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3, Vol. 43 ›› Issue (10): 88-92.DOI: 10.19754/j.nyyjs.20230530020
陈希娅 王子安 王世琼 刘睿
出版日期:
2023-05-30
发布日期:
2023-05-30
作者简介:
陈希娅(1997-),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旅游资源配置与优化;通讯作者刘睿(1983-),男,教授。研究方向:地理时
空大数据分析。
基金资助:
Online:
2023-05-30
Published:
2023-05-30
摘要: 通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同类型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对于优化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参考意见。本文基于多元地学数据,综合运用最邻近比率、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得到双城经济圈内不同类型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且多样化趋势明显,总体呈现沿环成都经济圈和重庆市中心城区向外圈层递减的层级分布特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上呈现“分散与集聚并存”格局,主要以“省市中心一交通干线”为依托集中连片聚集分布,向心性 特征尤为显著;双城经济圈西部龙泉山以西成德绵乐经济带以及重庆市中心城区槽谷地带是乡村旅游核心聚集区;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台地与丘陵等地势低缓区域,亲水性特征不突出。
中图分类号:
. 基于POI大数据的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3, 43(10): 88-92.
[1]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36(01):200-205. [2]Pearce P L.Analyzing tourist attractions [J].Journal of Tourism-Studies,1991,2(1):46-55. [3]Kontogeorgopoulos,Nick.Conventional Tourism and Ecotourism inPhuket,Thailand:Conflicting Paradigms or Symbiotic Partners?[J].Journal of Ecotourism,2004,3 (2):87-108. [4]Tosun C.Limits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6):613-633. [5]Butler R W.The concept of a J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J].Canadian Geographer,1980,24(1):5-12. [6]Britton S G.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ourism in a neo -colonial e-conomy:A Fiji case study [J].Pacific Viewpoint,1980,21 (2):144-165. [7]王宜强,朱明博.山东省农业旅游空间结构发育特征、优化模式及其驱动机制[J].经济地理,2019,39(06):232-240. [8]张辉,方家,杨礼宪.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9):205-208. [9]席建超,王新歌,孔钦钦,等.旅游地乡村聚落演变与土地利用模式一野三坡旅游区三个旅游村落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2014,69(04):531-540. [10]耿虹,李彦群,范在予.农家乐发展的地域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一基于浙江、湖北、四川的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19,39(11):183-193. [11]王铁,郃鹏飞.山东省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6,36(11):161-168. [12]夏赞才,唐月亮,殷章馨,等.湖南省星级休闲农庄空间表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8,38(06):203-209. [13]谢峰,明庆忠,侯兵.居民感知视角下遗产地旅游空间生产研究一以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41(04):131-136. [14]黄剑锋,金红燕,陆林,等.旅游本真性对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一目的地形象和风险感知的作用[J].旅游学刊,2020,35(12):38-51. [15]马斌斌,陈兴鹏,马凯凯,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0,40(07):190-199. [16]胡美娟,李在军,侯国林,等.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J].经济地理,2015,35(06):202-208. [17]李莉,侯国林,夏四友,等。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03):683-697. [18]何焱洲,王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评价与格局优化一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9,39(03):162-171. [19]马世罕,戴林琳,吴必虎.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06):817-824. [20]余瑞林,陈慧媛,陈广平,等.湖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一以高星级农家乐为例[J].经济地理,2018,38(06):210-217. [21]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等.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一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J]地理科学,2014,34(11):1353-1360. [22]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21(03):12-19. |
[1] | . 山地城市群城市洪涝韧性时空格局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78-85. |
[2] | . 汉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86-92. |
[3] | . 科尔沁左翼中旗土地沙化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93-97. |
[4] | . 人工湿地在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7): 101-105. |
[5] | . 东北地区积雪典型年的大气环流综合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54-61. |
[6] | . 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2-68. |
[7] | . Cd污染对艾纳香根际土壤因子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69-74. |
[8] | . 区域三生系统同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75-80. |
[9] | . 乡村振兴中水文地质调查与利用[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1-85. |
[1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宏观风资源评估与风电场选址[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86-90. |
[11] | . 基于GIS的藏东南泥石流灾害风险预警系统研发[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6): 91-96. |
[12] | . 容县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2-97. |
[13] | .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现状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98-100. |
[14] | . 新发展阶段视角下的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1-106. |
[15] | . 一株产电菌的产电性能及低温沼气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07-11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