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5, Vol. 45 ›› Issue (15): 10-15.DOI: 10.19754/j.nyyjs.20250815003
• 农业科学 • 上一篇
徐子英 马龙
出版日期:
2025-08-15
发布日期:
2025-08-15
作者简介:
徐子英(1993-),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8-15
Published:
2025-08-15
摘要: 本研究基于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西藏农牧学院农场的田间调查,系统分析了蚜虫在青稞、玉米、小麦、油 莱和苹果5种作物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通过2024年4一6月的定期采样与实验室鉴定,结合变异系数 (CV)分析蚜虫种群动态的波动性。结果表明:油莱和玉米的蚜虫种群密度最高(峰值分别为22633头/百株和 21250头/百株),且波动性最大(CV=122.72%和CV=117.25%),属极高度波动;青稞与苹果的种群波动性次 之(CV=93.75%和80.24%),需警惕爆发风险;小麦的种群波动性相对较低(CV=71.17%)。蚜虫危害主要表 现为刺吸汁液、诱发煤污病及传播病毒;其中,禾本科作物以麦长管蚜和禾谷鎰管蚜为主,十字花科油莱以萝卜 蚜和甘蓝蚜为主,苹果则以苹果瘤蚜和绣线菊蚜为主。研究建议针对高波动性作物(油莱、玉米)实施动态监 测与综合防控,结合生物防治与抗性品种推广,以降低蚜虫危害风险。研究建议结合生物防治、抗性品种推广及 动态监测,制定作物特异性防控策略,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 蚜虫在不同作物上的发生危害调查及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5): 10-15.
[1]葛银银.昆虫病原真菌对蚜虫的田间防效及与异色瓢虫的联合 控制作用[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0. [2]成明。西藏米林县青稞地蚜虫自然种群动态分析及防治策略 [J].西藏农业科技,1989(03):24-27. [3]聂行.气侯变暖下体温调节行为差异介导的麦蚜种群结构变化 模拟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23. [4定明谦,王伟.庆阳市苹果棉蚜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吉林 农业,2011(09):76. [5]丁张霞.小麦蚜虫的危害和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2017(24):65. [6]邹玉,邵鸣,王涛,等。蚜虫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林副特 产,2016(06):98-100. [7 Nault L.Arthropod transmission of plant viruses:A new synthesis [J].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97,90(5):521-541. [8]张华.蚜虫种群动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J].植物保护学 报,2020,47(02):123-130. [9]谭波。西藏林芝地区农业气侯资源分析与合理利用对策[J门· 安微农业科学,2012,40(01):448-450. 10]Qian W H,Lin X.Regional trends in recent temperature indices in China []Climate Research,2004,27 (5):119-134. [11]刘明洲.麦蚜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的选择性及相关机制探 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4. [12]李庆。小麦族种质资源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评价及生化抗性 机制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2. [13]钱程.如何防治苹果瘤蚜[J].山西果树,2013(2):56-57. [14]王邦邦.苹果专用型植物源杀蚜剂研制[D].咸阳: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2015. [15]李金章.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 版社,2015:56-57.[16]石文静,李金章.庆阳苹果绣线菊蚜发生规律与监测预报技 术研究[J].广东蚕业,2022,56(09):39-42. [17]Smith J,Brown T.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phid Distribu- tion and Crop DamageJ [J].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ntomology, 2021,23(3):234-245. [18 Liu Y,Wang X.Advances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for A- phid ControlJ [J].Journal of Pest Science,2022,95 (1):56 -67. [19]陈伟.生物防治在蚜虫管理中的应用研究[M].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78-85. [20]李明.蚜虫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分析[D].北京:中 国农业大学,2019. [21]王芳,李强。不同作物对蚜虫抗性的比较研究[J].农业生 物技术学报,2018,26(04):456-462. |
[1] | . 不同制种母本密度对制种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5): 1-4. |
[2] | . 东北地区黑木耳常见栽培方式比较试验[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9-12. |
[3] | . 盐胁迫下褪黑素引发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18-22. |
[4] | . 菌根真菌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23-26. |
[5] | . 市售中药饮片黄芪DNA条形码鉴定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27-31. |
[6] | . 江准地区鲜食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4): 32-37. |
[7] | . 不同保鲜剂对油麦菜保鲜效果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6-13. |
[8] | . 粉煤灰对玉米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3): 14-18. |
[9] | . 茶叶标本制作方法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1-6. |
[10] | . 红茄梨与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果实若干性状遗传规律初探[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7-12. |
[11] | . 超高压辅助表面活性剂工艺在废次烟叶游离茄尼醇提取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13-18. |
[12] | .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鄂芝9号株型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19-22. |
[13] | . 光合细菌开发利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23-25. |
[14] | . 黄芩主要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26-30. |
[15] | . 藤仓镰刀菌生防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J]. 农业与技术, 2025, 45(12): 37-4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