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4): 96-102.DOI: 10.19754/j.nyyjs.20250228020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黎雨萍 吴田军 张深林
出版日期:
2025-02-28
发布日期:
2025-02-28
作者简介:
黎雨萍(1998-),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地理信息分析与应用研究;通信作者吴田军(1986-),男,博士,副教授。研
究方向:智能遥感分析与地理信息应用研究;张深林(1999-),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智能遥感分析与地理信息应用研究。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2-28
Published:
2025-02-28
摘要: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其植被覆盖在近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探究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的变迁及其诱 因,对于把握该区域植被的动态变化规律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指导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也促进了生态 修复措施的科学制定。该文以巴彦淖尔黄河流域为研究区,以归一化植被指数为基础,结合相关自然环境因素及 人类活动因子,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讨论了2000一2020年巴彦淖尔市黄河流域的 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市黄河流域2000一2020年植被恢复明显,NDVI在 87.1%的区域呈改善趋势,其中64.4%的区域为显著改善,仅有8.2%的区域NDVI呈退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 果表明,巴彦淖尔市除乌拉特前旗大部区域NDⅥ与气温呈负相关外,研究区其他范围仍然呈正相关。降水与 NDⅥ之间的相关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区域夜间灯光与NDVI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人类活动强度越 大,区域NDVI值越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结果为人口密度(q值为0.3307)对于NDVI变化的解 释力最大,其次为地表温度(q值为0.1075),其余因素解释力均较低,表明人类活动会显著影响区域植被覆盖 变化,甚至超过了相关自然因素的影响。研究结采表明巴彦淖尔黄河流域近年来植被覆盖显著改善,其驱动因素 包括气温、降水、人类活动、土地覆盖类型、地形等,但这些因素在不同区域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而人类活动是 导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关键驱动力,这一结论可帮助政府关注植被退化的核心区域,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 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 巴彦淖尔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96-102.
[1]孙艳玲,郭鹏.1982-2006年华北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J] 千早区研究,2012,29(02):187-193. [2]Wang J,Wang K,Zhang M,et al.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vegetation cover in hilly southern China[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5,81:451-461. [3]王静,王克林,张明阳,等。南方丘陵山地带NDVI时空变化 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资源科学,2014,36(08):1712- 1723. [4]吴加敏,蔡创创,孙源,等。宁夏沿黄城市带植被覆盖时空演 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千早区研究,2020,37(03):696- 705. [5]王有恒,谭丹,韩兰英,等。黄河流域气侯变化研究综述 [J].中国沙漠,2021,41(04):235-246. [6]马雪宁,张明军,黄小燕,等.黄河上游流域近49:气侯变化 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分析[J].千早区资源与环境,2012,26 (06):17-23 [7]陈京华,贾文雄,赵珍,等.1982一2006年祁连山植被覆盖的 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5,30(07):834 -845 [8]孙高鹏,刘宪锋,王小红,等.2001一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覆 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沙漠,2021,41(04):205- 212. [9]刘海,刘凤,郑粮.气侯变化及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植被覆盖 变化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35(04):143-151. [10]张宏伟,别强,石莹,等.黄河流域上游植被覆盖变化特征 及其影响因素[J].千旱区研究,2024,41(08):1385- 1394. [11]田智慧,任祖光,魏海涛.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时空 演化驱动机制[J].环境科学,2022,43(02):743-751. [12]袁丽华,蒋卫国,申文明,等.2000一2010年黄河流域植被 覆盖的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13,33(24):7798- 7806. [13]彭守璋.中国1km分辨率逐月平均气温数据集(1901-2023)EB/OL].https://data.tpdc.ac.cn/zh-hans/data/71ab4677 -b66c-4fd1-a004-b2a541c4d5hf.2024-07-17. [14]彭守璋.中国1km分辨率逐月降水量数据集(1901-2023) EB/OL].https://data.tpdc.ac.cn/zh-hans/data/faae7605 -a02-4d18-b28-5cee413766a2.2024-07-17. [15]彭守璋.中国1km逐月潜在蒸散发数据集(1901-2023) EB/OL].https://data.tpdc.ac.cn/zh-hans/data/8b11da09 -1a40-4014-bd3d-2b86e6 decad-4.2024-07-17. [16]张立贤,陈付,徐任官。中国长时间序列逐年人造夜间灯光 数据集(1984-2020)[EB/0L].htps:/aa.tpdc.ac.c/ zh-hans/data/e755f1ba-9cd1-4e43-98ca-cd081b5a0b3e.2024 -04-02. 17 Yang J,Huang X.The 30 m annual land cover dataset and its dy- namic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J].Earth System Science Da,2021,13(8):3907-3925. [18]解晗,同小娟,李俊,等.2000一2018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植 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侯因子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 42(11):4536-4549. [19]谢慧君,张廷斌,易桂花,等.川西高原植被NDⅥ动态变 化特征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水土保持通报,2020,40 (04):286-294,328,282.[20]任天晨,陈军锋,刘楠,等。近40年黄河流域季节性植被覆 盖时空动态及驱动因子探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3 (07):94-104. [21]代子俊,赵霞,李冠稳,等.基于GIMMS NDVI3g.v1的近 34年青海省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特征[J].草业科学, 2018,35(04):713-725. [22]王劲峰,徐成东.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地理学报, 2017,72(01):116-134. [23]Song Y,Wang J,Ge Y,et al.An optimal parameters-based ge- ographical detector model enhances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ex- planatory variables for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alysis:Case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patial data [J].Giscience Remote Sensing, 2020,57(5):593-610. [24]张若蜻,陈跃红,张晓祥,等。基于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的 江西省山洪灾害时空格局与驱动力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 息科学,2021,37(04):72-80. [25]李镇,齐菲,尚国琲,等。滹沱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 其与SPEI的相关关系[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8,16 (01):135-143. |
[1] | . 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预测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4): 89-95. |
[2] | . 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性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3): 84-89. |
[3] | . 东北三省城乡融合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3): 90-96. |
[4] | . 民族山区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路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3): 111-115. |
[5] | . 茂兰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 及固碳潜力的影响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87-91. |
[6] | . 基于LUCC的鹤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及趋势预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92-96. |
[7] | . 稻田甲烷排放研究及对策建议 一以辽宁省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2): 103-106. |
[8] | . 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的上林县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76-81. |
[9] |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耕地碳汇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82-88. |
[10] | . 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基因特征识别[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89-95. |
[11] | . 基于G$的巴彦淖尔市地名文化景观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96-101. |
[12] | . 双碳目标下农业净碳排放时空演变及趋势预测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102-109. |
[13] | . 基于多因子评价的村庄分类与规划引导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110-112. |
[14] | . 耐盐碱根际促生菌的筛选[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 113-117. |
[15] | . 乡村异质性视角下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差异性实证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24): 94-10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