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舜博.银杏变异斑叶呈色机理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2] 申建双.金叶连翘叶片呈色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9. [3] 陈芳.金叶白蜡叶片呈色机理的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4] 杜文凯,袁素霞,胡凤荣.植物叶色突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9,17(06):1888-1897. [5] 任杰.红花槭的良种选育与转色机理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 [6] 毛行简,郑风英,任可,陈凌艳,何天友,郑郁善.花叶假连翘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光合特性[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1,41(03):225-233. [7] 王彩霞,田韦韦,田敏,欧阳彤,汪凤珍.文心兰黄化突变体的初步研究[J].核农学报,2013,27(12):1845-1852. [8] 苏佳露,史无双,杨雅运,王星,丁雨龙,林树燕.6个竹种叶色与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片结构比较[J].林业科学,2020,56(07):194-203. [9] 卫晶晶.金叶弯刺蔷薇叶片形态、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10] 孙旺旺.金叶金钟花叶片色素含量年变化及解剖结构特征[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11] 董立花.金心吊兰的叶绿素生物合成以及光胁迫的耐受性[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5. [12] 杨海芸.花叶矢竹叶色变异机理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