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 2024, Vol. 44 ›› Issue (17): 93-99.DOI: 10.19754/j.nyyjs.202409150021
• 资源环境 • 上一篇
盖恒
出版日期:
2024-09-15
发布日期:
2024-09-15
作者简介:
盖恒(1991一),男,硕士,专任教师。研究方向: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网络、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9-15
Published:
2024-09-15
摘要: 生境质量高低是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关键指标,目前对广西生境质量时空变化与空间关联特征 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土地利用数据与VEST模型,对广西1992一2022年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定 量研究。结果表明:30年间耕地、林地和水体为广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水体、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 积趋于稳定,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域、未利用地面积相对较少且分布较分散;广西生境质量均值呈逐年下 降趋势,生境质量高值区主要以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且面积不断减少,生境质量中值区变化趋势不明 显且以耕地为主,生境质量低值区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且面积不断扩大;广西生境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 特征,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生境质量空间集聚程度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生境质量时空 变化及其空间关联机制,可为广西生态环境修复与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研究参考。
中图分类号:
. 基于InVEST模型的广西生境质量时空变化与空间关联性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7): 93-99.
[1]包玉斌.基于VEST模型的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 境评估与生态廊道构建[].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43(03):318-324. [2]蒙莎莎,陆汝成,庞晓菲.2000一2020年广西陆地边境地区生 境质量演变[J].水土保持研究,2023,30(06):376-385. [3]赵晓雨,王益明,何旭,等.基于VEST模型的无锡市生境 质量变化研究[VOL].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9 [2024-05-16].http://kns.enki.net/kems/detail/32.1161. S.20240327.1416.004.hml. [4]郭富印,刘晓煌,张文博,等.2000一2040年黄河流域(河 南段)生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现代地质, 2024,38(03):599-611. [5]覆艾迪,刘琪,李心悦,等.秦岭北麓沣河流域矿区生境质量 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24,40 (08):223-231. [6]陈月明,李俊熙,余楷煜.基于PLUS和VEST模型的梅州 市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多情景模拟[].测绘通 报,2024(S1):156-160. [7]郑启航,徐光来,刘永婷,等.基于VEST和MGWR模型的 安微省生境质量评估及驱动[J].水土保持研究,2024,31 (03):373-382. [8]黄木易,岳文泽,冯少茹,等.基于InVEST模型的皖西大别 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化及景观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2020,40 (09):2895-2906. [9]曾真,吴天杰,陈凌艳,等.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的山地城市生 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因素分析一以三明市为例[J].西 北林学院学报,2024,39(01):228-236. [10]李志杰,黄贵超,马皆懿,等.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市生 境质量时空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J].中国城市林业,2024, 22(02):135-143. [11]苏军,赵晓阁,李国霞,等.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境质 量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4,44 (05):2595-2605. [2]袁文华,范文君,李建春,等。黄河流域典型县域生境质量 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4(05):622-633. [3]王琼,范志平,李法云,等。蒲河流域河流生境质量综合评 价及其与水质响应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5,34(02): 516-523. [14]段鹏,陈文波,杨欢,等.生境破碎化过程对流域生境质量 的影响与交互作用[V0L].生态学报,2024(14):1-14[2024 -05-17].hlps:/doi.org10.20103/j.stxb.202310112201. [15]余著成,徐林莉,罗水根,等.基于MaxE模型的仙霞岭省 级自然保护区藏酋猴生境适宜性评价[J].林业资源管理, 2023(02):111-117. [16]夏哲一,刘黎明,袁承程,等。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的城 市边缘区生境服务评估与分区[J].生态学报,2024,44(04): 1501-1513. [17]孟庆林,李明玉,任春颖,等。基于H模型的吉林省东部 地区生境质量动态评价[J].国土资源遥感,2019,31(03): 140-147. [18]Boumans R,Roman J,Altman I,et al.The Multiscale Integrat- ed Model of EcosystemServices MIMES):Simulating the inter- actions of coupled human and natural systems [J ]Ecosystem Services,2015,1230-1241. [19]Dai L,Li S,Lewis J B,et al.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change on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bility of habitat quality between 1990 and 2010 in Northeast China [J].Joum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9,30(6):2227-2236. [20]包玉斌,刘康,李婷,等.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 对生境的影响一以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 千早区研究,2015,32(03):622-629. [21]陈楚民,张琼锐,杨锡涛,等.基于VEST模型的珠三角地 区水鸟生态廊道生境质量评价[J.林业与环境科学,2021, 37(05):25-30. [22]吴文坤,曾惠娴,游文川,等.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 化及其权衡与协同特征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3,43 (04):98-105. [23]马鑫,李广,李杰.基于LUCC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 变一以祁连山区域为例[J].草业科学,2024,41(06): 1492-1505 [24]林形,杨木壮,吴大放,等.基于InVEST-PLUS模型的碳储 量空间关联性及预测一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 2022,42(10):4827-4839. [25]郑贱成,谢炳庚,游细斌.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广东省生境 质量时空演变特征[J].生态学报,2022,42(17):6997- 7010. |
[1] | . 山东省黄河流域粮食生产碳平衡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7): 82-86. |
[2] | . 基于氢氧同位素技术在干旱区酿酒葡萄水分利用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7): 87-92. |
[3] | . 贵阳市交通系统碳排放影响因子分解实证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6): 91-96. |
[4] | . 基于生态红线的湿地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5): 51-55. |
[5] | . 地表基质调查对黑土地保护技术支撑的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5): 56-61. |
[6] | . 滦河口北戴河海岸线及生物栖息地变化特征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4): 84-87. |
[7] | . 探讨陕西米脂县高西沟村水土防治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4): 88-93. |
[8] | . 祁连山国家公园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4): 94-98. |
[9] | . 喀斯特地区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践[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4): 99-104. |
[10] | . 夏季防城港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4): 105-109. |
[11] | . 松花江流域生态效应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3): 77-80. |
[12] | . 基于全细胞生物传感器对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检测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3): 81-85. |
[13] | . 临汾市农业面源污染空间特征定量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3): 86-90. |
[14] | . 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及生态分区优化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3): 91-97. |
[15] | . 不同类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13): 98-10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