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合作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8): 107-113.DOI: 10.19754/j.nyyjs.20250430023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传统聚落景观的环境适应性营建智慧阐释

杨淑梅 邹后曦   

  1. 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1331;2.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401331
  • 出版日期:2025-04-30 发布日期:2025-04-30
  • 作者简介:杨淑梅(1986-),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景观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邹后曦(1964-),男,本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三块考古、西南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
  • 基金资助: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清巴渝传统聚落形态与民间信仰的关联及影响研究”(项目编号: 23YJC760121);2024年度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下武陵山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演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KJQN202400501)
  • Online:2025-04-30 Published:2025-04-30

摘要: 传统聚落景观作为文化景观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信仰民俗以及 经年累月形成的景观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人类顺应自然、改善自然生活环境的综合产物,是古代先民们智慧与文 明的见证。本文以浙江良渚遗址聚落为例,通过溯源良渚聚落的主要类型和聚落产生的周边环境,基于景观考古 学相关理论分析了良渚聚落间的关系及构成要素特征。阐述了良渚先民通过垫石堆土、草襄泥垒基堆筑台丘的建 造技术,逐水而居、就地取材、因循自然的环境适应性能力,充分体现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活环境的营建大 智慧。良诸先民在聚落景观营建中蕴含的适应环境、建造技艺的智慧思想,可为当代乡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传 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景观考古学;传统聚落;景观特征;营建智慧;良诸聚落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