和耐盐类植物为主。随着植被不断恢复,群落组成由单一半灌木类型逐步发展为灌木和灌-草本组合类型。腾格里沙漠东北缘飞播造林区草本层平均高度、盖度和密度均呈现:20a>13a>17a>3a,灌木层平均高度、盖度随时间增长而升高,平均密度则在恢复17达到最高。飞播造林区物种多样性随植被恢复时间呈上升趋 势,与飞播初期3相比,飞播20a灌木层增加80.85%,草本层增加69.70%,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高于灌木层;在人工恢复过程中,植被群落结构逐渐趋于稳定,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综上所述,飞播有利于腾格里沙漠东北 缘飞播造林区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晋北地区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2, 42(19): 74-77.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18
    摘要 ( )   PDF(1739KB) ( )  
    樟子松是常绿乔木,目前已被归为易危树种,其生长速度较快、材质好、适应能力强,可作为观赏和绿化树种,在晋北地区广泛种植。为给樟子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以晋北地区为例,从育苗要点、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晋北地区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绿量测算方法研究
    2022, 42(19): 78-81.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19
    摘要 ( )   PDF(1746KB) ( )  
    三维绿量反映了城市绿地的空间结构和生态效益,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二维绿量的重要补充。目前,三维绿量测算方法是推广应用三维绿量指标的难,点,对于不同尺度城市绿地、城市森林所使用的方法也有所区别。本文基于文献检索,将三维绿量测算方法分为4大类:实地调查测算法,遥感影像测算法,无人机测算法,三维激光雷达测算法。通过比较4类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总结三维绿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如何改进措施,使测算方法更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科学
    甜樱桃芽休眠原因及破眠催芽方法
    2022, 42(19): 82-85.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20
    摘要 ( )   PDF(1753KB) ( )  
    甜樱桃破眠催芽技术能够促进萌芽,改善开花整齐度,提高坐果率和果实成熟的一致性。芽休眠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征,休眠原因极为综合复杂,包括环境因子等外因和激素平衡、酚类物质等内因。甜樱桃设施栽 培生产上常用控制低温、人工落叶剥鳞等物理方法和氰氨类、石灰氮和外源生长调节剂等化学方法来破眠催芽。本文从甜樱桃芽特性、芽休眠原因以及破眠催芽方法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甜樱桃生产上打破芽休眠,调节果品供应周期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南准山无公害栽培技术
    2022, 42(19): 86-89.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21
    摘要 ( )   PDF(1742KB) ( )  
    由于海南有着独特的光、热、水等优越的自然条件,生物生长繁殖速率比温带和亚热带要好,因此,可以终年种植淮山。为了促进海南淮山更好的发展,本文就淮山品种的选择、地块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 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海南淮山无公害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环境
    不同类型土壤裂隙特征研究
    2022, 42(19): 90-93.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22
    摘要 ( )   PDF(3325KB) ( )  
    针对我国有代表性的4种土壤,在室内测定土壤基本性质和水分特征曲线的基础上,模拟土壤风千开裂的变化,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系统研究4种不同性质土壤的持水能力、收缩能力、裂隙形成。研究表明:4种土壤的裂隙面积密度在5.45%~12.33%,线性伸展系数在0.034~0.090,壤土的土壤裂隙面积密度和线性伸展系数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土壤,且土壤裂隙面积密度和线性伸展系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析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
    2022, 42(19): 94-96.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23
    摘要 ( )   PDF(1735KB) ( )  
    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更新现代化设备,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领域非常广泛,农业生产、云水资源开发、江河湖泊蓄水、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草原防火、机场公路消雾、重大活动保障、改善空气质量、应对突发污染事件、城市降温等多领域,特别是乡村振兴服务农业生产方面,已成为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业方法不断优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将从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简要分析存在的不足和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二调和三调数据的甘肃省生态用地变化分析
    2022, 42(19): 97-100.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24
    摘要 ( )   PDF(2937KB) ( )  
    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数据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数据,对甘肃省生态用地现状从结构、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从结构、面积和变化率3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生态用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甘肃省研究期内生态用地变化趋势平稳,各地类结构变化幅度较小;各类生态用地除耕地和未利用生态用地减少外,其余均有所增加,整体呈微弱增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影响开发模式引导下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2022, 42(19): 101-103.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25
    摘要 ( )   PDF(1737KB) ( )  
    低影响开发是城市中水文、生态与能流高度融合而形成的区域性复合水文生态系统,旨在降低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增强城市韧性,强化城市恢复力。因此,如何保证“城市海绵体”生态、健康、安全的发展成为当前关键的热点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低影响开发的设计流程,并形成了“水绿生态网络格局一塑造灰绿耦合结构一建构基础设施形式”3个核心设计阶段,分析了各设计阶段主体与目标簇群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设计师提供快捷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引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技术推进农业气象公共服务创新初探
    2022, 42(19): 104-106.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26
    摘要 ( )   PDF(1735KB) ( )  
    数字技术具有可感知性、可扩展性、可溯源性强等特点。针对农业气象公共服务存在精准性、针对性、精细化不足和关键农时农事、作物产量预报有待改进,尤其是有些地区基层业务部门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分析、主观判断、产品制作签发耗时偏长的现状及问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等,推动农业气象公共服务创新。以农业气象公共服务智慧化、均等化、个性化为重点,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布局和专业人 才队伍建设,扩大资金投入和气象、农业、电信等部门业务合作,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气象观测、信息处理、预报等环节,赋能赋慧,因地制宜开发服务产品。从而精准感知、精密监测、精确预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防灾减灾,提高农业气象公共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土地利用的西安市碳排放时空特征研究
    2022, 42(19): 107-110.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27
    摘要 ( )   PDF(1921KB) (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是影响区域碳收支平衡的重要方式,对于实现碳中和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为例,通过获取2011一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能源消费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利用GS分析手段并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重心转移模型,研究西安市碳排放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10间西安市土地利用中,耕地和林地为西安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总面积的85%以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中耕地转出面积最大,建设用地转入面积最大,建设用地与林地转入面积大都来源于耕地:总净碳排放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快,10间净碳排放量增长率高达82.7%,西安市主要碳源贡献为建设用地,主要碳汇贡献为林地;碳排放总量重心在10间处于稳定状态,重心均集中在莲湖区。为保证西安市地区低碳高质量发展,应重点调整产业布局、控制碳源用地、建设碳汇用地等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实现区域内的碳平衡收支与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用地土壤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风险评价及建议
    2022, 42(19): 111-115.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28
    摘要 ( )   PDF(1785KB) ( )  
    近年来,内分泌干扰物对农用地土壤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选择典型的双酚类化合物、烷基酚类化合物和类固醇类激素作为代表,从化合物的分类应用、污染水平和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概述,总体上,EDCs种类繁多,在农用地土壤中分布不均,其降解产物的多样性及越来越多替代品的生产和使用,增加了此类污染物的复杂性。国内和国际上对EDCs在土壤中排放标准及限值的缺失,评价方法的单一等因素,增加了对其监管的难度。建议加大污染物源头排放的治理性,建立污染物排放清单,加快EDCs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建立长效观测机制,给农用地土壤治理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M1,1模型的河流水质主要指标预测研究
    2022, 42(19): 116-120.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29
    摘要 ( )   PDF(2160KB) ( )  
    水环境质量预测对于提供水质变化早期预警,通过提前采取行动从而减轻污染至关重要。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河流水质主要指标浓度进行预测,并验证预测模型的适用性。通过模型验证结果可以看出,COD、高锰酸盐指数、氨氨、总磷的预测误差均满足水质预测的精度要求,预测值与实际值保持很好一致性。表明灰色模型可应用于河流水质预测且结果较为准确,可为地表水水质预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提升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2, 42(19): 121-124.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30
    摘要 ( )   PDF(1747KB) ( )  
    生物炭主要是在无氧和厌氧条件下,秸秆生物材料经高温热解处理,形成孔隙丰富、碳素性质稳定的固态多功能材料。生物炭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蓄肥保水能力,有助于植物菌根生长,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利于创造更大的效益。本文主要就生物炭对土壤肥力提升的影响进行研究综述,在了解生物炭概念和特征基础上,探究具体影响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园林园艺
    昆山市机场路绿化种植设计及施工管理探析
    2022, 42(19): 125-128.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31
    摘要 ( )   PDF(2733KB) ( )  
    城市道路绿化是反映一个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优美的道路绿化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对昆山市机场路绿化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绿化种植设计与绿化施工管理2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明晰从道路景观绿化一、设计粗糙杂乱等问题导向到目标导向再到实际建设全过程的景观绿化设计方法,提出“迎客路”的规划定位与3大规划原则,探析昆山市机场路的绿化设计方法与植物配置设计,提出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建议,解决机场路绿化功能性、特色性、景观性不足等问题,为机场路景观提升提供思路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里下河腹地乡村小微湿地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2022, 42(19): 129-132.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32
    摘要 ( )   PDF(1754KB) ( )  
    乡村小微湿地是广泛存在于乡村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其生态优劣直接影响着人居环境与村民的生活质量。“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针对里下河腹地乡村小微湿地存在的现实环境问题,探索构成要素的生态修复和不同功能类型小微湿地景观优化的可行性路径,为我国逐步兴起的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
    农地产权强度对农户经营行为影响研究进展综述
    2022, 42(19): 133-136.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33
    摘要 ( )   PDF(1757KB) ( )  
    识别农地产权强度对农户经营行为的影响路径,对进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梳理目前学界相关成果,提出应该在扩宽农地产权与农户经营行为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农地产权细分权能对农户经营行为的影响机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贫困山区脱贫农户农业生产效率 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 42(19): 137-144.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34
    摘要 ( )   PDF(2533KB) ( )  
    开展贫困山区脱贫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玉龙县)典型贫困山区脱贫农户调研数据,运用DEA-BCC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比不同地貌区脱贫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差异,探讨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山区脱贫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整体处于偏低的水平,67.1%的农户农业生产产出未及理想产出结果的50%;玉龙县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空间差异特征,效率值为坝区>半山区>山区>高寒山区;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家庭特征、耕地资源禀赋对农业生产效率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资金投入、农业纯收入、耕地面积、人均农业收入、家庭类型是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对于山区农户需根据山区特点,针对性提供政策帮扶,改善山区交通条件,推广微耕机运用,以资金投入作为有效手段,大力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山区农户增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支持贵州省乡村产业发展的研究
    2022, 42(19): 145-147.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35
    摘要 ( )   PDF(1733KB) ( )  
    产业化建设需要多方主体协同推进,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自然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颁布,新时代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拥有了明确的道路与方向,乡村振兴的把手是产业兴旺。推进农村产业化的过程中,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离开资金的扶持乡村产业的发展无异于无源之水。而贵州地理特征主要以山地为主,势必要坚持走山地特色产业化之路,所以金融在贵州山地特色产业化道 路中自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金融助力贵州省产业发展的进程矛盾丛生,存在乡村产业规模小、布局散、科技创新不足和产业融资贷款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精准选择产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技术服务,助力乡村产业薄弱领域和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创新信贷产品等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2022, 42(19): 148-151.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36
    摘要 ( )   PDF(1734KB) ( )  
    由于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人们对农产品不再只关注“有没有”、“足不足”,而是更加关注“好不好”、“优不优”。增加农业服务和优化农产品供给,能够更好满足和释放民众的消 费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相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类型的生产主体因市场压力和观念转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也明显增强,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基于此,本文就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论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视阈下粮食困境的效益溯源与粮食安全的体系构建
    2022, 42(19): 151-156.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37
    摘要 ( )   PDF(1791KB) ( )  
    “食为八政之首”,确保我国口粮的可持续性稳定供给,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纵深推进的首要前提。在巩固好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必须强化保障14亿人口的“粮草军需”。对于各地不断涌现的打着“乡村振兴”旗号而大肆调整种植结构、违规转用耕地用途、破坏耕作层地力水平,乃至弃耕撂荒等耕地乱象,如何协调好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张力平衡,是乡村振兴进程中不容忽视的时代性问题。本文基于农业效益 溯源与传统农户的职业分化变苹,进一步探求粮食扶助体系、风险防范与分散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占补及进出平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钻石模型的富锌产业竞争力分析
    2022, 42(19): 157-160.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38
    摘要 ( )   PDF(1834KB) ( )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是解决一切农村问题的前提。本文以安微省桐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钻石模型”对桐城市富锌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桐城市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政策扶持等条件,具备了发展壮大富锌产业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通过对“钻石模型”的分析,桐城市富锌产业的发展受益于多方面因素,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高层次人才支撑 不足、产品需求狭窄、产业链断裂、品牌化不高、政府引导不力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提高富锌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富锌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2022, 42(19): 161-164.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39
    摘要 ( )   PDF(1760KB) ( )  
    本文选取延安市为研究区域,对延安市1995年、2005年、2015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进行解译分析,从土地利用数量、幅度、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面对延安市1995一202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内土地利用总量变化特征明显,耕地、林地和草地是区域内的主要用地类型,且耕地持续减少,林地、草地持续增多;1995一2020年,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 利用地在均呈上升趋势,湿地、耕地呈下降趋势,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变化幅度分别为1043.3566%、55.9083%,林地、草地分别为13.1126%、7.3997%,湿地、耕地变化幅度分别为0.2542%、20.9148%;1995一2005年、2005一2015年、2015一2020年发生转移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别为2322.2358km2、4064.0265km2、2322.2358km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碳视角下农业生产效率评价
    2022, 42(19): 165-168.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40
    摘要 ( )   PDF(2110KB) ( )  
    基于贵州省2001一2020年面板数据,估算分析整体碳排放量和碳汇量的变化状况,采用超效率SBM和OL$模型结合贵州现状,构建低碳农业生产效率指标,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碳排放总量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碳汇量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低碳农业生产效率整体趋于平稳,近5呈增长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园地
    乡村治安治理数字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 42(19): 169-171.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41
    摘要 ( )   PDF(1737KB) ( )  
    治安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组成要素,也是国家与社会发生最直接互动关系的领域。本文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依据,构建“主体一理念-资源”的系统性框架,探讨实现乡村治安治理数字化的路径选择。当前乡村治安治理数字化存在主体间缺乏协作、理念匮乏、基础资源建设薄弱等困境,应加强横向综合治理的整体协力,数字化思维理念的整体融汇,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应用,推进治理方式规范化,统筹整合各类资源, 实现跨领域的治安合作模式,推动乡村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探析
    2022, 42(19): 172-174.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42
    摘要 ( )   PDF(1739KB) ( )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和谐新农村建设,展现新农村活力,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工作内容。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至园林专业教育十分重要,其有效融合能够让大学生将自身的新理念、专业技能等加入到创新创业中。本文主要探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具体途径,旨在带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成就学生个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传统村落研究综述与展望
    2022, 42(19): 175-180.  DOI: 10.19754/j.nyyjs.20221015043
    摘要 ( )   PDF(3198KB) ( )  
    传统村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浙江地属文学之邦,自古多儒家学者、鸿商富贾,传统村落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对1999一2021年浙江传统村落研究的系统梳理,其研究进程可划分为起步、发展、深化3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研究、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3方面展开,研究对象多以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主。总结研究现状及不足,并提出展望,以期对浙江省 传统村落的保护措施、规划实践、发展路径等提供理论指导。未来浙江省传统村落的研究要加强对滨海地区的探讨,重视文化遗产的研究价值,创新传统村落保护理念,构建多学科交又下的保护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